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的人生在平靜的絕望中渡過」──亨利梭羅
“The mass of men live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Henry David Thoreau
不瞞你說,我有一個長期仰慕的作家。他的生活方式相當奇特,每天清晨4點半就自動起床,連鬧鐘都不用。起床後泡咖啡,吃完點心後就開始投入寫作到9點,之後去跑步一個小時。你說這個龜毛的人是不是瘋了?這個人沒有瘋,這個人叫村上春樹。
長久以來,我一直想要實行村上大叔的生活。不過我大概只實行了半套,例如拼命收藏黑膠唱片、試著培養自己對於爵士和古典的愛好,當然也喝了不少威士忌,以為這樣,我也可以在有品味的生活之中,找到寫作的契機。
事情壞就壞在人生想要有難忘的高潮,不能只做半套。我始終視為畏途的另外那半套,是村上那有如清教徒般的戒律生活。試問有誰能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早晨花一整個小時去跑步就只為了和自己的內心對話?如果這樣能夠造就一個不世出的天才,那我是否安心地成為魯蛇就好?
我這個國境之南的亞熱帶夜貓族,不懂北方村上大叔晨起型基因,直到我遇見來自緯度更高的韓國金有真,我才發現瘋狂並不是瘋狂,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為了戒斷享受,而是在獨處的時光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位擁有美國兩州律師執照的金有真律師,究竟是何方神聖?和村上春樹一樣,金有真每天都在4點半起床。但村上很少露面,也不使用社交軟體;而金有真是個Youtuber,她的早晨使用法,累積觀看次數超過1500萬次,改變了韓國無數個早晨,掀起一陣早起熱潮。
事實上,金有真的第一本療癒之書《我的一天從4點30分開始》早已賣出全球版權。據我所知,臺灣就有不少讀者受到她的激發,扭轉了人生的困局。這些讀者長期受慢性疲勞所苦,常常加班到沒有自己的時間,晚上只好報復性熬夜追劇滑臉書。假日縱使補眠到中午,也充不了什麼電。惡性循環之下,越來越疲勞,越來越憂鬱,人生成就感也越來越低。
如果說金有真在第一本提出「以早起作為消除慢性疲勞的有效療方」,那麼這本《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就是一冊全方面的心靈指南。早起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不早起也沒有關係,更重要的問題始終是,你得在忙碌得喘不過氣的日常裡,找到讓自己可以慢下腳步的方式。而獨處便是開啟自癒之泉的最好法門。
村上大叔每天跑步,別人覺得很痛苦的事,他卻甘之如貽,因為他在跑步之中,得以和自己相處。就好像是隔空對談似地,金有真也說,「在自己的專屬時間裡,傾聽自己的聲音和自控自律必須成為生活的基調。正如持之以恆地運動能讓身體變健康,照顧自己也會讓內心堅強起來。」
獨處並非獨自一個人做著重複無聊的事。獨處不是為了不相處,不是自私,更不是試探寂寞的邊界。獨處是為了讓自己拋開塵俗;獨處是為了離開梭羅所謂的「平靜中的絕望」;獨處是放過自己、饒過自己。獨處,就像幫工作過載的電腦重新開機一樣,讓一切歸零,你才能在失衡的生活裡,找到回家的路。
書中有一段讀來心有戚戚焉的段落:在學會獨處之前,金有真「總會認真打扮,一直減肥維持身材。在意自己的語氣和穿著,執著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為了不被討厭、不要看起來像個笨蛋」,結果就是討好了別人,卻委屈了自己。
我覺得這好像就在說我自己:總是在意別人的目光,總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也總是透過世界的角度,來回望定義自己的存在;難怪我們總把生活過得那麼辛苦。那麼,何不學會遠離眾人的視角,安靜地和自己相處一段時光?哪怕只是沖壺咖啡,哪怕只是聽張唱片,都有可能讓從底心傳來的一陣呼喚,打破常規,打破結界,瞬間升級一個全新版本的自己。
在臺灣有一類勵志書很暢銷,它總是非常一廂情願般地告訴你如何過起勵志的人生。這其實沒有不好,但常常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旁人蜻蜓點水式的「加油」(我都已經那麼努力,難道你都沒看見,還要我繼續加油?)或「保證必勝」的人生改造寶典。我們何曾只憑讀了一本兩本勵志書,三杯黃湯下肚,明朝醒來就變成更好的人呢?
比起這類正向勵志書更少、也就更可貴的是像金有真這樣的寫作。說穿了,它從頭到尾只想告訴你一件最簡單也重要的事:你沒有不好。你已經很好了,甚至太好太好了;你所需要的,只是透過練習獨處時的自我對話,讓你的心慢慢印證這件事。
「讓你的心發現自己的美,讓你的靈魂歌頌你身上每一顆原子的存在」。我喜歡金有真字裡行間帶給我的每一份細膩感動,它讓我重新愛上了自己──而這正是我樂於推薦本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