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觀察力是一個需要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刻意執行的能力。如果只是任憑感官自然的接受,而不是真正的豎起耳朵、明察秋毫,那也觀察不出什麼與眾不同的東西。

我覺得最有觀察力的時期是在小時候,再來是中年。

小時候因為對很多事物都不懂,所以反而會什麼都多看兩眼、多聽一下,留心的感受整個世界。特別是觀察大人,大人在聊天時總是既定印象的覺得我們小孩還小、還不懂,所以都很放鬆的在我們面前呈現最原始的狀態,但殊不知我們貌似無害的外表下,其實敏感的什麼都體會得到。

中年會有觀察力,是因為很多事我們都已經略懂略懂了,在對方做出起手式時,我們心裡就已經有預期要去觀察對方的下一步;我們也有些歷練,可以從一些言行舉止中推理出一些暗示,再從這些暗示中,做出反應,再去觀察對方的反饋,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刻意執行的觀察力。

中年時期,我們也更了解自己,我們會更啟用觀察力,去篩選出想靠近的人事物。如果想跟善良的人做朋友,就暗暗的觀察對方的待人接物;如果喜歡特定美感的東西,逛街時就不再走馬看花,而是細細的品味物品的細節。

觀察力不會隨地而起,它不像感官那樣可以自然啟動,它需要清醒和敏銳的意識,去留意每一個安靜的角落。

觀察力是刻意的,為了提高這份刻意,我們需要在平時就刻意練習。

刻意的,練習,去刻意。

鍛鍊觀察力,是我近期給自己的人生功課,想讓自己更清晰的活著,不要太放鬆。

持續寫作。


avatar-img
81會員
128內容數
長短不拘,持續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貓跟著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自責過自己的善變? 或是怕被別人覺得自己沒立場,而不敢承認想法又變了?畢竟之前還說得那麼斬釘截鐵。 我有過,而且常常有。 才剛下定決心,又馬上被自己推翻,常讓我煩躁的覺得自己到底有完沒完,但每次的推翻又那麼的有憑有據,我拿自己完全沒辦法。 本來已經有了「就讓我這樣內耗到死吧」的覺悟,
之前看了《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覺得不要拖拖拉拉的看完一本書是對的。「書看得太慢,就像是放慢速度的音樂,不容易看清書的全貌」我可以理解這樣的說法。 但經過這幾天的刻意加快閱讀,又發現,書還是不能讀得太快,如果不停下來,對有感覺的地方,多做思考,那就只是用眼撇過而已;這不僅無法記住內容,也無
受到《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月讀術》的啟發,最近在實施「持續閱讀」計畫。保持每天都會碰書,不要像之前一樣「時而碰,時而不碰」,一本書拖拖拉拉要好幾天才看完。 《快》中提到的:一本書拖拖拉拉太多天才看完,只會讓人看完之後仍不知道整本書在說什麼?就好比一首歌,放慢速度反而聽不清楚是哪首歌的旋律,所以比起
最近在找氣味相投的讀書會,想讓自己的閱讀心能有個依歸;也有個定期輸入和輸出的管道。 上週六我探索了第三個讀書會,也是我截至目前最喜歡的讀書會。 這次講的書籍是《我懷念我自己》,是一本講述主角得了阿茲海默症,遇到各種身心靈變化的小說;原本我對這本書是很興致缺缺的,對,聽到「原本」就知道劇情最後一定是急
如果被問了之後一定會得到「沒有阿,妳想太多了」的回答,那還能怎麼破解對方明明就有的陰陽怪氣? 我說的是我弟。 最近老陳發生了一些好事,除了公司越來越上軌道,業務也有好的突破,最近也買了一台他的dream car和一台喜歡的休旅車當公司車;但我弟對我們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陰陽怪氣起來。 他對老陳是還好,
你有沒有自責過自己的善變? 或是怕被別人覺得自己沒立場,而不敢承認想法又變了?畢竟之前還說得那麼斬釘截鐵。 我有過,而且常常有。 才剛下定決心,又馬上被自己推翻,常讓我煩躁的覺得自己到底有完沒完,但每次的推翻又那麼的有憑有據,我拿自己完全沒辦法。 本來已經有了「就讓我這樣內耗到死吧」的覺悟,
之前看了《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閱讀術》,覺得不要拖拖拉拉的看完一本書是對的。「書看得太慢,就像是放慢速度的音樂,不容易看清書的全貌」我可以理解這樣的說法。 但經過這幾天的刻意加快閱讀,又發現,書還是不能讀得太快,如果不停下來,對有感覺的地方,多做思考,那就只是用眼撇過而已;這不僅無法記住內容,也無
受到《快速抓重點,過目不忘的月讀術》的啟發,最近在實施「持續閱讀」計畫。保持每天都會碰書,不要像之前一樣「時而碰,時而不碰」,一本書拖拖拉拉要好幾天才看完。 《快》中提到的:一本書拖拖拉拉太多天才看完,只會讓人看完之後仍不知道整本書在說什麼?就好比一首歌,放慢速度反而聽不清楚是哪首歌的旋律,所以比起
最近在找氣味相投的讀書會,想讓自己的閱讀心能有個依歸;也有個定期輸入和輸出的管道。 上週六我探索了第三個讀書會,也是我截至目前最喜歡的讀書會。 這次講的書籍是《我懷念我自己》,是一本講述主角得了阿茲海默症,遇到各種身心靈變化的小說;原本我對這本書是很興致缺缺的,對,聽到「原本」就知道劇情最後一定是急
如果被問了之後一定會得到「沒有阿,妳想太多了」的回答,那還能怎麼破解對方明明就有的陰陽怪氣? 我說的是我弟。 最近老陳發生了一些好事,除了公司越來越上軌道,業務也有好的突破,最近也買了一台他的dream car和一台喜歡的休旅車當公司車;但我弟對我們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陰陽怪氣起來。 他對老陳是還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侄子的成長,從能辨識誰該叫什麼稱呼開始,其實就啟蒙他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 侄子身邊的大人很喜歡跟他有語言上的互動,他知道的字彙不多,但很會模仿別人講話,而且會記得誰講過什麼。 每個人說話、行為都有自己的慣性(模式),自己不容易發覺,從孩子的模仿看得很清楚。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啟發青少年的學習感官,提供了對不同年齡段學習英語的建議以及實用的英文文本來提升語彙。作者透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了吸收和記憶單字的方法。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Thumbnail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為何會失去孩提時代的好奇心?除了成長過程受到的僵化教育之外,我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已經沒有必要了。」孩童「需要」擁有無窮好奇,因為年幼時代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片空白,我們需要快速擴展認知範圍,探索便成了這時期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侄子的成長,從能辨識誰該叫什麼稱呼開始,其實就啟蒙他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 侄子身邊的大人很喜歡跟他有語言上的互動,他知道的字彙不多,但很會模仿別人講話,而且會記得誰講過什麼。 每個人說話、行為都有自己的慣性(模式),自己不容易發覺,從孩子的模仿看得很清楚。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啟發青少年的學習感官,提供了對不同年齡段學習英語的建議以及實用的英文文本來提升語彙。作者透過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了吸收和記憶單字的方法。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Thumbnail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為何會失去孩提時代的好奇心?除了成長過程受到的僵化教育之外,我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已經沒有必要了。」孩童「需要」擁有無窮好奇,因為年幼時代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片空白,我們需要快速擴展認知範圍,探索便成了這時期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