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法那麼好,為什麼我會失敗?

更新於 2024/0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卡片盒筆記法」曾經的踐行 | from Jinna Sun

「卡片盒筆記法」曾經的踐行 | from Jinna Sun


卡片盒筆記法那麼好,為什麼我會失敗?

2022年,因為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法》繁體中文版出版,談論多產的德國教授「魯曼Luhamnn卡片盒筆記法」蔚成風潮,我也深受吸引,不管是紙本索引卡或是數位筆記系統,我都努力去實踐過一陣子。「卡片盒筆記法」把筆記原子化,持續不斷累積寫下單則卡片筆記,讓想法思考可視化,再透過編號系統予以組織與連結,幫助脈絡整理與淬煉洞見。

這麼好的方法,你猜,我有持續下去嗎?

你一定猜到了,沒有!即使被朋友們認可為筆記狂人的我,就算深知這套筆記方法,讓魯曼教授可以管理多達九萬張卡片,因此成為一位成果發表質精多產又跨域的優秀研究者,也因為踐行累積不少卡片,獲得無與倫比的滿足,產出幾篇自己也喜歡的小文章,好吧~我…還是失敗了…

檢討原因如下:

第一、零零散散的卡片最後搞死我:

我日常會隨身攜帶名片大小的「靈感小卡」來捕捉隨時來臨的靈光一閃,或在步行時用小卡整理當下面對的專案任務瓶頸。一張張卡片回到書桌時可以被攤開排列找關聯,確實對梳理脈絡和產生洞見很有幫助。

BUT,就是這個BUT讓我把靈感小卡,最後改成「靈感小本本」。一張張實體小卡,真的太難存放與收納!雖然我還是會去蕪存菁,但是有時卡片累積太多,根本來不及整理,放在書桌旁放著放著就忘記了…甚至放一放也不知去向。與其零散,就不如把靈感快速記錄在用活頁小本子上,至少都在一本,還比較有機會運用零碎時間來整理。

第二、筆記畢竟需要數位化才足以知識產出:

數位化知識管理是每個仕事者的基本技能。不只是自己產出的手寫或數位筆記,每個專案任務還有一大堆的網路資料、共編文件、PDF檔、excel表單、e-mail、社群媒體通訊…需要被整合,全部都需要數位工作情境來處理。

我個人雖然是手寫筆記控,大概兩個月就會吃掉一本筆記本,但是也必須整理手寫內容,打字化為數位形式文章,發表在臉書或是部落格空間。一旦沒有被打成文字,或是至少拍照上傳附上註記關鍵字或短描述句,之後都不容易再被搜尋以供利用。無論是手寫或數位筆記,當累積數量多了,一定得進入資料夾進行分類管理,不然即使已經數位化存放或發表,依然只能靠搜尋「關鍵字」的弱連結檢索,或瘋狂爬找臉書分享文來喚回與提取。

我個人長期使用的是Evernote,因為從2011年四月就開始使用,而且不時升級、年年付費,雖然現在有許多更強大的數位筆記,像是Notion或是Obsidian,但是考量學習和轉換成本太高,我還是傾向使用老派的Evernote,它的筆記本堆疊階層和支持編號排列檢視順序,已經足夠使用。所以電腦玩物站長的《防彈筆記法》被我來來回回研究著,試著創建屬於自己的數位筆記模板,像是每週和每日「工作清單」(一個月後就陣亡,哈),也為每個任務開設「專案筆記」(這個還有持續,對工作幫助很大)。

我覺得《防彈筆記法》提倡「集中處理,保持動態」、「一個任務,一則筆記」的概念組成「核心任務筆記」,確實有助於工作專案管理,執行時統整更新任務筆記,隨時修改想法、更新規劃、調整行動,最後這些數位歷程可供後設與覆盤。

但是,生活日常所出現的一則則資訊,不管是點子靈感、反思日誌、網路訊息,或讀書聽講筆記等,即使已經數位化而且置放到相應主題資料夾中,還是零散龐雜到難以被重複使用。特別是數位筆記總是一則一則,如果沒有特別建立雙向連結,就得刻意花時間在各個檔案間重爬自己的筆記,搜集碎片、重新整理脈絡。

相信大家這時候,應該都有感於即是已經很努力增能實踐的我,也依然在數位筆記應用上,有著難以解決的痛點。

文章如果到這裡就停下來,應該就是一篇抱怨文了。接下來,我想分享最近的閱讀:朱騏先生《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創意市集,2023.07)

可能為在筆記泥沼的我,帶來了一線生機…

朱騏「卡片盒筆記法」數位應用之踐行

raw-image













avatar-img
148會員
106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數位部長唐鳳用「番茄鐘🍅工作法」,以25分鐘專注時間為一個工作段落,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那你呢?
現此時已走到必須重視人類想像力與創造力之多樣性,否則不足以通過遽變、不確定、複雜又模糊的VUCA時代了。羅賓森爵士辭世前最後的呼籲,那如此有力的 “ Imagine if... ”,在在呼喚著每個人投入變革的行列。
有一種劇,一追下去就會一集一集沈淪到最終回;有一種書,一翻下去就會一頁一頁沈溺到最終章;Binge-watch 無法阻擋無可自拔無可救藥
布萊恩•葛林(BRIAN GREENE)《眺望時間的盡頭: 心靈、物質以及在演變不絕的宇宙中尋找意義》(遠足文化,2021.4)國家圖書館電子書 與一本書相遇,除了機緣具足,我更希望藉由閱讀體驗,與心相契進而獲致啟發。 閱讀意識設定是重要的,我寫下: 「好奇於自己求知渴望之來源與去向」
在進行「共鳴讀書法」的閱覽過程,不管是快翻略讀的第一次全書下載,或是有餘裕進行第二次的細細品味,我會善用的小工具就是標籤便利貼。
早晨靜坐之後是最好的觀想時間, 即使無暇靜坐,時不時瀏覽心願, 觀想自己心願達成的情景與感受, 讓心想事成的魔法充滿正向力量, 幫助自己成為那最想見到的樣子。
數位部長唐鳳用「番茄鐘🍅工作法」,以25分鐘專注時間為一個工作段落,之後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那你呢?
現此時已走到必須重視人類想像力與創造力之多樣性,否則不足以通過遽變、不確定、複雜又模糊的VUCA時代了。羅賓森爵士辭世前最後的呼籲,那如此有力的 “ Imagine if... ”,在在呼喚著每個人投入變革的行列。
有一種劇,一追下去就會一集一集沈淪到最終回;有一種書,一翻下去就會一頁一頁沈溺到最終章;Binge-watch 無法阻擋無可自拔無可救藥
布萊恩•葛林(BRIAN GREENE)《眺望時間的盡頭: 心靈、物質以及在演變不絕的宇宙中尋找意義》(遠足文化,2021.4)國家圖書館電子書 與一本書相遇,除了機緣具足,我更希望藉由閱讀體驗,與心相契進而獲致啟發。 閱讀意識設定是重要的,我寫下: 「好奇於自己求知渴望之來源與去向」
在進行「共鳴讀書法」的閱覽過程,不管是快翻略讀的第一次全書下載,或是有餘裕進行第二次的細細品味,我會善用的小工具就是標籤便利貼。
早晨靜坐之後是最好的觀想時間, 即使無暇靜坐,時不時瀏覽心願, 觀想自己心願達成的情景與感受, 讓心想事成的魔法充滿正向力量, 幫助自己成為那最想見到的樣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的本質,其實是記錄「想法」與「想法的脈絡」這是跟傳統大家對於「筆記」的認知最大的不同。​ ​ 我們要分辨「筆記」與「想法」兩個字,前者是資訊的記錄、後者帶有自己的思考與感觸。​ ​ 那想法的脈絡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將一連串相似的想法 (卡片) 用清單列下來,相近的卡片因為脈絡相同,就會
Thumbnail
申克博士前陣子在《卡片盒筆記》繁中版線上交流會上,分享了卡片盒「是什麼 vs 不是什麼」的10點快講。這篇文章也分享我近 1 年每天在 Obsidian 大量寫卡片、列索引、想盲點、改方法後,個人認為卡片盒筆記法的「是什麼 vs 不是什麼」5點快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答了從「卡片索引編號」延伸出來的 3 個問題:(1) 卡片索引是一種分類嗎?(2) 卡片如何命名?(3)卡片索引如何表達卡片之間的連結關係?簡單摘要答案就是:(1)卡片索引不是一種分類 (2) 卡片命名可以靠索引編號解決,因為它有「唯一性」(3)卡片索引可以寫成「索引筆記」,功能是紀錄思考
Thumbnail
許多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 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連結卡片。連結卡片在「卡片盒筆記法」中太重要了,我們寫下的卡片若只是一個點、卡片連結的品質將決定我們後續產出成果的品質。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讀了2篇美國研究卡片盒專家的論文、1篇長達 7000字 的德國卡片盒論壇的文章。這篇文章討論我們該如何建立卡片連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字:工作流 (Workflow),它是決定我們寫作效率的背後推手。這篇文章繼續跟著 Esor 讀《How to take smart notes ?》的內容,以下摘要 3 個重點:(1) 工作流是什麼? (2) 不好的工作流會對寫作產生什麼問題? (3) 卡片盒筆記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之所以困難又迷人,是因為它結合了厚實的方法論以及最新的數位筆記軟體。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書中並沒有明確寫明要用哪種工具,因此不同的創作者都有自己的解讀,也得以能看到不同人的寫作方式。這篇文章我來來看閱讀前哨站站長 Waki 使用 Heptabase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特別適合用來寫長篇文章 (例如論文、著作、重要文章),也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主要瞄準的對象。 我已經閱讀《電腦玩物》部落格3年了,至今是非常佩服 Esor「怪物級」的文字產量、也很好奇Esor 會如何將「卡片盒筆記法」融入自己的 Evernote
Thumbnail
多數的筆記軟體其實並沒有「卡片」的概念,那麼我們要怎麼實作「卡片盒筆記法」呢?我在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 中實作「卡片盒筆記法」已經超過 1 年半時間,如果你想在自己的數位筆中軟體中實作「卡片盒筆記法」,這篇文章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參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的本質,其實是記錄「想法」與「想法的脈絡」這是跟傳統大家對於「筆記」的認知最大的不同。​ ​ 我們要分辨「筆記」與「想法」兩個字,前者是資訊的記錄、後者帶有自己的思考與感觸。​ ​ 那想法的脈絡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將一連串相似的想法 (卡片) 用清單列下來,相近的卡片因為脈絡相同,就會
Thumbnail
申克博士前陣子在《卡片盒筆記》繁中版線上交流會上,分享了卡片盒「是什麼 vs 不是什麼」的10點快講。這篇文章也分享我近 1 年每天在 Obsidian 大量寫卡片、列索引、想盲點、改方法後,個人認為卡片盒筆記法的「是什麼 vs 不是什麼」5點快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答了從「卡片索引編號」延伸出來的 3 個問題:(1) 卡片索引是一種分類嗎?(2) 卡片如何命名?(3)卡片索引如何表達卡片之間的連結關係?簡單摘要答案就是:(1)卡片索引不是一種分類 (2) 卡片命名可以靠索引編號解決,因為它有「唯一性」(3)卡片索引可以寫成「索引筆記」,功能是紀錄思考
Thumbnail
許多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 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連結卡片。連結卡片在「卡片盒筆記法」中太重要了,我們寫下的卡片若只是一個點、卡片連結的品質將決定我們後續產出成果的品質。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讀了2篇美國研究卡片盒專家的論文、1篇長達 7000字 的德國卡片盒論壇的文章。這篇文章討論我們該如何建立卡片連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字:工作流 (Workflow),它是決定我們寫作效率的背後推手。這篇文章繼續跟著 Esor 讀《How to take smart notes ?》的內容,以下摘要 3 個重點:(1) 工作流是什麼? (2) 不好的工作流會對寫作產生什麼問題? (3) 卡片盒筆記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之所以困難又迷人,是因為它結合了厚實的方法論以及最新的數位筆記軟體。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 ?》書中並沒有明確寫明要用哪種工具,因此不同的創作者都有自己的解讀,也得以能看到不同人的寫作方式。這篇文章我來來看閱讀前哨站站長 Waki 使用 Heptabase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特別適合用來寫長篇文章 (例如論文、著作、重要文章),也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主要瞄準的對象。 我已經閱讀《電腦玩物》部落格3年了,至今是非常佩服 Esor「怪物級」的文字產量、也很好奇Esor 會如何將「卡片盒筆記法」融入自己的 Evernote
Thumbnail
多數的筆記軟體其實並沒有「卡片」的概念,那麼我們要怎麼實作「卡片盒筆記法」呢?我在數位筆記軟體 Obsidian 中實作「卡片盒筆記法」已經超過 1 年半時間,如果你想在自己的數位筆中軟體中實作「卡片盒筆記法」,這篇文章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