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很重要,因為「情盲」下類似過動、缺乏注意力的行為,我們要知道他還是不懂情緒與交流,所以要用「認知行為觀點:說之以理」來發展策略,而不是「強調關係:動之以情」一直要他懂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
常有人問我,ASD與ADHD兩者都有的人該怎麼辦?或者,會怎麼表現?
我分享一下我的實務經驗(從與各年齡層的個案互動中的各種現象),但不是研究數據,這真的很難做,而且在輔導上個人差異性遠大於一切。
先解釋「共病」此名詞。
1970年美國醫師開始提出「共病(comorbidity)」的概念,描述「在某特定疾病的病程中,既存或可能發生的任何衍生疾病。」,1996年歐洲學者對兩個名詞提出明確區隔,「共病症」專指某特定疾病及其併發症,而「多病共患」定義為「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疾病,這些共存疾病不見得以哪一個為核心而發展,也不刻意區分何者更重要。」但多病共患主要指慢性病、年長者的身體狀態,此刻區分誰為核心並無意義,而應以全人照顧為重點。
。
ASD與ADHD有共病,但並非兩個特質(神經系統)同時存在
ASD可以共病(影響、牽引)出ADHD,但沒有反過來的。
核心點在「情盲」,以及隨時間所發展出來的自我概念、處世系統
ASD平常意識不到看不見的情緒,故就事論事屬『純認知的思維模式』,行事以「目的、鐵軌、火車」做比喻,要能計畫、預測、穩定、有效、CP值高。當然也有情感,但除非具像化、視覺化,否則訊息進不去。舉例:當場受傷流血他看到了,他會立馬協助、行為上焦躁擔心,但表面沒事卻說「心在流血(難過)」則較沒意義,他一樣送你去醫院,不懂要安撫。(PS:敏感人際的、懂社會化的亞斯可以把上述序列『背起來』,所以不能用單一行為判斷有沒有ASD)
ADHD因為缺乏注意力,是『情緒主導的行動模式』,情緒容易被挑起(或很不容易被挑起:ADD),要滿足才會安定(但可能又隨即被新刺激引發,沒完沒了,所以最好引導去有興趣、有成就的方向發揮)。
舉例:當場受傷流血他看到了,他的情緒會比你還慌張,不如你指揮他要怎麼做比較快;若你說「心在流血(難過)」他也可以明白,平靜時也懂安撫你,好貼心。
ASD與ADHD的關鍵差別:在「理解情緒」這件事上,ASD「事後要花很多時間及線索才能明白一點點,而且還是不懂你的原意」,ADHD「都知道你怎麼了,也說的出來,只是一直做不出來。」簡單一點,關於情緒與其連結的行為,ADHD可以說但無法做,而ASD是無法說無法做。
(敏感人際的、懂社會化的都會把上述序列『背起來』,因此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當新的經驗出現時』,ASD完全不行,ADHD還是可以說但無法做)
。
這是人性,也很一般
1.壓制就是會反彈
ASD是為公平講理、ADHD是情緒本能--你打我我就打你,當然兩者遇到更強大的暴力都會自動壓抑下來(生存本能)
2.在有興趣有成就的領域,兩者發揮型態不同
ASD用火車全速前進做研究,ADHD則不受框架綑綁發揮重組,重點是:人都需要被認同啊
。
ASD可以共病(影響、牽引)出ADHD,但沒有反過來的。
核心點在「情盲」,以及隨時間所發展出來的自我概念、處世系統
「核心」很重要,因為「情盲」下類似過動、缺乏注意力的行為,我們要知道他還是不懂情緒與交流,所以要用「認知行為觀點:說之以理」來發展策略,而不是「強調關係:動之以情」一直要他懂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這個差別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