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TT等論壇文章開始興起「躺平」相關的討論。我們經常會看到這類文章標題「OO歲存款OO萬,可以躺平了吧?」,在此脈絡下,「自我提升」開始變得不再是普世價值,開始有人提出反向觀點去質疑,認為人生在世走一遭,就是要盡情享受,如果可以躺平,為什麼要花費過多的勞力去追求卓越?Pepsi非常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因為這些人認知到社會要他們追求的價值(學歷、賺錢、成就、婚配…)逐漸「內卷」,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然而這種價值根本不是他們要的。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因此困惑,覺得那我們是不是就不用自我提升了?並不是。說到底,自我提升與躺平根本就不矛盾。相反地,兩者還應該相輔相成,我們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勢必得躺平,我們在躺平的過程也還是得追逐進步。
讓這兩者共存的關鍵在於「認清我所認同的價值」。舉例來說,金錢是絕大多數人追求的價值,但隨著內卷逐漸嚴重,人們會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實際需要多少金錢開銷,不見得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追求更大量的金錢,這就是適度的躺平。與此同時,他們在職場上「省下來的時間要拿來做什麼?」,這變成了另一個問題。如果躺平族Pepsi熱愛衝浪,Pepsi可以把心力花在如何提升衝浪技巧,甚至如果Pepsi把衝浪當成「志業」,他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讓衝浪產業變得更加蓬勃」。
舉了上述的例子只是想要傳達,時間資源是有限的,這些時間還是要拿來做自我提升。如果我們把有限的時間資源,拿來提升自己認同的價值,我們會享受在這個努力的過程,進而得到內在的滿足。但如果我們把大多數的時間拿來追求(自己不認同的)社會價值,只會感到內耗相當嚴重,最後我們花費大量的努力,卻沒有換來多少自己認同的成果。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想「如果我可以完全躺平不要努力,幹麻還要自我提升?」、「努力很麻煩欸,不努力不是可以省去很多事情嗎?」,其實Pepsi認為「不用努力比較輕鬆」的想法完全就是個迷思。
首先,在內在層面,完全不努力之後我們將會逐漸否定自己,我們會感受不到我們為這個世界帶來哪怕一丁點價值,我們會在內心視自己為四肢健全的失能者。我們開始越來越喜歡對別人炫耀自己的剩餘價值,才能緩解內在對自己失能的自卑,即便那在他人的眼中看來很可笑。其次,在社交層面,我們會開始擔心他人的目光,如果這世界上的人都跟我一樣躺平就好了。但實際上,社會主流價值還是會鄙視整天無所事事的人。每當其他人問起我們平常在做些什麼,我們擔心說出實話帶來的尷尬。即便我們開始把自己包裝得光鮮亮麗,但我們內心最清楚,其實我們不過是整天躺在床上耍廢罷了。最後,躺平之後時間真的太多了。即便是老年人都要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了,他們的退休生活可能包含釣魚、運動、下棋,如果他們開始接觸、研究這些活動,其實也是在自我提升。參照之下,早早躺平的我們比起退休老年人更沒有多少存款,剩餘的壽命也遠超這些退休長者,那麼這些時間我們又不想努力,到底要幹麻呢?處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逐漸變得憂鬱、什麼都不想做,我想也是可以預期的。
總結來說,內卷現象讓如今的大多數社會價值(例如,一定要賺多少、一定要有多少物質生活)都被高估了。一部份不堪負荷的人們開始反思這個現象,並選擇了躺平生活。然而,我們在躺平的道路上需要建立健康的躺平觀,正確地了解自己認同的價值是什麼,並且認清躺平與自我提升並不衝突。即便選擇了躺平,我們其實還是要適當努力,在自己認同的層面做自我提升,才容易讓自己的內在保持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