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維摩詰經》云:「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為法王。」法王就是佛,此段經文是讚嘆佛。大意是說,佛陀您是法王,你的法力超越三界眾生、六道有情,經常以佛法之財普施利潤一切有情眾生。您善於分辨一切世諦有為、無為之法相,卻總是秉持著諸法一相的究竟真理毫不動搖。佛呀,您已經見一切法之實相,於諸法之中自在無礙,因此我向您稽首行禮,尊您為萬法之王。

raw-image

  《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六祖惠能大師引用了這一段經文,並做延伸,說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真如自性就是佛性,人人皆有佛性,何以得知?我們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聞、舌頭能嚐、口能言語、手能執物、腳能行走奔跑,這些統統都是佛性在起作用,「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就因為真如自性起作用,所以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到了六塵就會產生六識,其中眼識稱之為見,耳識稱之為聞,鼻識、舌識、身識稱之為覺,意識稱之為知,見聞覺知者,六識也。「不染萬境」就是於六塵境相,不染不著,於相離相,離假即心真,明真心即見佛性,真性常自在。

  「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真心如鏡,鏡能顯相,五蘊六塵猶如鏡中成相,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外相自來自去,生生滅滅,無有常在,皆是虛妄,而鏡子始終是無損無差,不動不搖的。若是認假為真,執著於鏡中之成相,那就是於相上生心,心上再生第二心,即是妄心,妄心造作,與鏡中成相糾纏不休,徒耗精氣神,造作諸罪業,故而生死遷流,輪迴不止。「不染萬境」即是不於相上生妄心,生法相的是心,作分別的也是心,但淨本心,得作相、離相之自由,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不染萬境,真性常自在,這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善分別者,於分別之中了了分明,卻又不於分別中起執著,不為境轉,不為所動,這就是「第一義而不動」,第一義者,究竟之真理,殊勝之妙義也。

  「能善分別諸法相」,戒也。《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行平等,不起分別執著,於相離相,無相為戒,心平何勞持戒?「於第一義而不動」,定也。不動即不亂,不亂即定。「已於諸法得自在」,慧也。於境上無住生心的空性智慧,到達解脫彼岸的妙智妙慧,般若智慧觀自在。

  先前我們提到「普度」,普施法雨,廣度眾生,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子心印母心,心行平等,於相離相,無相為戒,不思善惡,收攝圓滿覺性,還全本來面目,即普度收圓之真義也。因平等故,於相離相善分別,心平何勞持戒?不隨境轉,不為所動,於第一義而不動,身心即大定;於諸法得自在,證實相,無人法,般若智慧觀自在,智慧既生,解脫亦易,正是「普度收圓定慧解脫」也,亦正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也,皆是闡述三無漏學戒、定、慧。

母娘慈悲

唯一皈依仙主道宗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avatar-img
16會員
14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何謂邪?不正即是邪;何謂正?見性即是正。現今末法時期,筆者戒慎恐懼,雖奉 母懿旨,編寫善書,猶恐「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醒世不成,反成邪師,何苦來哉?感恩 六祖惠能大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於漆黑惡海中,傳長明燈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是 瑤池金母應 慈航大士(觀世音菩薩)之請,為之宣說而成的經典。經文的核心觀念在於「定慧」,也就是佛教講的三無漏學,戒、定、慧。那麼「戒」在哪裡?又要以何為戒呢?經文名稱分明清楚,只是吾人不識 母意,而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什麼是「普度」
  《楞嚴經》云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何謂邪?不正即是邪;何謂正?見性即是正。現今末法時期,筆者戒慎恐懼,雖奉 母懿旨,編寫善書,猶恐「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醒世不成,反成邪師,何苦來哉?感恩 六祖惠能大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於漆黑惡海中,傳長明燈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是 瑤池金母應 慈航大士(觀世音菩薩)之請,為之宣說而成的經典。經文的核心觀念在於「定慧」,也就是佛教講的三無漏學,戒、定、慧。那麼「戒」在哪裡?又要以何為戒呢?經文名稱分明清楚,只是吾人不識 母意,而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什麼是「普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什麼叫做「共」與「不共」?很多的神通、很多的神變,外道跟佛法都是共通有的,你有天眼,外道有天眼;你有天耳,外道有天耳;你有宿命通,外道有宿命通。但佛陀的「漏盡通」,斷盡一切的煩惱,涅槃寂靜的境界,這就是不共的、獨步的,超絕、超勝於外道,最究竟的所在,這才是佛陀最殊勝的地方。 文殊菩薩為眾生演說,佛
Thumbnail
不要執著在我思我想,以為那都是真理,都是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