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甜北鹹?台灣飲食為何有區域性的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南甜北鹹台灣飲食為何有區域性的差異?

raw-image









南甜北鹹的飲食文化其實受地域、文化、

食材特性甚至是生理需求所影響,

導致不同地方的飲食口味與習慣不同。


而不光是台灣,其實整個中國大陸也有南甜北鹹的飲食特色。

在大陸的地理上,由於北方的冬季寒冷氣候多變,為了讓蔬菜得以保存,便會使用醃漬的手法,所以飲食上自然會偏向重口味,而南方則因為氣候濕熱,加上飲食上盛產甘蔗,口味也因此較為清淡偏甜,才能達到生津止渴解暑的目的。


台灣在經過日本殖民、民國政府遷台等等的文化融合,在飲食上也受到許多影響,在民國政府遷台以前,台灣的口味其實更加的清淡,喜歡以汆燙的方式烹調食物。而即使是現在,大家現在所說的北鹹,相較於大陸北方的口味來說並不鹹,只是相較於台灣南部的甜口較不甜所以才被稱為北鹹。


至於台灣南部的口味之所以偏甜的原因眾說紛紜,除了氣候炎熱之外,也有早南年部盛產蔗糖的說法,但其實早年的糖是屬於奢侈品,較為富裕的區域才有嗜糖的習慣。

南部嗜甜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明朝時,鄭成功帶著福州廚師來台,因而讓南台灣的飲食受到福州菜色的影響。

福州菜色味道偏甜,且融合了蒸、炒、煨、燉等烹煮技巧,與台灣的飲食融合,便產生像是含有大量花生糖粉的潤餅、加糖的肉羹湯等等的獨有台灣飲食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上美食之旅的沙龍
1會員
21內容數
台灣美食✅客家美食✅原住民美食✅台灣美食分享✅美食介紹✅
2024/04/04
清明節潤餅食物象徵富足和團圓,為臺灣南北不同地區的傳統美食,南部地區尤其屏東、高雄等地的客家、閩南地區較常見。潤餅形狀長條象徵著富足和財富,並寄託了對家庭幸福和未來美好的祈福和祝願。清明節潤餅不僅代表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也是象徵臺灣人對於富足,幸福和團聚的期望。
Thumbnail
2024/04/04
清明節潤餅食物象徵富足和團圓,為臺灣南北不同地區的傳統美食,南部地區尤其屏東、高雄等地的客家、閩南地區較常見。潤餅形狀長條象徵著富足和財富,並寄託了對家庭幸福和未來美好的祈福和祝願。清明節潤餅不僅代表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也是象徵臺灣人對於富足,幸福和團聚的期望。
Thumbnail
2024/02/25
【元宵】逢年過節,必吃美味 小時候的元宵節,都是放鞭炮、提燈籠、吃元宵、猜燈謎、放天燈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這一天祭祀神祗,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家庭平安
Thumbnail
2024/02/25
【元宵】逢年過節,必吃美味 小時候的元宵節,都是放鞭炮、提燈籠、吃元宵、猜燈謎、放天燈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這一天祭祀神祗,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家庭平安
Thumbnail
2024/01/28
逢年過節時必備的美食蘿蔔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象徵之一,本文將介紹蘿蔔糕的歷史、製作方法和各地不同口味的版本。從清蒸、炸到椰漿、XO 醬等多種蘿蔔糕變種,讓讀者瞭解更多引人口水的蘿蔔糕。Elena將深入探討蘿蔔糕的形成、象徵意義,並供讀者一起分享自己對蘿蔔糕的獨特回憶。
Thumbnail
2024/01/28
逢年過節時必備的美食蘿蔔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象徵之一,本文將介紹蘿蔔糕的歷史、製作方法和各地不同口味的版本。從清蒸、炸到椰漿、XO 醬等多種蘿蔔糕變種,讓讀者瞭解更多引人口水的蘿蔔糕。Elena將深入探討蘿蔔糕的形成、象徵意義,並供讀者一起分享自己對蘿蔔糕的獨特回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作者阿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一篇一篇非常有深度地介紹各種台灣在地料理發展的的歷程,飲品、小吃、台灣獨創的種類、甜點,書中幾乎囊括了台式美食所有的類別。我相信,身為台灣人,每個禮拜都一定一定會享用到書裡某個章節的主角。不吃蚵仔煎?總會去吃火鍋吧。不吃挫冰?下午茶還是會訂手搖杯齁。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吃對台灣人來說重要到不能再重要!常見的美食宗教戰爭就不用再多說了吧?從吃的角度切入,其實最容易閱讀
Thumbnail
台灣的國民美食-滷肉飯一直都是大家喜愛的小吃,甚至也成為了台灣另一個指 標性代名詞。而傳統的滷肉飯又因每個人的烹煮技巧不同或是使用豬肉品質的 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味道產生。除此之外,北中南部對於滷肉飯的煮法也有 一些不同,即便如此,這道銅板美食的魔力還是深愛大家喜愛。既然滷肉飯是 滷肉飯的由來 。
Thumbnail
台灣的國民美食-滷肉飯一直都是大家喜愛的小吃,甚至也成為了台灣另一個指 標性代名詞。而傳統的滷肉飯又因每個人的烹煮技巧不同或是使用豬肉品質的 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味道產生。除此之外,北中南部對於滷肉飯的煮法也有 一些不同,即便如此,這道銅板美食的魔力還是深愛大家喜愛。既然滷肉飯是 滷肉飯的由來 。
Thumbnail
說到老味道不容易堅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糖水鋪為了快速、降低成本,同時滿足顧客的要求,總會加上花花綠綠的甜食,像是玉米粒、燕菜、碩莪/西米等。一直到店家提醒我,我才知道四果湯本就只有四種材料:龍眼/桂圓、蓮子、紅豆和白果。
Thumbnail
說到老味道不容易堅持,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糖水鋪為了快速、降低成本,同時滿足顧客的要求,總會加上花花綠綠的甜食,像是玉米粒、燕菜、碩莪/西米等。一直到店家提醒我,我才知道四果湯本就只有四種材料:龍眼/桂圓、蓮子、紅豆和白果。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為什麼要寫台灣文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文化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剛到臺北那年,第一次聽到「甜不辣」時,心中對此食物充滿疑惑無法想像它的樣子...。
Thumbnail
剛到臺北那年,第一次聽到「甜不辣」時,心中對此食物充滿疑惑無法想像它的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