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騏「卡片盒筆記法」數位應用之踐行

朱騏「卡片盒筆記法」數位應用之踐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前情提要:卡片盒筆記法那麼好,為什麼我會失敗?


長期有在追蹤朱騏先生,訂了電子報、買了他自費出版電子書,覺得他對「卡片盒筆記法」的說明很簡明接地氣。卡努颱風襲台的這天,慵懶完全不想推進任何工作任務的我,就把這本新書徹底啃了一番,邊啃邊思索自己的數位筆記世界建構應如何調整,才能真正發揮從input到output的功效。

我把這本書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寫成一則則「數位卡片筆記」,也來試著用這樣的方法書寫閱讀心得文:



卡片一:卡片盒筆記法的筆記種類,揭示了「筆記」、「卡片」和「專案」之不同


What 魯曼卡片盒筆記法和朱騏版的筆記種類?

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法》整理魯曼的分類:

  • 靈感筆記
  • 文獻筆記
  • 永久筆記
  • 專案筆記


朱騏版本的詮釋確實更實際:

  • 來源筆記:隨手記錄的筆記
    • 閱讀筆記
    • 靈感筆記(洗澡時、說話時、走路時的靈光一閃)
  • 永久卡片:能夠被重複利用的想法,打成文字存在數位筆記軟體中
  • 專案筆記:帶有強烈目的與時間興的產出


而我興奮地聯想到,這剛好是 IPO 知識吸收與產出的歷程:

  • 輸入 Input:來源筆記 
  • 加工 Process:永久卡片的撰寫與連結
  • 輸出 Output:專案輸出



卡片二:何時該寫卡片筆記?如何寫一張卡片?格式和書寫順序


When 寫卡片的時機?

  • 思考 Why 我為什麼要寫下這個想法?(在意的原因)(知識系統的關鍵主題分類)
    • 專業
    • 興趣
    • 人生價值觀
  • 思考 How 我可以拿這則資訊做什麼?(未來有可能如何使用?)


How 如何寫一張卡片?

  • 掌握標準化格式:把資訊固定丟到一個模板框架,加快處理速度與知識效率


What 一張卡片的格式和書寫順序?

  1. 書寫內容:
    • 觀點:用自己的話說出對資訊理解
      1. HQ&A:Highlight-Question-Answer 自問自答
      2. 漸進式總結:從大到小,從繁到精,歸納萃取自己的觀點摘要
      3. 魯曼式目錄卡:依序條列寫下筆記(閱讀、聽書或演講)之後的小段摘要
    • 案例:數據、故事、個人經驗
    • 總結:摘要成自己的1-2句話
  2. 註明參考來源,便於日後檢視
  3. 設計標題:卡片編號+一段直白的敘述



卡片三:卡片盒筆記法的編號系統,製作「索引筆記」以看見想法串列,發展成寫作靈感與大綱


Why 為什麼要使用索引筆記?

  • 掌握卡片盒的編碼狀況,可以鳥瞰自己的思維全局,一目瞭然便於反思調整
  • 連結單張卡片成為一個想法串列,就是一則寫作靈感,有利輸出成為文章大綱

How 索引筆記應該怎麼使用?

參考「魯曼卡片盒筆記法」的編號系統,可以幫助他管理超過九萬張卡片

(一)編列主題:

  • 先編列大的主題號碼,就是感興趣的主題關鍵字,例如「01 筆記」、「02 時間管理」等
  • 只要依照順序開始編碼即可,先不需要想大主題類別和類別之間的先後順序
  • 如果難以歸類,可以用這張卡片的資訊來源為準


(二)編碼邏輯:

  • 每張卡片的編碼之間,是「彼此有關係」而非「大小階層」(這點提醒很重要,曾經困擾我一陣子)
  • 新卡片如果與既有卡片無關,新增編號;如果有關,就繼續編號
  • 編碼邏輯是「數字和英文交替出現」:
卡片間的編碼採「數字與英文交替出現」

卡片間的編碼採「數字與英文交替出現」

(三)想法串列:

  • 編碼愈來愈長,變成為想法串列,透過串列編號可以知道想法的更新狀況
  • 新卡片的編碼,隨時更新到索引筆記,並對串列加上註解
用「想法串列」可發展成文章大綱

用「想法串列」可發展成文章大綱


使用已寫下的卡片內容,真的讓我有機會加快產出,因為在寫永久卡片筆記的當下,其實已經消化過輸入的訊息,而且把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打出來,確實如作者說的,幾乎可以直接就產出文章大綱了。

這一天的實踐,幫助我產出五張永久卡片,朱騏建議大家善用5W1H對輸入資訊自問自答,真的很有用。「問題意識」永遠是對任何學習重要的提醒,面對任何資訊、資料和知識時,提問可以讓自己對焦意向,讓這則學習或理解,連結自己的既有知識,高效轉化萃取成對己有直接用處的資源。

任何筆記產出當然都是辛苦耗能的,不過即然我們願意花時間寫筆記以投資自己,當然要好好發揮,成為自己帶著走的能量。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熱衷筆記者,或是你想學習數位筆記的高效應用與知識產出,這本書應該會讓你馬上想要打開你的數位筆記軟體,寫下第一則數位卡片筆記。








avatar-img
Jinna Sun 藝起來共鳴
152會員
112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