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學雜讀小記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做的炸醬麵,與內文無關。

前陣子做的炸醬麵,與內文無關。

前些日子讀唐魯孫《中國吃》、《酸甜苦辣鹹》、《天下味》,很有滋味。那些文字大抵成於七十年代中後期,寫的多是抗戰前的中國,尤其故都北平的飲饌回憶。唐魯孫是滿族世家弟子,就算和他同代同鄉,也沒有幾個人能像他那樣貴公子吃遍天下美食,讀者其實是跟著他見世面呀。

唐魯孫年近七旬退休才寫書,一支筆,一盤一碟,重建灰飛煙滅的舊社會。他尤其擅長調度四字形容詞,現在沒什麼人寫那樣的京腔白話文了。他寫「藤蘿餅」,餡裡有紫藤花,「冷香繞舌,滿口甘沁」,讀了就算沒吃過,也勝似吃過了。

梁實秋《雅舍談吃》也是「老人言」,當時他已年逾八十。閒閒淡淡,寫的多是家常味道。篇幅精短,字數到了就收筆,沒有唐魯孫的「堆砌感」。我尤其喜歡他的結尾──寫散文,難免總想設計一下結尾,梁實秋收尾絕無「設計感」。英國傳奇喜劇組合 Monty Python 的腳本鐵律是 no punch lines(絕不『抖包袱』、『埋爆點』),談何容易!

男人寫吃喝,常常講究一個氣勢。焦桐《暴食江湖》特別之處在於愛憎分明:他不只寫好吃好喝的,罵起難吃難喝的或者怠慢的服務,更是不留情面,經常直接寫出餐館名字。焦桐描述壞食物特別生動:車站便當豬肉帶膻味「如面對政客的嘴臉」,一碗糟糕的牛肉麵「吃一口就萬念俱灰」,炒飯油太多「僅能用來謀殺仇家」。形容美味亦常有妙筆:「想起將面對的魚湯,我心中就綻放著桔梗花」,不愧詩人本色。

裴偉兩鉅冊《裴社長廚房手記》從廚事寫到家事國事,豪華舖張,目眩神迷。乍看是食譜(彩圖極多),卻不乏翻江倒海的政商傳奇和家族回憶。讀裴偉的食譜,會發現那些排場驚人的宴客大菜,只要不惜工本、不怕麻煩,多半在家裡也做得出。於是讀了難免手癢,也想做大菜(男人下廚,往往愛做費事的大菜,追求戲劇感和成就感)。那些名店大廚似乎並不介意秘方公諸於世,我想「在家也做得出」和「做得一樣好」還是有關鍵差別,「做給自己吃」和「做給客人吃」終究不是同一回事。

論排場規模,詹宏志《舊日廚房》又是另一番風景。他寫吃食,常能展示整套知識系譜。不僅博覽群書,也能身體力行,化理論為實踐下廚實證,或是遠赴現場親嚐書裡讀熟的名菜。行文不只雄厚的知識火力,也浸潤著人情世故的溫度,於是並不讓你感到炫耀(但他當然是樂於炫耀的。誰能在家拿日本「出刃」、「柳刃」殺魚刀分解一整尾身長超過一公尺的紐西蘭國王鮭魚呀,我可以想像他寫完這篇,腦中響起讀者四面八方傳來的掌聲)。

詹宏志一篇「魚湯」,從經濟拮据的童年,母親煮的薑絲魚湯和味噌魚湯寫起,遍數台菜、粵菜、江浙菜乃至日式魚湯的思維邏輯,再寫到紐約初識「美式義大利魚湯」的驚艷,說起歐洲「漁夫料理」的故事,轉到自己在廚房研發獨門魚湯的歷程,怎樣做了岳母臨終許願的那鍋改良版馬賽魚湯......,一路讀完,跟著他繞了地球幾圈,上下多少世紀,不只像他所謂「拓展了『美食地平線』」,我們拓展的眼界,豈止美食而已。

詹宏志喜歡刪節號,愛亞則喜歡驚嘆號。許多作家忌避驚嘆號,整本書幾萬字,驚嘆號一隻手數得完(比如舒國治)。愛亞《味蕾唱歌》則幾乎每頁都有驚嘆號,而且用得自自然然。你跟她一起挎著菜籃子逛逛菜場、吃吃街坊小店、學學幾道家常菜,東看西看,無事不新鮮。她有時像個小女孩,睜著好奇的眼睛。有時像聊天百無禁忌的死黨,誇誰罵誰都痛快淋漓。有時又像從小疼你的長輩,握著手絮絮交代你該怎樣照顧好自己。每個人大概都希望自己能有這樣一個死黨或長輩吧?

蔡珠兒《紅燜廚娘》的文字冰雪聰明,歎為觀止。她形容玫瑰「在純淨芳馨中,有一種冷冽決絕的鋼質意味」,寫印度阿芳索芒果「甜濃得教人喘不過氣來」,寫上好的高湯「清若無物,謙抑低眉......窅然空然,既虛且滿,就像Miles Davis」。她的負評也厲害:說英國聖誕糕「比牆還難吃」,一句已成經典,聖誕糕怕是永世不得翻身了。這麼一本鋒芒畢露的傑作,只容讚嘆,想學是萬萬學不來的。

王宣一《國宴與家宴》和林文月《飲膳札記》有著相類的節奏和溫度,從從容容,即之也溫,然而靜水深流,厲害的是底蘊。寫的雖是吃食,著意的卻是人情。林文月細筆寫下廚心法,十足引人入勝:「拌炒米粉的動作,須要手勢輕而且果斷......當其逐漸吮吸配料之湯汁油水時,也愈趨於透熟。拌炒之目的只是使鍋內的米粉均衡熱透變熟,所以動作宜求徹底,但避免粗重繁複,庶幾炒出之米粉才不致斷裂不雅觀。」你看,一道炒米粉,也能寫得像古典文學賞析呢。

王宣一那篇深情追憶母親的「國宴與家宴」不但為台灣「飲饌文學」開拓全新風景,也改變了作者的人生(她從此正式成為名滿天下的「飲食作家」)。她細細追摹記憶之流浮現的菜色,彷彿只要還記得那些味道是怎麼做出來的,母親的生命便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如今王宣一不在了,詹宏志繼續以「宣一宴」保留、延續亡妻的味道,也是這樣的心意吧。

相隔一個世代,洪愛珠寫《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初心也是記下母親的宴客菜。母親不在了,那些魂縈夢繫的味道還能在紙頁留傳。此書迄已暢銷四萬冊,不僅出了簡中版、日文版,並有改編影劇作品的企劃,允為近年台灣「飲饌文學」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她寫母親抱病教她做滷肉,前言道:「以後長路走遠,恐怕前後無人,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我讀了這段話,便回去把爸爸幾道拿手菜的食譜學明白了。

最後想提一本絕版書:劉伶萍的《黃媽媽說菜》。初見以為是圖文並茂的食譜,實則文字極耐讀──作者女兒是小說家黃麗群,成書過程出了很多力,還寫了篇犀利酣暢的後記「身為我媽的孩子我很抱歉」。我是因為這本書才燃起在家做菜的熱情──它總能三言兩語點透料理心法,黃媽媽惠我多矣。當年此書剛出,出版社就結束營業,知者寥寥,未免可惜。據說黃麗群正在張羅為這本書重出新版,但願不要讓我們等太久。

(寫給《文訊》)

raw-image


avatar-img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那班同學,畢業到現在一次也沒有聚過。彷彿大家都迫不及待把那段記憶抹掉,從此不再回頭。
原本無法想像這兩樣食材可以炒在一起,入口竟出乎意料清爽好吃,脆甜的青椒和濃郁的皮蛋正好形成完美平衡,單吃就很開胃,下飯亦佳。
爸爸上館子很少點雞肉,不是不愛吃,而是看不上外面賣的肉雞。他自己下廚,一定買土雞,不然不如不吃。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媽媽記得她小時候,外公替人做保負了債,有一天實在沒錢買點心,他就拿一顆蛋攤了張蛋皮,灑上白糖,切一切,全家分著吃。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這不是咖哩,是生平第一次試做的紐奧良秋葵濃湯 gumbo 澆飯。我沒吃過原產地的版本,不知味道正不正確,但是非常好吃。醇厚濃郁,卻也十分爽口,想是湯底有大量蔬菜的緣故。口味層次豐富,香辛料後勁十足。
我們那班同學,畢業到現在一次也沒有聚過。彷彿大家都迫不及待把那段記憶抹掉,從此不再回頭。
原本無法想像這兩樣食材可以炒在一起,入口竟出乎意料清爽好吃,脆甜的青椒和濃郁的皮蛋正好形成完美平衡,單吃就很開胃,下飯亦佳。
爸爸上館子很少點雞肉,不是不愛吃,而是看不上外面賣的肉雞。他自己下廚,一定買土雞,不然不如不吃。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媽媽記得她小時候,外公替人做保負了債,有一天實在沒錢買點心,他就拿一顆蛋攤了張蛋皮,灑上白糖,切一切,全家分著吃。
首先我們以前沒有人講什麼「黑膠唱片」,唱片就是唱片。其次我不覺得你非要弄一台唱機不可,除非你很閒,或者下定決心要「跳坑」。
這不是咖哩,是生平第一次試做的紐奧良秋葵濃湯 gumbo 澆飯。我沒吃過原產地的版本,不知味道正不正確,但是非常好吃。醇厚濃郁,卻也十分爽口,想是湯底有大量蔬菜的緣故。口味層次豐富,香辛料後勁十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前言:期待又開心 繼上一週劉書甫老師講「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細味篇)」 (筆記心得) 之後,我厚著臉皮將自己的上課筆記心得和回家作業都利用臉書傳給書甫老師事先過目,沒想到獲得他的正面回應及好評,並詢問我是否可以在這一週的講座中朗讀他替我潤飾後的作品,收到訊息的時候我受寵若驚,覺得開心到九天玄
Thumbnail
前言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台中文學館的文學私塾資訊的,但總之在我前幾個月的祈禱後,我的身邊開始出現了許多關於文學及工作坊講座等資訊,覺得非常恰巧也非常感謝,然而因為報名過晚,剛開始是備取候補,在講座前幾天才收到轉正的通知。在報名這一場劉書甫的〈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講座之前,我還不知道劉書甫是誰呢
Thumbnail
你知道嗎?關於飲食經驗的討論,其實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是感官直覺的感受,吃下一樣食物,我們本能覺得意猶未盡,覺得胃口盡失..... 接著,我們不妨將飲食多加上一層滋味:異國飲食。如果在大啖異國美食之餘,我們能多吃進一些對於這個國家文化的認識,也就不枉這些食物飄洋過海,落地台灣,落地在眼前的這個餐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你,我們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形容同一個東西,即便是好吃,也可以有相當多不同的說法。就像烤五花肉好了,思考一下,通常在聽到怎樣的推薦會願意去買這個食物,難道單單是好吃嗎?
Thumbnail
有很多方式可以呈現食物的味道,在這裡我不說美味,是因為每個食物都擁有自己的味道,有些味道是情感多過於美味的,就像我們知道有很多老一輩的人,他們會對於一些特定的食物有一些情感。 有很多的作家他們眼中的美食,其實都是自帶濾鏡的,因為過去的某一段經歷使這個食物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
Thumbnail
飲食文學除了寫食物本身以外,著重於作家的精神與情意,在寫飲食本身的同時,帶入食物本身的美好與情感的鏈結。有名的飲食文學作家如林文月、琦君、徐國能、焦桐、舒國治等,都能在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飲食與生活中,帶給讀者不同凡響的韻味。
Thumbnail
吃東西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我們上一輩或是上上輩的人,吃東西對他們來說大部分都是溫飽,我說大部分就是扣除那些原先很有錢的人,可到我們這一代之後,經濟水平變好了,各國餐廳林立,我們能接觸到的更多,見識更廣,也就能慢慢懂吃。
Thumbnail
與我的年代不同,升高中的女孩是有暑假作業的,晴的學校派佈的功課很全面很紮實,國英數都有書單與閱讀心得,以及各式線上銜接課程要觀看,雖然防疫在家,學習還是不打折,我看過之後暗暗心驚,這年代的孩子壓力真的不小呀,比我們當年辛苦多了。
Thumbnail
109學年度上學期之國文課回顧~1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 七年級〈吃冰的滋味〉一課,我們已經進行過製作冰棒結合感官摹寫;這次土芭樂一課,除了補充飲食文學古人篇,我們更是挑戰大家的味蕾極限,由學生發想、將創意發揮到極致的:芭樂創意料理。
Thumbnail
閱讀文學,正如同桌共食,永遠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都希望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正用生命享受佳餚,願意發現人生各種奇妙的美食家。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前言:期待又開心 繼上一週劉書甫老師講「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細味篇)」 (筆記心得) 之後,我厚著臉皮將自己的上課筆記心得和回家作業都利用臉書傳給書甫老師事先過目,沒想到獲得他的正面回應及好評,並詢問我是否可以在這一週的講座中朗讀他替我潤飾後的作品,收到訊息的時候我受寵若驚,覺得開心到九天玄
Thumbnail
前言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台中文學館的文學私塾資訊的,但總之在我前幾個月的祈禱後,我的身邊開始出現了許多關於文學及工作坊講座等資訊,覺得非常恰巧也非常感謝,然而因為報名過晚,剛開始是備取候補,在講座前幾天才收到轉正的通知。在報名這一場劉書甫的〈舌尖走地方─飲食偵探養成記〉講座之前,我還不知道劉書甫是誰呢
Thumbnail
你知道嗎?關於飲食經驗的討論,其實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是感官直覺的感受,吃下一樣食物,我們本能覺得意猶未盡,覺得胃口盡失..... 接著,我們不妨將飲食多加上一層滋味:異國飲食。如果在大啖異國美食之餘,我們能多吃進一些對於這個國家文化的認識,也就不枉這些食物飄洋過海,落地台灣,落地在眼前的這個餐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你,我們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形容同一個東西,即便是好吃,也可以有相當多不同的說法。就像烤五花肉好了,思考一下,通常在聽到怎樣的推薦會願意去買這個食物,難道單單是好吃嗎?
Thumbnail
有很多方式可以呈現食物的味道,在這裡我不說美味,是因為每個食物都擁有自己的味道,有些味道是情感多過於美味的,就像我們知道有很多老一輩的人,他們會對於一些特定的食物有一些情感。 有很多的作家他們眼中的美食,其實都是自帶濾鏡的,因為過去的某一段經歷使這個食物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
Thumbnail
飲食文學除了寫食物本身以外,著重於作家的精神與情意,在寫飲食本身的同時,帶入食物本身的美好與情感的鏈結。有名的飲食文學作家如林文月、琦君、徐國能、焦桐、舒國治等,都能在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飲食與生活中,帶給讀者不同凡響的韻味。
Thumbnail
吃東西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我們上一輩或是上上輩的人,吃東西對他們來說大部分都是溫飽,我說大部分就是扣除那些原先很有錢的人,可到我們這一代之後,經濟水平變好了,各國餐廳林立,我們能接觸到的更多,見識更廣,也就能慢慢懂吃。
Thumbnail
與我的年代不同,升高中的女孩是有暑假作業的,晴的學校派佈的功課很全面很紮實,國英數都有書單與閱讀心得,以及各式線上銜接課程要觀看,雖然防疫在家,學習還是不打折,我看過之後暗暗心驚,這年代的孩子壓力真的不小呀,比我們當年辛苦多了。
Thumbnail
109學年度上學期之國文課回顧~1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 七年級〈吃冰的滋味〉一課,我們已經進行過製作冰棒結合感官摹寫;這次土芭樂一課,除了補充飲食文學古人篇,我們更是挑戰大家的味蕾極限,由學生發想、將創意發揮到極致的:芭樂創意料理。
Thumbnail
閱讀文學,正如同桌共食,永遠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都希望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正用生命享受佳餚,願意發現人生各種奇妙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