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拐進彰化小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家的人好像有種特殊的遺傳,從爺爺到我爸媽到我和我妹都是,跟老鼠一樣的愛鑽巷子。假設眼前各有一條大路和小道,在不趕時間的狀況下,我們絕對會走小路,先別管走不走得通,反正就是得鑽看看,滿足一下好奇心之類的東西。我自己出門玩也是同個道理,先別管會不會迷路,或是會不會被蓋布袋,反正去看看總不會錯~
raw-image

我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誤打誤撞走進了小西街。小西街曾經是商店街,街上有布莊有旅社有醫院,比照過往的經濟結構,小西街大概算是現在的直轄市市中心吧,看著窄窄的巷弄和兩旁的民宅,真的很難想像過往的繁榮情景。不過時間留下的除了歷史的老照片,還有風韻猶存的建築樣式,各異其趣的鐵花窗、磨石子或洗石子的牆面,都能隱約透出曾經繁華的痕跡。

raw-image

講到小西街,免不了提到愛智文具房。作為小西街有名的文青聚集地,不得不說的確非常有日雜的氣氛。只不過由於太過有名,加上店內商品種類多樣,如果不喜歡人擠人的,建議避開假日時段,不僅能有更多的空間和餘裕慢慢晃悠,也更能體會店內的氛圍。

在小西街繼續晃呀晃,被特殊的建築立面吸引,我晃進了彰化鐵路醫院。當時裡面正好有展覽,同時一旁也有應該是常駐的小書店和選物店。不過剛好遇到建築正在整修,因此只在一樓隨意逛逛便離開了。

raw-image

就這樣我一路鑽著小巷,一條接一條,完全沒看google地圖,全憑我先天弱勢的方向感。走著走著走著走著,正覺得:我到底在哪?肯定迷路了,要拿出手機查詢時,抬頭發現:天阿我居然走到了八卦山山腳下!但因為走小巷彎來拐去,雙腳真的在抗議了,便打消了繼續走上山的念頭。

raw-image

不過倒是發現了一個之前八卦山抗日保台的博物館,裡面還有舊時的坑道,很適合走累了進去看一看順便避暑。走出博物館旁邊有一個紅毛井,似乎是舊時洗衣的地方,還有一間據說很靈驗的土地公廟,可以順路拜拜祈禱旅途順遂。


avatar-img
15會員
98內容數
透過吃喝玩樂享受人生🧳 對於新的事物保持好奇🔍 在生活裡觀察行銷案例💡 學習命理更加理解生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finity Life 的其他內容
再次前往屏東,是在排行程後發現我自己對於高雄的景點比較沒有興趣下的決定,於是就想說乾脆就在一天以內把高雄和屏東都大概走一走吧。
第一次獨自搭火車到屏東,只是一次衝動的行動。當時剛好一個屏東朋友要去北海道交換一年,想說去趁她還沒出發前送行,就衝過去了~
講到西螺,最明顯的記憶應該就是在抵達西螺之前,那座鮮紅的西螺大橋了,兩旁綠油油的稻田,映著熱烈如火的鐵架,無聲地給予旅人們視覺上的衝擊。 西螺老街過去曾為交通樞紐,鎮上充滿南來北往的人潮,商業發達、民生富足,因此西螺老街立面也被裝飾的美輪美奐。
來到西螺老街,除了街道兩旁漂亮的建築與山牆之外,有名的當然就是在地的美食啦!
在台灣這個各種宗教混雜,各門各派都滿盛行的地方,拿香拜拜並不算陌生。只是很少人清楚,拜拜拿的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台灣各地的廟口都有各色的在地小吃,特地選在週五搭公車到新港,當然要專門空出肚子,好好品嘗一番啦!
再次前往屏東,是在排行程後發現我自己對於高雄的景點比較沒有興趣下的決定,於是就想說乾脆就在一天以內把高雄和屏東都大概走一走吧。
第一次獨自搭火車到屏東,只是一次衝動的行動。當時剛好一個屏東朋友要去北海道交換一年,想說去趁她還沒出發前送行,就衝過去了~
講到西螺,最明顯的記憶應該就是在抵達西螺之前,那座鮮紅的西螺大橋了,兩旁綠油油的稻田,映著熱烈如火的鐵架,無聲地給予旅人們視覺上的衝擊。 西螺老街過去曾為交通樞紐,鎮上充滿南來北往的人潮,商業發達、民生富足,因此西螺老街立面也被裝飾的美輪美奐。
來到西螺老街,除了街道兩旁漂亮的建築與山牆之外,有名的當然就是在地的美食啦!
在台灣這個各種宗教混雜,各門各派都滿盛行的地方,拿香拜拜並不算陌生。只是很少人清楚,拜拜拿的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台灣各地的廟口都有各色的在地小吃,特地選在週五搭公車到新港,當然要專門空出肚子,好好品嘗一番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每年一月就是最冷的時候,今年寒流一波波來,想到過往在歐洲,大地被撒滿白雪的模樣,甚是懷念,今年來到北台灣最大梅花園,就位於桃園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樹上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盛開,宛如被初雪撒上了枝頭,在藍天白雲下,頗有踏雪尋梅的感覺呢!
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是一個老少咸宜的遊玩場所,提供滑雪、玩雪和探索科學等多樣化的娛樂活動。樂園位於新竹,交通便利,門票建議在線上提前購買。雖然餐點和設施偏老舊,但樂園充滿歡樂氛圍,適合全家一同遊玩。
這是一個當天凌晨三點搞定車票、早上八點出發的臺東散心旅行。
你知道嗎?以貿易往來興起的「大稻埕」、「迪化街」、「艋舺」,其實最早之前「新莊」可是淡水河最大的貿易集散地,更吸引許多人在此扎根生活,甚至造就了「新莊廟街」短短一公里就有八間廟宇,主祀著道教、佛教,甚至客家群族不同的宗教神明,大家熟知的男神、女神都在這!今年更舉辦了「2023藝起來新莊串門子−遊歷新
「嘉義」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腦海中閃過的只有兩個印記~阿里山和民雄鬼屋,而且嚴格來說,這屬於嘉義縣範疇,對嘉義市的印象還真是寥寥無幾,翻找手機中舊時照片,上次與嘉義市相逢是2019年的事,於是鮮明的印象跳了出來:「林聰明」、「文化夜市」還有「檜意森活村」。
每年一月就是最冷的時候,今年寒流一波波來,想到過往在歐洲,大地被撒滿白雪的模樣,甚是懷念,今年來到北台灣最大梅花園,就位於桃園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樹上一朵朵小小的梅花盛開,宛如被初雪撒上了枝頭,在藍天白雲下,頗有踏雪尋梅的感覺呢!
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是一個老少咸宜的遊玩場所,提供滑雪、玩雪和探索科學等多樣化的娛樂活動。樂園位於新竹,交通便利,門票建議在線上提前購買。雖然餐點和設施偏老舊,但樂園充滿歡樂氛圍,適合全家一同遊玩。
這是一個當天凌晨三點搞定車票、早上八點出發的臺東散心旅行。
你知道嗎?以貿易往來興起的「大稻埕」、「迪化街」、「艋舺」,其實最早之前「新莊」可是淡水河最大的貿易集散地,更吸引許多人在此扎根生活,甚至造就了「新莊廟街」短短一公里就有八間廟宇,主祀著道教、佛教,甚至客家群族不同的宗教神明,大家熟知的男神、女神都在這!今年更舉辦了「2023藝起來新莊串門子−遊歷新
「嘉義」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腦海中閃過的只有兩個印記~阿里山和民雄鬼屋,而且嚴格來說,這屬於嘉義縣範疇,對嘉義市的印象還真是寥寥無幾,翻找手機中舊時照片,上次與嘉義市相逢是2019年的事,於是鮮明的印象跳了出來:「林聰明」、「文化夜市」還有「檜意森活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離開善化的牛肉湯,也去假日的牛墟繞了一下沿街的市集。 本來要越過曾文溪往溪北的麻豆佳里去,不是為了文旦柚,是尋訪全台最大供奉趙子龍的永昌宮。卻不知怎地患了空間迷航症,逕望東北奔去,只見沿路愈開愈是鄉下,他還是忍不住問: 「怎麼愈來愈鄉下的感覺?」 我瞧著窗外,低矮的房子錯落田野間,這馬路兩旁是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青鳥書店中山店。上次是開車上來的,這次則是從火車站,慢慢地走上山來當作散步。一方面可以運動,一方面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從火車站走到青鳥書店,從登山的小巷子走上山,沿途會經過許多小巷弄。這些巷弄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住家。雖然沒有經過特別的整理,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其實山並不高,走個1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旅行,要跟著多數人去的熱門景點,還是走不一樣的路線,找到自己的獨特? 新竹不只有科技冷漠,還有海風撩人,文風鼎盛的竹塹城,除了有二所指標型的國立大學及新竹科學園區,除了貢丸跟米粉,走在 城隍廟 周邊的 舊城區,街道上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角落值得尋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老城的老宅裡看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離開善化的牛肉湯,也去假日的牛墟繞了一下沿街的市集。 本來要越過曾文溪往溪北的麻豆佳里去,不是為了文旦柚,是尋訪全台最大供奉趙子龍的永昌宮。卻不知怎地患了空間迷航症,逕望東北奔去,只見沿路愈開愈是鄉下,他還是忍不住問: 「怎麼愈來愈鄉下的感覺?」 我瞧著窗外,低矮的房子錯落田野間,這馬路兩旁是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青鳥書店中山店。上次是開車上來的,這次則是從火車站,慢慢地走上山來當作散步。一方面可以運動,一方面也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從火車站走到青鳥書店,從登山的小巷子走上山,沿途會經過許多小巷弄。這些巷弄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住家。雖然沒有經過特別的整理,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其實山並不高,走個1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旅行,要跟著多數人去的熱門景點,還是走不一樣的路線,找到自己的獨特? 新竹不只有科技冷漠,還有海風撩人,文風鼎盛的竹塹城,除了有二所指標型的國立大學及新竹科學園區,除了貢丸跟米粉,走在 城隍廟 周邊的 舊城區,街道上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角落值得尋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在老城的老宅裡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