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慈悲是一種對他人的深切關懷和關愛,是一種無私的情感和行為。它包括了對他人的同情、原諒和關心,並且能夠超越自我利益去關注他人的苦難和需要。慈悲是一種開悟的內容,它體現著智慧和覺醒的境界。

聖嚴法師提到慈悲的要素包括了幾個方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內心的矛盾和衝突,並且建立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和祥和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與自己和平共處,並且對他人產生慈悲心。其次,我們需要同情別人的缺點,原諒他人的過錯,並且關心他人的苦難。這些要素相互關聯,彼此影響,而且都是構成慈悲的重要元素。

慈悲的層次分為三個。第一個層次是對親近的人慈悲,這是最容易理解和實踐的層次,我們對家人、朋友和親近的人表現出慈悲心。第二個層次是對所有的人慈悲,這需要我們超越個人關係和偏好,對所有人都表現出關懷和慈悲。第三個層次是菩薩的慈悲,這是最高境界的慈悲,它建立在前兩個層次的基礎上,超越了個人和慈悲的感覺,表現出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境界。

然而,聖嚴法師也提醒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有些人可能只關心自己的開悟,而忽視了慈悲的重要性。他們可能追求個人的解脫,卻忽略了菩薩的事業和關懷他人的需要。這樣的修行是自私的,並且可能無法真正領悟智慧和開悟。

總結而言,慈悲是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解脫和開悟,更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心,關懷他人,並且以菩薩的心態去幫助和服務他人。慈悲是我們與他人連結的橋樑,它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和喜悅,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健財的沙龍
5會員
15內容數
禪,作為一種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法門,已經在東方文化中扎根了數千年。在這個系列中,是以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智慧教導為核心,探討禪修的思想和實踐。 我通過多篇文章,將禪的基本概念、禪修的方法與技巧,中國禪宗的背景與特點等,分享精選的內容,藉此幫助我們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以及在內心中找到真正的寧靜
胡健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13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2024/04/13
親愛的讀者們 時光飛逝,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部落格更新文章了。 如今,事業上的一些轉變,給予我更多時間可以調適生活步調。我想,或許正是時候重新開始
Thumbnail
2023/09/07
大乘佛法的開悟,謹以般若經典之《金剛經》為例說明。 即菩薩須發菩提心度眾,以付出為本懷,而實無眾生被自己滅度,如是而修持戒與布施,忍辱與懺悔,讀誦經典,努力行善,放下四見,不生法相。即是說:若有成就,當應以「六如」而觀,以「有為法」來看待,沒有執著。 過程中,發心菩薩要整合凡聖兩重觀點:達到不退
Thumbnail
2023/09/07
大乘佛法的開悟,謹以般若經典之《金剛經》為例說明。 即菩薩須發菩提心度眾,以付出為本懷,而實無眾生被自己滅度,如是而修持戒與布施,忍辱與懺悔,讀誦經典,努力行善,放下四見,不生法相。即是說:若有成就,當應以「六如」而觀,以「有為法」來看待,沒有執著。 過程中,發心菩薩要整合凡聖兩重觀點:達到不退
Thumbnail
2023/09/07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
Thumbnail
2023/09/07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心經》經典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位象徵深刻智慧和無盡慈悲的菩薩,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工作和生命探索呢。 菩薩,這個詞彙代表著一種覺有情的心靈境界,是那些以慈悲心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被自私所困,不只為自己著想,而是以利益眾生為己任,他們不期待回報,僅為了幫助他人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心經》經典中的”觀自在菩薩”,這位象徵深刻智慧和無盡慈悲的菩薩,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工作和生命探索呢。 菩薩,這個詞彙代表著一種覺有情的心靈境界,是那些以慈悲心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被自私所困,不只為自己著想,而是以利益眾生為己任,他們不期待回報,僅為了幫助他人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慈悲是一種對他人的深切關懷和關愛,是一種無私的情感和行為。它包括了對他人的同情、原諒和關心,並且能夠超越自我利益去關注他人的苦難和需要。慈悲是一種開悟的內容,它體現著智慧和覺醒的境界。
Thumbnail
慈悲是一種對他人的深切關懷和關愛,是一種無私的情感和行為。它包括了對他人的同情、原諒和關心,並且能夠超越自我利益去關注他人的苦難和需要。慈悲是一種開悟的內容,它體現著智慧和覺醒的境界。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達賴喇嘛:「心靈即道場,慈悲是唯一的教條。」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唯一的教條是慈悲。佛教基督教各有不同表述,內涵實無二致。
Thumbnail
達賴喇嘛:「心靈即道場,慈悲是唯一的教條。」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唯一的教條是慈悲。佛教基督教各有不同表述,內涵實無二致。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雖說現在正處末法、鬪諍堅固的時代, 但是同樣的「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 慈悲心可以化解一切怨結與自身的煩惱。 但是慈悲心並不是愛染的心,也不等同於同情心, 它的生起,首先必須先生起出離心。 因為深深地見到自己的苦,才能放捨無益之事;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討論第八覺:大心普濟覺。 前面我們提到應當以慈悲心來利益一切,但僅有慈悲心,其實還不夠,因為它的量還不夠廣大。慈悲心是通於二乘的聲聞、緣覺,甚至也是通於外道。所以第八覺悟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地發起菩提心。 所以,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