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問題解決力》閱讀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發現自己思考事情時經常雜亂無彰,難以找出問題關鍵點及分析事情的切入點,不妨看看這本書,學習如何建立更系統性的思考邏輯。這篇文章會分享本書最精華的思考邏輯及方法,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整個思考路徑。


何謂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三要素就是釐清現況找出問題,設定目標,並在有限的資源內以最有效的方式達到目標。可以藉由以下三個步驟發現問題的本質。

  1. Is It True? 確認解決問題的目標對象以及問題是否存在?
  2. So What? 這個問題會對利害關係人造成什麼影響?
  3. Why? 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重點在於找出具可行性及影響力的 sweet spot
例如:

1.Is it true:假設今天要解決問題的目標對象是政府,希望了解人台灣科技人才,
我們可能會看許多相關產業報告,此時要思考數據的真實性,數據的調查範圍是否符
合想了解的科技人才定義? 是否有足夠的可信度?

2.So What:若在尋找資料中發現有科技人才流失之問題,要進一步分析這個問題到底
會對目標對象造成什麼影響? 有可能人才正在流失,但國內重點發展項目的人才仍充足,
則對目標對象影響不大,並非需要深入思考及深究的問題。

3. Why:若確認有人才流失之情形且對目標對象的衝擊很大,下一步要思考科技人才
流失的根本原因為何?

*sweet spot(甜蜜點):問題夠深入具有足夠的影響力且可被解決,但又不會太過深入幾乎不可解。


釐清問題的根本原因

想要進一步釐清問題的根本原因,可以透過下述方法延伸思考。

  1. 詢問三個why? 透過一層層的原因追找,可以更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
  2. 利用議題樹延伸出一層層的原因,此時可以運用MECE原則 (相互獨立且完全窮盡),如此在思考問題的原因時,較能避免原因重疊或缺漏的情形出現。
  3. 設立假說,並透過訪談、團隊討論、文獻檢索、現場參訪等多種方式驗證假說的正確性,並逐步進化假說找出原因。
例如:

1.3個why:為何科技人才外流嚴重?
- why? 因為台灣科技公司多為代工業,高級人才需求較低且薪水較低
- why? 因為台灣大公司多固守本業創新動能較低,投入創新意願較低
- why? 因經營者大多只在意銷量與成本,無心於創新業務

2.議題樹:為何科技人才外流嚴重?
- 擔心發展前景 => 擔心核心事業的前景、擔心無發展新事業能力
- 工作環境太差 => 辦公司太老舊、同事太古板
- 發揮空間有限 => 老闆太保守、公司限制太多
- 薪資獎金太低 => 績效獎金太低、股票太少

* 思考議題樹問題點時,盡量符合MECE,問題點不互相重複且盡量列舉出所有層面的問題


3.設立假說:為何科技人才外流嚴重?
- 初始假說:因為薪資太低,導致高端人才流失
👉透過問券調查外流人才,大多因為追求成長而出國發展
- 進化假說:因為台灣公司缺乏創新,無培養創新人才的空間
👉透過離職員工訪談,了解公司培養人才於創新項目機會很少,且老闆對於試錯容忍度低
- 進化假說:因為公司老闆固守本業心態,只關心成本不願投資新項目


結構性地整理邏輯

在陳述各項論點時可以運用金字塔架構梳理邏輯,並可透過演繹法及歸納法論證。

  1. 歸納法:通常採用80/20法則,以20%關鍵樣本支撐論點,也可以透過多個面向將論點進行拆分論證。
  2. 演繹法:在大前提成立的情形下,若小前提符合大前提,則小前會依據大前提進行。
例如:

1. 主論點:政府應採取稅賦獎勵鼓勵企業投資新創公司,降低企業創新試錯與雇用高技術人才成本

2. 可以將主論點拆分為三個子論點:

(1) 研發高技術的新創公司於未來將有明顯的增長
- 大前提:在經濟持續成長的環境下,新創公司家數會出現明顯增長的趨勢
- 小前提:台灣預期未來3年內將出現持續性明顯的經濟成長
- 演繹法:小前提符合大前提,台灣新創公司未來將出現明顯增長的趨勢

(2) 台灣未來的高端技術人才有高意願進入新創公司
- 透過學生的問券調查,論證學生願意進入新創公司的意願相當高

(3) 稅賦獎勵措施於過往成功促使新創與募資增長:
- 歸納法:歸納台灣過去多次與企業投資相關的稅賦獎勵措施,發現政策實施後均明顯提升
大企業的投資金額


書籍資訊

  • 書名:《BCG問題解決力》
  • 作者:徐瑞廷,文字整理:黃菁媺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9–03

買書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人才的能力在於解決問題 周俊吉董事長(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於《遠見雜誌》第 456 期投書觀點。想成為企業人才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學習態度與堅持』,其中最受各行各業重視的能力是「看見真正的問題」、「知道問題嚴重性」、「提出解決辦法」,並且「徹底執行」。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如何解決問題 有朋友問我,我輔導了那麼多廠商,是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讓我的文創會員覺得我很有方法解答他們的疑惑?其實,我並沒有太多太好的方法,而是因為同樣的問題碰到許多次,你就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那要怎麼解決?有沒有其他的方案?正反兩面去看問題,漸漸地就會有答案出來。 通常,我反而是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在分享高效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階段,有7個關鍵步驟:找出問題之王、找出關係人、分析問題的現況、明確目標、明確差距與代價、制定方案和行動計劃。
Thumbnail
#人才的能力在於解決問題 周俊吉董事長(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於《遠見雜誌》第 456 期投書觀點。想成為企業人才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學習態度與堅持』,其中最受各行各業重視的能力是「看見真正的問題」、「知道問題嚴重性」、「提出解決辦法」,並且「徹底執行」。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你問對問題了嗎?:重組問題框架、精準決策的創新解決工具》作者: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作者研究發現,85%的企業表示,經常忙於解決問題,卻不一定是對的問題,因而浪費許多人力物力與金錢。找對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問對問題,比答對答案更重要!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解決問題的藝術:從問題的多面向到解決的巧妙之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問題的本質。"一個問題研究到精深,就能出師"。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急於尋找解決之道,但這並非有效的方式。問題是多面向的,它們存在著無數的可能性,而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而忽略了浸沒在水中的巨大
Thumbnail
深度思考在職場中至關重要,尤其當面臨挑戰時,僅處理表面問題難以根本解決。本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分享了產品上市計劃中的深度思考經驗。透過重新定義目標、強調臨床有效性和創新解決方案,成功調整了計劃,確保了產品成功上市。深度思考不僅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更讓我們找到工作的深度和意義,建議在職場中培養這種習慣。
Thumbnail
因果鏈分析核心是追根究底挖掘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這方法將問題視為一個層層相扣的結構,通過系列問答,從表面的不利因素一直追溯到問題根源。口訣「追根究底挖問題,解碼問題的本質」提醒初學者關鍵概念,強調追根究底、不遺漏任何原因、用[且]或[或]運算,連接上下層不利因素之間的關係,建立徹底解決問題的強力基礎。
Thumbnail
如何解決問題 有朋友問我,我輔導了那麼多廠商,是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讓我的文創會員覺得我很有方法解答他們的疑惑?其實,我並沒有太多太好的方法,而是因為同樣的問題碰到許多次,你就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那要怎麼解決?有沒有其他的方案?正反兩面去看問題,漸漸地就會有答案出來。 通常,我反而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