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324.「問事」的經驗:我的調動往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問事或算命,我後來都敬而遠之。


我本身有過一次問事的經驗。那是任職公幼教師的第二或第三年,我提出教師省市介聘(現改稱教師介聘他縣市)的申請,想要從高雄調到台北或三重的學校。

當年,有A、B兩位老師先後找到我,想要跟我「單調」,即我和A(或我和B)都相互只填對方學校這單一志願。這樣的「單調」,是年資淺的老師最不被積分太低所限制,而能成功調動的方式。

必須說明一下,那時候介聘缺只容許單一資格互調。比如,我雖擁有普通教師和學前特教教師兩種資格,然而我當時的職務是學前特教教師,就該跟同為學前特教教師的人對調。因此,我很快答應先找來的特教A老師。

但後來找了我的B老師,其所任職的學校正是我的國中母校,「離家近」成了我很大的反悔考量。唯一問題是,B老師的職務是普通教師,即便她與我一樣有雙重資格,而我們也獲得雙方學校的同意可以互調,但是否能因此被教育局認可呢?

由於我對那次的調動抱著蠻大的冀望,又擔心選B老師是否會產生不同職務不能互調的問題,園內有位資深同事得知後,就建議我去她認識的宮廟問事。那時得到的答案是可以選B老師,所以我毅然決然婉拒了A老師。而後來結果出爐,我就此留在高雄。

於是我不再去問事,也從未給人算命。


問事、算命,對我而言,就好似自驗預言一般,即使表面上再怎樣無所謂,但其實內心的深處已難平靜無波。人在得知「可能的未來走向」之後,往往容易受此暗示,而時常不自覺地反因為果,拿問事或算命的結果,框架住自己的思維和行事。正如我違反基本介聘原則,選擇不同職務的B老師,後果就是卡關一樣。明明這種因果十分明確,但我還是做了錯誤的選擇。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分享的一段經驗,並沒有要藉此來說什麼準不準、好不好的。大部分人是在需要尋求幫助的情況下,跑去算命、問事。所以,重要的是求助者能否因而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倘若因此衡量出做與不做的比較標準,選擇了自己認為當下最合適的方案,就已是值得的經驗。

因為,那就是當時我所相信、所決定的事,就算結果不那麼如意,但我明白了生命操之在我。往後餘生,我只要盡量做好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後面隨之而來的酸甜苦辣,就安然地享受它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施耘-avatar-img
2023/08/11
我覺得算命只是一種說服自己的過程而已,有時候心中往往早有定奪。今時今日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去問ChatGPT。至少看起來比較科學、理性。
我也曾經問過事,但其實心中已經有個答案,但我想要神明幫我證明我心中的選擇是對的,但神明問事的結果跟我心想的有所不同,後來我還是順應自己內心的答案,雖然有一段痛苦的歷程,但事後我能確定我人生做的這個選擇是絕對正確的!
小滿.有兔去旅居-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6
Clear Day 亮亮 嗯,很多時候,其實自己已經有一個想法了,只是很希望這想法能獲得周圍人們的支持。但這想法就是自己最想要的,只要自己下定決心能後果自負,剩下的就是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即便後來不如所願,但曾為之付出也不枉走這一遭。
非賢君子-avatar-img
2023/08/11
我感覺算命就是個看感覺的我不太去算命因為我總覺得算命的人是一種善於抓心理學的人從你的談吐、感受、面部表情,推斷你所期待的問題,來導向一個他希望引導你去做的事雖然他們都會說,給你做參考,但是心裡早已經種下一顆被引導的種子失去了判斷,果斷決定他的方向。不過,這還是見仁見智啦!有些人還是覺得算命很準就是了!😓
小步隨安-avatar-img
2023/08/18
呵呵 我到現在,遇事難定事,還是會去問事 ( 有擲杯.抽籤.起乩... ) 問事有些學問,才能問到關鍵。 我記得有次很妙,我擲杯都擲不出來,問菩薩,是否覺得我根本不需要問這問題? 菩薩就真的馬上給我一個聖杯。 我想她是真的不想我問了,要我趕快回家。😂🤣😅😆😁 普薩真的顯靈了。
築夢人-avatar-img
2023/08/12
有人說,命會愈算愈薄。算命是人在極度徬徨無助,進退失據,一籌莫展之際想要去抓住的救命稻草。說是有依據嗎?有人說是命理學,是面相學,還有更多的心理學。間是問了,決定權還在自己,心理決定行動。
avatar-img
小滿.有兔去旅居的沙龍
68會員
154內容數
這個專題,主要是記錄我個人對退休的各種思考和想法,就如同我的專題名稱,退休於我,是需要一段準備過程的。現在的我,不想再延續前半生的得過且過,為考試就學而讀得還可以的書,為賺錢生活而做著也尚可的工作,日子不能說沒滋沒味,不是完全乏善可陳,但是時候給自己一個新的轉變了。我為這個轉變,設置了幾多醞釀的時間,且看我如何準備吧!
2023/09/23
雖說露養,不過我家是東曬的陽台,夏天時會有一早五點多到中午的半日照。但有一部分陽台有遮蔭,用層架來放置多肉,日光只能斜照兩三個小時;可以避雨,然雨水若斜劈下來,層架上比較靠外側的多肉仍會被波及。
Thumbnail
2023/09/23
雖說露養,不過我家是東曬的陽台,夏天時會有一早五點多到中午的半日照。但有一部分陽台有遮蔭,用層架來放置多肉,日光只能斜照兩三個小時;可以避雨,然雨水若斜劈下來,層架上比較靠外側的多肉仍會被波及。
Thumbnail
2023/09/17
之前,我在「生活插畫練習簿」專題,介紹過我種植的五款多肉植物:白鳥帽子、極光兔、白鳳、小葉秀妍和蕾絲姑娘。 其中,極光兔今年是第一次挑戰露養,小葉秀妍只能享用斜照光並且要避雨,其他三款則是露養沒在怕。在度過多雨的今夏之後,現在的他們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9/17
之前,我在「生活插畫練習簿」專題,介紹過我種植的五款多肉植物:白鳥帽子、極光兔、白鳳、小葉秀妍和蕾絲姑娘。 其中,極光兔今年是第一次挑戰露養,小葉秀妍只能享用斜照光並且要避雨,其他三款則是露養沒在怕。在度過多雨的今夏之後,現在的他們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9/16
今天雖是週六不上班,但早上我跑去教室進行「乾坤大挪移」。 算上今天的搬移,我前後改了三次教室空間規劃。 為什麼會這樣改來改去呢? 這得歸咎我第一次帶2歲幼幼班,完全不瞭解2歲小孩這種生物,剛來上學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以致於開學前的初步規劃過於想當然耳。
Thumbnail
2023/09/16
今天雖是週六不上班,但早上我跑去教室進行「乾坤大挪移」。 算上今天的搬移,我前後改了三次教室空間規劃。 為什麼會這樣改來改去呢? 這得歸咎我第一次帶2歲幼幼班,完全不瞭解2歲小孩這種生物,剛來上學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以致於開學前的初步規劃過於想當然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終於走到了這天,我要離開待了17年的學校。我和這所學校的緣分,是因果和親情的產物。17年前,原本一直沒能考上正式國小教師的我,決定要去考公務員。和多數考生一樣,我報了公職補習班,白天到學校當兼任老師,晚上到補習班報到。後來考上了自己心中第一志願的研究所,找了前二世的媽媽當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終於走到了這天,我要離開待了17年的學校。我和這所學校的緣分,是因果和親情的產物。17年前,原本一直沒能考上正式國小教師的我,決定要去考公務員。和多數考生一樣,我報了公職補習班,白天到學校當兼任老師,晚上到補習班報到。後來考上了自己心中第一志願的研究所,找了前二世的媽媽當
Thumbnail
接下來來記錄一下當初開始想要轉職的故事吧,或許能給對這條路有興趣或者想要走這條路的人當作參考,如果你對體制外體制內教育還完全不熟悉的話,可以爬一下我前面的文。 在台灣大家都知道想要當老師,進去公立學校體系甚至包括大部分私立學校,教師證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必備,換句話說你沒有在學生生涯裡面修教育學程並且考
Thumbnail
接下來來記錄一下當初開始想要轉職的故事吧,或許能給對這條路有興趣或者想要走這條路的人當作參考,如果你對體制外體制內教育還完全不熟悉的話,可以爬一下我前面的文。 在台灣大家都知道想要當老師,進去公立學校體系甚至包括大部分私立學校,教師證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必備,換句話說你沒有在學生生涯裡面修教育學程並且考
Thumbnail
今天教師節,依照慣例我又想起了四年前(!)誤打誤撞所獲得的短暫教師生涯。 遙想當年升大學時,那個是叫做性向測驗嗎?測出我未來適合的職業是老師,在那個年代(?)當老師是鐵飯碗,但我就正好不喜歡「想像得出來」而且似乎會「日復一日穩定重複」的生活,即使後來分數能夠摸到國立師院,我也反骨地跑去選其他校系。
Thumbnail
今天教師節,依照慣例我又想起了四年前(!)誤打誤撞所獲得的短暫教師生涯。 遙想當年升大學時,那個是叫做性向測驗嗎?測出我未來適合的職業是老師,在那個年代(?)當老師是鐵飯碗,但我就正好不喜歡「想像得出來」而且似乎會「日復一日穩定重複」的生活,即使後來分數能夠摸到國立師院,我也反骨地跑去選其他校系。
Thumbnail
2022年的8月1日,報告近況&紀錄一下。 今年1月開始,我每天抽2個小時努力念書、研讀題目,有幸在六月吊車尾上了兩間複試。雖然沒有什麼好結果,但是是我的強心針--辭職的決心。 我在群組打字:「如果我沒上怎麼辦?」老媽或許是想要緩和氣憤(吧?),她回我:「那你就上呀!」(加了一個「嘻嘻」的貼圖)
Thumbnail
2022年的8月1日,報告近況&紀錄一下。 今年1月開始,我每天抽2個小時努力念書、研讀題目,有幸在六月吊車尾上了兩間複試。雖然沒有什麼好結果,但是是我的強心針--辭職的決心。 我在群組打字:「如果我沒上怎麼辦?」老媽或許是想要緩和氣憤(吧?),她回我:「那你就上呀!」(加了一個「嘻嘻」的貼圖)
Thumbnail
當決定好一個方向,永遠別花時間後悔當時的決定! 想開啟這個專題內容,只是單純想紀念一下自從轉職當了軟體工程師的這段日子裡,曾經發生的快樂的、難過的、具挑戰的、有成就感的、疲憊的、輕鬆的、想放棄的、想堅持的...,好多好多的芝麻綠豆大小事。 《正文開始》 我們下篇待續...
Thumbnail
當決定好一個方向,永遠別花時間後悔當時的決定! 想開啟這個專題內容,只是單純想紀念一下自從轉職當了軟體工程師的這段日子裡,曾經發生的快樂的、難過的、具挑戰的、有成就感的、疲憊的、輕鬆的、想放棄的、想堅持的...,好多好多的芝麻綠豆大小事。 《正文開始》 我們下篇待續...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的工作需要每週帶學生以遠距教學教偏鄉學童學習數學。之前每週帶學生搭車到學校,來回車程比教學時間還久。後來因為疫情關係,才改為遠距教學,一開始還是延續之前合作的班級,但是偏鄉的師資變動很大,原班級老師考到其他學校,因此新學期就改由新老師來教。 (分享完畢)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的工作需要每週帶學生以遠距教學教偏鄉學童學習數學。之前每週帶學生搭車到學校,來回車程比教學時間還久。後來因為疫情關係,才改為遠距教學,一開始還是延續之前合作的班級,但是偏鄉的師資變動很大,原班級老師考到其他學校,因此新學期就改由新老師來教。 (分享完畢)
Thumbnail
要嘛沒消息,要嘛來一堆機會……
Thumbnail
要嘛沒消息,要嘛來一堆機會……
Thumbnail
大五上學期教育實習一結束,立刻著手準備當年的正式教師甄試,五月中依簡章報名表定的相關時程,依序考了台北市、桃園地區、新北市及中區,沒想到所有的考試第一階段筆試均未達標,沒能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試及試教複試,雖說我的原始分數只比台北市的錄取分數少一分而已,但事實擺在眼前,我就是名落孫山,僅能明年再戰了。
Thumbnail
大五上學期教育實習一結束,立刻著手準備當年的正式教師甄試,五月中依簡章報名表定的相關時程,依序考了台北市、桃園地區、新北市及中區,沒想到所有的考試第一階段筆試均未達標,沒能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試及試教複試,雖說我的原始分數只比台北市的錄取分數少一分而已,但事實擺在眼前,我就是名落孫山,僅能明年再戰了。
Thumbnail
「我想問工作。」 來找我的人們最常問的第一是感情,第二是工作。感情這種事,不一定都是透過努力就能如願,不過工作常常可以是有付出就有收穫。
Thumbnail
「我想問工作。」 來找我的人們最常問的第一是感情,第二是工作。感情這種事,不一定都是透過努力就能如願,不過工作常常可以是有付出就有收穫。
Thumbnail
  但停下來想想,這半年即使沒有留下什麼,損失也還在可接受範圍。況且,不可能沒有留下些什麼的。不如將這半年當作一場人生的實驗,看看自己將如何與不確定共處,迸發什麼新的可能。   接下來我將不定期紀錄這半年與不確定共處的生活,和大家分享在這難得的半年我體驗並領會了什麼。
Thumbnail
  但停下來想想,這半年即使沒有留下什麼,損失也還在可接受範圍。況且,不可能沒有留下些什麼的。不如將這半年當作一場人生的實驗,看看自己將如何與不確定共處,迸發什麼新的可能。   接下來我將不定期紀錄這半年與不確定共處的生活,和大家分享在這難得的半年我體驗並領會了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