有一次跟太座逛街,買了兩個萬人讚的杧果糯米糍(麻糬),價錢不便宜,坐在公園長椅上品嚐,太座手一鬆,有一隻掉在地上報銷了,本來想責備她,看到她的淒涼模樣,她自己又愛吃又節檢,我把將要口出惡言的話吞回去,安慰她「去者已矣,由它去吧!」
多年來仍記得此事,因為這意外讓我思考良多。人生就是這樣許多的點點滴滴、無奈與唏噓的總和。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闡釋「青春本來就不完美,總有著或多或少的遺憾」深得共鳴,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有人選擇完美無瑕,智者卻鍾情難得糊塗。年青人廿四歲才完全成熟,此年紀以前四肢不斷地成長,連他們自己也無法適應這種改變速度,以至丟三落四,碰碰撞撞,實情並非出於不小心,而是肌肉控制跟不上,今天手腳長長了一公分,還用昨天的距離感去活動,不打翻盤子弄錯長度才怪。只有知識能戰勝無知,才不至於責怪他們。
唸書的時候,中國文學課本裡有郁達夫的「一個人在途上」,是郁達夫憶念他死去的五歲兒子龍兒,我一輩子都記得這樣的內容:
去年六月,搬往什剎海之後,有一次我們在堤上散步,因為他看見了人家的汽車,硬是哭著要坐,被我痛打了一頓。又有一次,他是因為要穿洋服,受了我的毒打。這實在只能怪我做父親的沒有能力,不能做洋服給他穿。雇汽車給他坐,早知他要這樣的早死,我就是典當強劫,也應該去弄一點錢來,滿足他這點點無邪的欲望,到現在追想起來,實在覺得對他不起,實在是我太無容人之量了。
對我來說,如果郁達夫當時真的當強盜弄來一點錢,滿足他兒子,也無可厚非。男人最失敗最悽慘的感受,就是沒能力保護他的妻兒。古龍的小說也提到,一個男人為了妻兒賣友求榮,這樣的一個人值得我們原諒。
郁達夫這一篇感人的文章其實也是一個神學課題,易於比較西方文明跟中國文化不同之處。
第一點:以「盜賊」為例,中國人認為只要你曾經是一個「賊」,坐牢出獄後,你仍是一個賊。西方人卻不同,坐牢已經抵償做賊的罪行,出獄後你是一個自由人,一個重新開始沒有瑕疵的人。
第二點:宗教都是導人向善,只是中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人向善的意思,就是一定不能做賊,一定要向著善。猶太教及基督教都會認為行惡無可避免,但一定承擔必然審判的後果,即是說,如果我是郁達夫,我會選擇當強盜弄點錢,滿足我兒子,然後乖乖坐牢,去抵償我的罪行,之後,我便是一個清潔無污的人。
第三點:人無可避免犯罪。這罪的意思不一定是作奸犯科,而是宇宙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顯示了上帝的設計,萬事萬物無法挽回地衰退。在人性而言,天然地傾向自私、懶惰,這些傾向使惡的力量就是那麼一點點強於善。上帝不是要你利用薄弱的善去勝於惡,而是要你親自承認,原來這世上真的是惡強於善,這便是認識真相,亦是認罪,原來背後是上帝所搞出來的。
認罪後,上帝會叫你坐下來,善惡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看到真相之後,不得不相信衪,基督教最基本只是相信上帝所講的故事,例如老掉牙齒的信耶穌有永生,人無需行善,只要「相信」,換來的就是永生。然而大部份人就是不信。
上帝表示一切你所需要的真相,全寫在舊約聖經之中,被稱為神的話語,揭開它,了解它。猶太教徒、基督徒、伊斯蘭教徒,都一致相信這本舊約聖經。西方文明的基石,都是源於這聖經的內容。
至於第三點的補充,大量西方哲人所討論的,西方哲學的作者、書本,無論有神論,無神論,都是探討這樣的話題,中國藝文人看這些書,是否霧裡看花?
猶太人的智慧,並沒有為「甚麼正義」堅持到底,為正義絕不屈從這回事,反倒叫人「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因為這是自取敗亡,意思就是知難而退,甚至還要不過分地行惡(是不是很像郁達夫選擇當強盜?)真正的公義, 神會親自出手。人生不依從這些智慧,只會落在遺憾中而無法自拔。
傳道書第七章: 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 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15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 之日中所見過的。
16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17 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18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 神的人、必從這兩 樣出來。
(筆者研究聖經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