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躺平好?還是奮鬥好?

梅根會客室|躺平好?還是奮鬥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最近大陸很火的兩個名詞:內卷躺平

這兩個名詞代表了現代人的生活處境:

「內卷」:無意義的內部競爭消耗,只在有限的內部範圍競爭而不向外擴展;
「躺平」:有人放棄奮鬥,用極低的消費和打零工,「躺平」度過生活。就是,我不想再奮鬥了,什麼房子車子都不要了,反正我就是躺下了,你們去鬥你們的,我想靜靜的享受我的生活和內在的快樂。

為什麼會引起大家熱烈的討論呢?來自兩個不同立場的聲音:

「人就要奮鬥啊,你才幾歲,不可以這樣偷懶。」

「這樣不錯啊,有什麼不好的,我自己覺得好就好,你憑什麼說我這樣不好。」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台灣炒熱的「小確幸」:都是在找尋自己的生活,而非隨波逐流

在我最近修習的職業策略規劃師課程中,提到現在是「後現代生涯建構論」時代 :

建構是人用來解釋世界的方式,每個人都以獨特的方式來詮釋自己人生和世界。

以前我們找尋一輩子穩定的工作,現在是變動無法預測需要彈性及開放的工作;以前我們透過工作的滿意度來達到幸福,現在則是追求自己生涯及生活中的幸福感。

所以,到底躺平好?還是奮鬥好呢?

都好,我覺得看你自己。只要不是因為欲求不滿,求而不得,只好「逃避現實」而選擇「假裝躺平」就好。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而一個人到底幸不幸福,要看他追求的東西和他得到的東西,它們之間的差距。如果你擁有的就是你所追求的,那你就是幸福。

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同,如果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在不久的將來體驗到他們所定義的成功,那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所以,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Photo Credit: Photo by Kin Kwesy on Unsplash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3會員
256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時候你是不是這樣想:我想快快長大,長大以後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這個願望其實很實際,成年了本來就自然擁有自主權,可以自己安排做什麼,出門不用跟爸媽報告要去哪?想要讓自己的生活過成什麼模樣,自己可以規劃,聽起來挺棒的,人生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成年後的我們,隨著年紀增長,反倒越來越難「做自己」
有位遇到工作困境來訪者的提問,讓我印象深刻:老師,我一定要有目標嗎?我不能就這樣平凡過一生嗎?這讓我想起我曾和一個員工做離職面談的對話:「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問我離職以後要做什麼?難道沒有目標也不行嗎?我就只想要這樣過日子就好!」我不禁思考:難道成功人生只有一個標準嗎?我可不可以是個普通又快樂的人呢?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前陣子大陸有篇上海富人區的保姆招聘新聞引起火熱的討論:一個月薪約人民幣四萬(折合新台幣十八萬)高薪保姆需要的條件:管家、司機、調酒師、家教、厨師五合一。這種級別的保姆已經顛覆我們過去的想像,那些拿著高薪的「天價」保姆們,無一不是多項技能傍身的。是時候我們要戒掉刻板印象了
最近遇到幾個擔任高階主管的精英們,對現在工作不滿或是被公司裁員,以為換份工作不難,沒想到現實打臉找不到工作,無力之餘來找我做諮詢。這就是職場人不想面對的真相: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這回事。真正的穩定不是找個看起來穩定的公司或工作,而是找到不管離開哪家公司或工作都能活下去的底氣。
很多人問我挑選人才的必要因素,老實說除了專業外,重要的是候選人怎麼介紹自己,這是人資打的『第一印象』分數。 為什麼呢?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清楚條理的介紹自己,在日常工作上是否也能好好溝通協調也會被打上問號。在職場上,這是一個樹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技術,怎麼做呢?
小時候你是不是這樣想:我想快快長大,長大以後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這個願望其實很實際,成年了本來就自然擁有自主權,可以自己安排做什麼,出門不用跟爸媽報告要去哪?想要讓自己的生活過成什麼模樣,自己可以規劃,聽起來挺棒的,人生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成年後的我們,隨著年紀增長,反倒越來越難「做自己」
有位遇到工作困境來訪者的提問,讓我印象深刻:老師,我一定要有目標嗎?我不能就這樣平凡過一生嗎?這讓我想起我曾和一個員工做離職面談的對話:「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問我離職以後要做什麼?難道沒有目標也不行嗎?我就只想要這樣過日子就好!」我不禁思考:難道成功人生只有一個標準嗎?我可不可以是個普通又快樂的人呢?
最近遇到幾個職涯諮詢個案有類似的背景:優秀的畢業學校,漂亮的大公司工作經歷,也有創業的經驗,現在要回到職場卻遭遇年齡及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找不到工作,灰心沮喪焦慮的神情不斷表現在諮詢言談之中。這麼優秀的人才,應該是順風順水,不怕找不到工作才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前陣子大陸有篇上海富人區的保姆招聘新聞引起火熱的討論:一個月薪約人民幣四萬(折合新台幣十八萬)高薪保姆需要的條件:管家、司機、調酒師、家教、厨師五合一。這種級別的保姆已經顛覆我們過去的想像,那些拿著高薪的「天價」保姆們,無一不是多項技能傍身的。是時候我們要戒掉刻板印象了
最近遇到幾個擔任高階主管的精英們,對現在工作不滿或是被公司裁員,以為換份工作不難,沒想到現實打臉找不到工作,無力之餘來找我做諮詢。這就是職場人不想面對的真相:這世界上根本沒有穩定這回事。真正的穩定不是找個看起來穩定的公司或工作,而是找到不管離開哪家公司或工作都能活下去的底氣。
很多人問我挑選人才的必要因素,老實說除了專業外,重要的是候選人怎麼介紹自己,這是人資打的『第一印象』分數。 為什麼呢?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清楚條理的介紹自己,在日常工作上是否也能好好溝通協調也會被打上問號。在職場上,這是一個樹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技術,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