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思考101》──2023年,你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看了一本書,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它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就是:《思考101》。

圖片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20052682402788007

圖片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20052682402788007

這本書在說什麼?

《思考101》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談各種「認知偏誤」(思考偏誤),還有這些偏誤的具體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我們該如何避免它們造成的負面影響。

先承認,我差點就因為「偏誤」,錯過這本好書。

因為這類型的書,我看過太多、太多了,比如像《反智》、《泛蠢》、《思考的藝術》、《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

所以,在閱讀了不少經典書籍,當「確認偏誤」、「負面偏誤」、「可得性偏誤」等各種偏誤,都已經知道的情況下,這類書籍能再帶給我的驚喜和收穫並不多。這也是最初,我並沒有太期待這本書的原因。

但才看了一章,我就發現我錯了⋯⋯

這本書真的太、好、看、了!

好看到就算書的資訊密度很高、就算書有將近300頁,我還是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將它看完了。

這本書精彩之處在於兩點:

第一,獨特的敘事框架;
第二,嚴謹的科學論證。

獨特的敘事框架

一般談思考偏誤的書,常見的寫法是,用各種案例或故事做為入口,接著讓不同偏誤輪番出場,依序介紹。這種寫法寫得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我認為就是《反智》。

圖片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22732860647

圖片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22732860647

但這本書則是,以8個認知偏誤為主線,輔以案例、實驗,將各種心理學效應「串」在一起,讓你發現,原來許多看似不同的現象、效應,其實都對應到相同的認知機制。

舉個例子,以下三個現象:

  1. 為什麼我們的衣櫃裡,總是有這麼多捨不得丟的衣服?
  2. 同樣的牛肉,A廠牌說它是「75%瘦肉」,B廠牌說它含「25%脂肪」,你會選擇哪一個?
  3. 為什麼在投資股票時,遇到虧損,很多人都會選擇繼續凹單,而不是認賠出場?有時為了避免損失,他們甚至願意承受更大的風險。
圖片來源:Lexica

圖片來源:Lexica

如果你對行為心理學有些認識,就知道這三個現象,分別對應到「稟賦效應」、「框架效應」和「損失規避」。

作者在書中說到,這三個現象看似不同,但背後其實都源於相同的認知特性,叫做「負面偏誤」──人腦重視負面訊息,勝過正面訊息

看到這段時,我不禁拍案叫絕啊!

「稟賦效應」、「框架效應」、「損失規避」和「負面偏誤」,這幾個專有名詞我都聽過,也都知道意思,但我從來沒有將它們連結在一起;從來沒發現這些概念的「位階」並不同,前三個是「行為表象」,最後一個則是現象背後的「底層機制」。

能讓我把這些概念想通、串連在一起,這本書真的值了!

那要怎麼破解「負面偏誤」,對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呢?

跟你分享書中提到的一個方法:在做選擇時,試著用正面和負面的語言框架,各問自己一次。

舉個例子,你訂了Netflix的會員,卻好幾個月沒看了,正猶豫要不要取消它。「要不要取消訂閱」,這是負面框架;你可以試著把問題改成,「如果我現在沒訂Netflix,我要不要選擇訂閱呢?」

這樣的提問方式,會引導大腦,將注意力從「損失」轉到「獲得」,幫助你在最大程度上,避開負面偏誤對決策的影響。

嚴謹的科學論證

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科學實驗來說明,這些偏誤是如何產生、如何被驗證的;偏誤出現的前提是什麼;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所有的主張和觀點,都建立在紮實的科學實驗上,而不是經驗或故事。

我自己在教學上,也常提到:「科學最重要的,不是最後的『結論』,而是過程的『推論』。」

分享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實驗。

你覺得,「當看到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證據時,人的想法會鬆動還是強化?」

實驗是這樣進行的,研究人員找了一群「支持死刑」的大學生,給他們閱讀十篇證明「死刑沒有嚇阻力」的研究報告(也就是跟他們立場相反的證據)。

看完研究後,受試者的立場都發生了鬆動,他們發現,原來死刑的效果,跟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我看到這段時,心裡非常疑惑,立馬提筆在書上落下一句話:「竟然沒有『逆火效應』?」

(逆火效應指的是,人在遇到與自身立場或信念相牴觸的證據時,信念不但不會動搖,反而會更強化。)

再往下看了實驗的第二階段,內心疑惑馬上解開了。

原來第一階段,受試者看的十篇研究,只有「結論」,而沒有「推論」。

當第二階段,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看了有詳細研究過程和方法的實驗版本後,他們反而開始從實驗細節中「找碴」──

「實驗A的控制變因,根本沒控制好吧!」
「實驗B的樣本數太少了,可信度不夠高。」
「實驗C的研究期間才1年,起碼得研究10年以上吧!」

最後結果是,這群受試者看完與自身立場相反的證據後,想法不但沒有鬆動,反而更強化了原本的信念。

有趣吧!是不是讓你對「牴觸立場的證據,到底會發揮什麼作用」,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呢?

結語

這本書還談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人總是沒辦法換位思考?」「為什麼明知道要想得遠一點,卻還總是短視近利?」

如果你沒有接觸過思考偏誤類的書,推薦你,把《思考101》當作你的第一本入門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甚至,還可能讓你從此愛上思考。

如果你是喜歡思考、深諳思考的高手,已經看過許多同類型的書,這本書一樣能帶給你新觀點和啟發。

誠心推薦,《思考1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滾石西恩-avatar-img
2023/12/29
感謝分享 已加入書單
劉彥廷-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2
滾石西恩 謝謝您喜歡~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3/12/24
感謝分享!
劉彥廷-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02
CV教養生活 感謝您不嫌棄🙏
avatar-img
劉彥廷的沙龍
102會員
34內容數
劉彥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所有沒有被覺察到的潛意識,都會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它為命運。」 這句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 潛意識真的有主宰命運的力量嗎?這句話是危言聳聽,還是有所根據呢?
Thumbnail
2025/04/05
「所有沒有被覺察到的潛意識,都會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它為命運。」 這句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 潛意識真的有主宰命運的力量嗎?這句話是危言聳聽,還是有所根據呢?
Thumbnail
2025/03/21
前一段時間年假,我到朋友家作客。 幾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邊吃飯、邊聊天,氣氛非常歡樂。 吃著、吃著,其中一個朋友的兩個小孩,不知什麼原因,吵起來了。
2025/03/21
前一段時間年假,我到朋友家作客。 幾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邊吃飯、邊聊天,氣氛非常歡樂。 吃著、吃著,其中一個朋友的兩個小孩,不知什麼原因,吵起來了。
2025/03/15
你有聽過「思想實驗」這個詞嗎? 思想實驗,可以怎麼樣幫助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好,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思想實驗。
Thumbnail
2025/03/15
你有聽過「思想實驗」這個詞嗎? 思想實驗,可以怎麼樣幫助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好,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思想實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真確,一本戳破直覺泡泡的書。
Thumbnail
真確,一本戳破直覺泡泡的書。
Thumbnail
每天打開電腦及手機,總是會看到許多新聞及資訊,有的文章內容乍看講述得頭頭是道,實則充滿矛盾及錯誤之處,但偏偏看到底下有海量的附和留言及嘆為觀止的分享數,總是讓我忍不住感到自我懷疑,到底是我對於事情太過注重理性邏輯與正確價值觀,還是現代人確實欠缺自行思考判斷的能力? 《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這
Thumbnail
每天打開電腦及手機,總是會看到許多新聞及資訊,有的文章內容乍看講述得頭頭是道,實則充滿矛盾及錯誤之處,但偏偏看到底下有海量的附和留言及嘆為觀止的分享數,總是讓我忍不住感到自我懷疑,到底是我對於事情太過注重理性邏輯與正確價值觀,還是現代人確實欠缺自行思考判斷的能力? 《不被洗腦的思維練習》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