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童話故事般的《小王子》其實是寫給大人看的。
那麼,《願你,永恆少年》便是寫給大人們心中的少年或小王子看的。
不少「少年」,他們未曾被愛,就孤獨地逝去。
我指的不只是他們的存在或價值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也同時指他們因為沒有得到愛惜,所以那些生命質地般的美麗無法好好發展起來。
一些對生命而言無比珍貴的東西,總是像沙漠中的水井般,需要有心人拼命去追尋、帶回來。如果沒有人發現水井,那麼社會只會一天天充斥傭俗與表淺的聲音,被舊日的陳腔濫調或新潮的政治正確所佔據。少年越發孤獨,越不再相信愛。
在書的導言裡,我從精神分析師 Klein 對「孤獨」的論述開展:
「克萊恩提到老人會以沉溺於過去的風光,好比以「想當年,(如果)我怎樣怎樣……」的回憶來防衛孤獨;然而,她卻沒有提及自己在1957年發表的重要論文〈嫉羨和感恩〉中的觀點,即成人也會反過來依賴所愛的(年青)人。
她只有論述那些能在早年就認同於其他家族成員的愉悅與滿足(即別人也值得擁有好東西)的人,於後來的生命中才能夠克服嫉羨感,以跟他人發展良好的關係,待他們老了以後,便會願意及有能力認同於年輕人的成就和滿足。
可以說,克萊恩認為唯有奠基於早期良好的母嬰關係,人老了以後才能對過去的人生有所感恩,而不會藉由把內在的壞自我投射出去,來忿恨今天年輕人的成就、異議與反叛,或去嫉羨少年們的才智與綻放的青春,使得無法對閃閃發亮的青年作出「愛才」之舉。」
我們不是會聽到那些職場的老屁股,總是一臉跩,只要看到年輕新人都要欺負他們一番?許多「老男人」即使表面溫良和氣,其實心底裡是個傲慢的大男人主義者,即沒有任何人在他主觀上被允許高於他。也同樣,不少滿口仁義、社會正義的人士,他們內在的心理動力其實是被「嫉羨」(envy)之情佔據的,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抬高自己,而無法真正的去欣賞(比自己好的)他人。
「愛才」,不只是一位和藹的老人對一位發亮的少年的愛,也是說一位有著少年心(願意去依賴)的前輩對後輩的關懷,甚至反過來,是指一位永恆少年願意真誠地親近、尊重與看見曾到過沙漠的老人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今天的圖是有書腰的,好致謝書封上的九位推薦人(FB):
彭菊仙 親子作家(彭菊仙之熟年上坡路)
歐陽中立 爆文教練(歐陽中立)
王雅涵 心理師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周志建 心理師(山隱中的療癒師 / 周志建)
黃之盈 心理師(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張閔淳 心理師(動心 · 玩心-張閔淳心理師)
鐘穎 心理師(愛智者書窩)
林家興 臺師大心輔系退休教授
劉佳昌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我想特別說一下最後三位:
鐘穎老師,是我同校畢業的大前輩,在他出版《故事裡的心理學》時就十分關心我!雖然我們一高雄一台北,榮格與精神分析取向往往在詮釋上也有不少分歧,但這無礙對彼此所追求的欣賞!
家興教授,自大學到研究所階段,我都有幸持續從他老人家處得到實質與心理的呵護與幫助。為人低調的他,卻是台灣第一位以教科書的規格編纂了《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與實務》一書的教授。
佳昌醫師,同樣是一位低調且滿滿臨床經驗與學問的恩師。我們私下不時有些想法的交流,每次聽到他對某些學術問的觀點,我都會茅塞頓開地猛點頭。《願你,永恆少年》一書的推薦序,正是他寫的!
🌜#願你永恆少年,各通路購買連結──
博客來:https://ppt.cc/fye1wx
金石堂:https://ppt.cc/fiKSzx
誠品:https://ppt.cc/fUJDpx
MOMO:https://ppt.cc/fHEpLx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