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往下閱讀之前,您不妨先想想以下幾個問題?
接下來我會在每個問題後面寫上我自己的想法~(根本有毒言論吧⋯⋯)
在很多台灣人心中,只要有說過幾句話,就可以稱對方為「我朋友」。但實際上對方之於他就只是一個Bekannte。也可能有人會說只要有一起出去玩、平常也都膩在一起那就可以稱作是「朋友」
這裡做個補充:Bekannte是德文字,意思是熟悉的人或認識的人。德國人比較不像台灣人,只要有跟對方說過話就可以將對方稱作朋友。所以德國人要介紹認識的人都是使用Bekannte喔。
而我自己會把「朋友」再細分成:1分熟朋友(點頭之交)、3分熟朋友(有交流但不多的普通朋友)、5分熟的朋友(常常會一起聊天,又或者是認識有一年以上)、全熟朋友。我自己內心會有一把尺做區分。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會說:因為常常在一起就變成朋友了啊! 也沒有什麼目的不目的。上了大學,大家會努力社交大概都是為了分組報告(以上為不負責言論)。我是覺得大家追求的其實就是不落單,讓自己看起來不會那麼奇怪。一群人在一起比較有安全感。
當然也一定有人交友是為了進入某個特定圈子,變成其中一員。感覺就是小說會出現的情節(??)
就我的經驗,大部分都會說「質量」。而我也是,我想大家的原因跟我差不多。無非就是不想要同時去檢視太多人,當然也因為自己沒有那麼強的社交能力。
而我也遇過說數量重要的,對方給我的理由是:先交朋友,日後再慢慢篩選,漸漸的讓對方淡出自己朋友圈就可以了。
這其實就是很多小朋友在幼稚園跟小學的時候會跟自己的好朋友說的話。相信大家在那個當下一定都是,我們打勾勾!但是在上了國中之後聯繫慢慢變少,到了高中根本失聯甚至不記得誰是自己朋友(?)所以說,對於這句話,我只能說,聽聽就好~畢竟我們也不知道在未來兩人之間會不會出現裂痕⋯⋯。可能真的有人在現實生活中真的當了一輩子的好朋友,但也是極少數吧。
我發現很多人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到了新的環境就應該找一個圈子融入讓自己看起來不奇怪,比較有安全感。這不難理解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是到後來我會發現有些圈子其實真的很難融入,又或者是說不適合自己。這樣的圈子我會選擇慢慢淡出…。
於是我開始思考我交朋友目的是什麼?我想獲得什麼?我真正需要的友誼是什麼樣的?我不想要為了讓自己看上去好像「很正常」而去交朋友,我想要一個穩定的友誼。「穩定的關係」其實也是個奢侈品。畢竟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常常會發生一種情況:我跟A在某段時期關係很好,無話不談。當某一天開始沒有話題,或者兩人不再像從前常常見面。兩人之後會漸行漸遠,直接從最好的朋友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謝謝大家的觀看~
作者有話要說:這篇文章其實改了很多次標題,因為內容感覺跟標題不符。希望改過之後有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