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是一位優秀的藝術設計師,她在設計領域有著卓越的才華,獲得了許多雇主的青睞並為公司帶來了巨額的營收。然而,雖然她的職業生涯十分成功,但她開始感覺到缺乏成就感。她決定開始一個新的冒險,打算創辦自己的設計公司,並致力於解決一個引人注目的全球性問題。
艾莉為此計劃進行了數個月的準備,撰寫了詳細的商業計劃,充滿著對未來的抱負。然而,當準備好行動時,她陷入了迷茫,無法邁出下一步。
她對自己的設計能力非常自信,但卻不斷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出色去創業。由於內心的猶豫和懷疑,她最終未能推進這個計劃,錯失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聽Podcast、Google搜尋,不停閱讀,甚至取得額外的資格認證。但是,他們總是不斷懷疑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充分。
這種情況容易使我們沉迷於各種資訊,對知識永遠不滿足,渴望不斷。
哈佛商業評論的「知行陷阱」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常常只是討論問題、形成決定、制定計劃,知道該做什麼,但卻忽略了真正付諸實踐,解決問題的行動。
這種過度思考其實是我們本能的保護機制,但卻會讓我們陷入擔憂最壞的情況:會不會出錯?是不是哪裡出了差錯?如果我失敗了該怎麼辦?如果我不合格怎麼辦?如果我錯過了機會怎麼辦?
這些疑慮和擔心會讓我們無法勇敢前進,自我懷疑,失去信心。我們會開始自我批評,問自己為什麼別人都比我成功?為什麼我無法踏出第一步?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樣的過度思考會把我們的信心搞得一團糟,讓我們不知所措,甚至停滯不前。
其實,拖延常常被誤解為懶惰,但其實通常是因為害怕失敗或批評,所以我們才會拖延。
心理學家發現,被拒絕和失敗的感覺在大腦中和身體疼痛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避開這些不好的感覺,然後就變得一直在內心煩躁。
要改變這種拖延的心態,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內心敘事方式。
把自己的心態從「應該」或「必須」轉變成「我選擇」或「我要」做這件事,這樣就會更有動力去行動了。
你知道嗎?改變我們的想法對我們的感受有很大的影響。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實際去做事情,而不是一直想著要怎麼做或怎麼不做,我們就會變得更有行動力,我們就會變成「行動導向」的人。
所以,不要只是一直想著該怎麼做,而是真的去做吧!
腦神經影像學研究了解到,大腦會在行動中決定我們是興奮還是害怕,所以透過立即行動,即使是小小的一步、凌亂、動作不完美,也能幫助我們擺脫拖延的陷阱。
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我們才能真正擺脫拖延,讓自己變得「行動導向」,並從失敗的恐懼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