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復仇,三年無感」人在職場走,還是向前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昨日得知任職於某公司時,欺負自己的平行單位主管因偽造文書被解職了。

其實這陣子以來一直斷斷續續的接收到他的同事準備發難的訊息,

本以爲結局會讓自己有種「惡人終有惡報」的快感,

但消息確認後,心情反倒像是六點半那般無感。


自從升上管理職的這些年來雖然不會主動去害人,但刀與箭卻從來沒少挨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險惡也不過如此。

每每都會期許自己之後要來場十年不晚的復仇,多半也是無疾而蹤。

這無疾而蹤的原因

一來我健忘

二來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

在高速公路上好不容易超越一輛佔用內線超車道的烏龜車,
你正摩拳擦掌要給他一些教訓,好讓他知道不該違規佔用內側車道,
但當你發覺為了當個懲罰者,必須讓自己配合著他放慢車速時,
你會寧願選擇揚長而去,甩個他看不見你的車尾燈,
也不要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所以人在職場還是專注地向前看著自己的未來吧!

用更快的成長速度一直向前走下去。


你好我是Yeti,來自CoUP! 職人創業家, 一個幫助專業工作者學習打造「知識網絡」的好地方。

雖說「吾日三省吾身」,但你離職後也跟我一樣不斷反省自己、反省老闆、反省公司或職場嗎?這是個紀錄Yeti離職創業後的反省日記,包含了職場自省、創業心得與耍廢情報,是個濃厚系個人色彩的地方,一不小心會成別人的毒雞湯,請謹慎服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你的一篇文章可以觸及到20萬人,相當於你辦了一場20萬人的演講,你想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啊!如過把他們全叫到現場,那可以坐滿多少個小巨蛋呢?」 這是今天參加一場講座活動時時,聽到的一個相當有趣的比喻。
不可否認在公司治理中極權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特質,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決斷者對於組織或團隊的決策做出最終決定,並進行工作分配指派,才能有效確保組織運行的效率。 不過,當集權成了極權,團隊成為一言堂,你知道這將嚴重扼殺同仁的創造力,讓企業離第二曲線越來越遠嗎? 而對於企業主、組織的中高階主管,又該
就在今年初,陰錯陽差的情況中我離開了原本公司,踏上了創業的道路。這篇文是記錄這段時間以來,CoUP! 公司設立的心路歷程,以及當中的一些眉眉角角,分享給也有興趣創業的朋友,在申請時可以少走些彎路。
作為台灣旅遊媒體第一品牌,KKday的內策略中將文章分為暢銷書、長賣書與教科書三種,這三種類別對於使用者搜尋,或是Google的SEO排名,都有十分顯著的幫助。
急於改變現狀的作為表現,也讓我時常受到來自內部資深或不同派系同仁的扯肘,過段時間逐漸發現自己接不了地氣,整個無法融入組織文化,在受到不間斷的杯葛下,最終我只能選擇為自己的理想尋找一個新的落腳處。 不過凡事沒有走錯的路,回顧這段時光的檢討,影響了我後續到新組織任職的策略
在家辦公的儀式感其實並非病毒擴散後才開始的議題。早在自宅創業興起,自由工作者(Free Lancer)成為新的業態後,創業家們就開始討論如何區分工作與生活兩種情境,提升效率又能將工作排除於生活之外。
「當你的一篇文章可以觸及到20萬人,相當於你辦了一場20萬人的演講,你想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啊!如過把他們全叫到現場,那可以坐滿多少個小巨蛋呢?」 這是今天參加一場講座活動時時,聽到的一個相當有趣的比喻。
不可否認在公司治理中極權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特質,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決斷者對於組織或團隊的決策做出最終決定,並進行工作分配指派,才能有效確保組織運行的效率。 不過,當集權成了極權,團隊成為一言堂,你知道這將嚴重扼殺同仁的創造力,讓企業離第二曲線越來越遠嗎? 而對於企業主、組織的中高階主管,又該
就在今年初,陰錯陽差的情況中我離開了原本公司,踏上了創業的道路。這篇文是記錄這段時間以來,CoUP! 公司設立的心路歷程,以及當中的一些眉眉角角,分享給也有興趣創業的朋友,在申請時可以少走些彎路。
作為台灣旅遊媒體第一品牌,KKday的內策略中將文章分為暢銷書、長賣書與教科書三種,這三種類別對於使用者搜尋,或是Google的SEO排名,都有十分顯著的幫助。
急於改變現狀的作為表現,也讓我時常受到來自內部資深或不同派系同仁的扯肘,過段時間逐漸發現自己接不了地氣,整個無法融入組織文化,在受到不間斷的杯葛下,最終我只能選擇為自己的理想尋找一個新的落腳處。 不過凡事沒有走錯的路,回顧這段時光的檢討,影響了我後續到新組織任職的策略
在家辦公的儀式感其實並非病毒擴散後才開始的議題。早在自宅創業興起,自由工作者(Free Lancer)成為新的業態後,創業家們就開始討論如何區分工作與生活兩種情境,提升效率又能將工作排除於生活之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覺得公司給我的感覺 是正派的人可以走的久 所以一路走到這邊 曾經那些想壓榨底下員工 或沒有擔當肩膀的主管 ㄧ定會被懲治 那些惡習便逐漸消失了~ 可是改革也不是一次到位 而是ㄧ次次的反抗、溝通、調整 現在員工也不是善茬 不該發生的事不合理的事 不是越級通報就是離職 不該存有容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很難受........ 離開職場好長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緣際會兩個月前回歸職場。 印象中,年輕時的自己,職場中總不會令自己與長官失望。重回職場,雖不是熟悉的領域,但也還算上手。 也不知是自己或是長官的因素,兩個月的時間,長官的不信任是如此的明顯,這份工作,真是讓自己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失落與挫敗。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一次次的期待,只等來一次次落空,不過我比他幸運的是,我決定在厭惡的感覺到來之前華麗轉身!
基本上如果不是被太過糟糕的對待,都還是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為他人著想,也覺得這沒有什麼,人不是永遠的壞......然在先前的職場,因為同事反覆再三地用很爛的手段應付,所以最後也就採取不斷提醒自己這個人是壞的、糟糕的,不值得自己再對他好,只要遇到這個人的各項事物就是不斷地跳過跳過,面子做給誰有差嗎?有,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有一些人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總是懷才不遇,明明擁有很好的技術和口才,卻遇不到欣賞自己的伯樂。這些人因為忙著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沒有時間反思問題出在哪裡,所以一直懷才不遇一直失去人生的鬥志。也有一些人,身邊都是伯樂,走到哪裡都能揮棒出擊,這樣子的人也沒有時間去擔擾逆境來了怎麼辦,總是「逆」來順「受」,清淨
Thumbnail
我相信不少人身邊肯定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情節「我朋友以前在職場中不僅是公司的傑出高階主管,且身邊的客戶與同事也都非常景仰他……但是,退休後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無精打采,整天盯股票、滑手機,幾乎不出門,和以前風光的模樣天差地遠。」 - 也許是少了工作的成就感、人際互動的機會、無價值感、經濟壓力……等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覺得公司給我的感覺 是正派的人可以走的久 所以一路走到這邊 曾經那些想壓榨底下員工 或沒有擔當肩膀的主管 ㄧ定會被懲治 那些惡習便逐漸消失了~ 可是改革也不是一次到位 而是ㄧ次次的反抗、溝通、調整 現在員工也不是善茬 不該發生的事不合理的事 不是越級通報就是離職 不該存有容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很難受........ 離開職場好長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緣際會兩個月前回歸職場。 印象中,年輕時的自己,職場中總不會令自己與長官失望。重回職場,雖不是熟悉的領域,但也還算上手。 也不知是自己或是長官的因素,兩個月的時間,長官的不信任是如此的明顯,這份工作,真是讓自己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失落與挫敗。
日後好相見!? 前幾天在離職滿3個月的同時,前主管傳訊息來了 後來想想不知算是自己很了解對方,所以在前一天就莫名預想對方應該會傳訊,的確也就傳來了,背後的用意應該是不僅是關懷、而是探問該回去的可能性。 至少在離職當日,前主管還是不斷的詢問是否要留停之類的。想來他真的不斷自打嘴巴,從一開始提離職時;即
Thumbnail
一次次的期待,只等來一次次落空,不過我比他幸運的是,我決定在厭惡的感覺到來之前華麗轉身!
基本上如果不是被太過糟糕的對待,都還是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為他人著想,也覺得這沒有什麼,人不是永遠的壞......然在先前的職場,因為同事反覆再三地用很爛的手段應付,所以最後也就採取不斷提醒自己這個人是壞的、糟糕的,不值得自己再對他好,只要遇到這個人的各項事物就是不斷地跳過跳過,面子做給誰有差嗎?有,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有一些人覺得自己的職場生涯總是懷才不遇,明明擁有很好的技術和口才,卻遇不到欣賞自己的伯樂。這些人因為忙著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沒有時間反思問題出在哪裡,所以一直懷才不遇一直失去人生的鬥志。也有一些人,身邊都是伯樂,走到哪裡都能揮棒出擊,這樣子的人也沒有時間去擔擾逆境來了怎麼辦,總是「逆」來順「受」,清淨
Thumbnail
我相信不少人身邊肯定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情節「我朋友以前在職場中不僅是公司的傑出高階主管,且身邊的客戶與同事也都非常景仰他……但是,退休後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無精打采,整天盯股票、滑手機,幾乎不出門,和以前風光的模樣天差地遠。」 - 也許是少了工作的成就感、人際互動的機會、無價值感、經濟壓力……等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