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冊雜糧 05 -《餐桌上的世界史》宮崎正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打算輕鬆閱讀一本自以為是飲食小故事的書本,沒想到是打開了一份小寶藏,世界歷史和食材起源及傳播的交錯資訊,以至現代的飲食生態,通通出現在此書本中。

「在狩獵及採集時代,所謂的飲食文化,就是取自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大自然。親身體驗且理解到大自然恩惠的人們,以自然界的互酬(施與受)關係為行動之原則,一切生活的根基是懷著敬仰自然之心。」尤其喜歡這是來自日本作者的意思,蘊含不能被複製的職人精神和堅持。

「在日本料理中,可以精準且完美分割『旬(當季)』食材的庖刀,是最重要的調理工具。能否因應各種食材的特色,精準完美予以切割,也被視為日本料理之精髓。」學會了「旬」此字,除了是時間的單位,也成為了感性的生活單位。

一些常見食材的傳播路徑及歷年的運用,可作小散文閱讀。我把有興趣的資料,寫於子本子上。如檸檬來自亞洲,本因其豐富的維他命C而作藥材栽種;花生是由葡萄牙的黑奴帶至非洲,再帶往美洲的。

raw-image



閱讀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香港Number 9 Coffee 哥倫比亞 Villa Betulia Pink Bourbon Mint Honey 薄荷、青檸、薑味汽水ginger ale、薄荷朱古力 老闆是Aeropress大師
《梵谷---書信選》 藝術永久,一生一瞬。
鹿港民俗文物館 Lukang Folk Arts Museum 「一府、二鹿、三艋舺」,於此磚紅建築的內外,細味歷史痕跡。
鹿港鎮史館 鹿港鎮史館是前日治時期的街長宿舍
海岸的聲音那麼大 Overlapping Waves 臺東美術館 由八位創作者,為臺東台11線沿海地區所創作的作品。
日本 Mel coffee roasters --- 巴西 Fazenda Pedra Preta COE#22
香港Number 9 Coffee 哥倫比亞 Villa Betulia Pink Bourbon Mint Honey 薄荷、青檸、薑味汽水ginger ale、薄荷朱古力 老闆是Aeropress大師
《梵谷---書信選》 藝術永久,一生一瞬。
鹿港民俗文物館 Lukang Folk Arts Museum 「一府、二鹿、三艋舺」,於此磚紅建築的內外,細味歷史痕跡。
鹿港鎮史館 鹿港鎮史館是前日治時期的街長宿舍
海岸的聲音那麼大 Overlapping Waves 臺東美術館 由八位創作者,為臺東台11線沿海地區所創作的作品。
日本 Mel coffee roasters --- 巴西 Fazenda Pedra Preta COE#2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飲食手記《時光裡的醍醐味》,與電影《小森林》的共鳴。作者透過精進料理的理念,表達食材與季節交替帶來的生命力,進而觸動讀者對於簡單生活與自我實踐的渴望。文章深入描述了書中與梅子相關的篇章,傳遞食物在時間累積下的多樣風味,並鼓勵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四季的節氣料理,所描繪人生之味的電影,改編自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料理散文《今天吃什麼呢?去地里看看》,記錄作者十二個月的山居生活隨筆。水上勉因小時候家貧,曾被父親送去寺廟當和尚,所以很擅於利用寺廟周遭田園之自然食物,烹煮出三餐料理。山林中的果實、蘑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蔣勳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帶出了食物的五行與人生哲學的感悟。大自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對季節當季蔬果的感受。蔣勳通過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回憶。文章充滿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家庭生活的珍惜。
Thumbnail
取自囫圇吞棗,願讀有所得。這是在2022年陸陸續續寫下的東西。 《帝國與料理》 Cuisine and Empire:cooking in world history,瑞秋.勞丹(Rachel Laudan)著;馮奕達譯,初版,八旗文化,遠足文化,2017.02 摘:好的食物、可以自由選擇的食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飲食手記《時光裡的醍醐味》,與電影《小森林》的共鳴。作者透過精進料理的理念,表達食材與季節交替帶來的生命力,進而觸動讀者對於簡單生活與自我實踐的渴望。文章深入描述了書中與梅子相關的篇章,傳遞食物在時間累積下的多樣風味,並鼓勵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四季的節氣料理,所描繪人生之味的電影,改編自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料理散文《今天吃什麼呢?去地里看看》,記錄作者十二個月的山居生活隨筆。水上勉因小時候家貧,曾被父親送去寺廟當和尚,所以很擅於利用寺廟周遭田園之自然食物,烹煮出三餐料理。山林中的果實、蘑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蔣勳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帶出了食物的五行與人生哲學的感悟。大自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對季節當季蔬果的感受。蔣勳通過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回憶。文章充滿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家庭生活的珍惜。
Thumbnail
取自囫圇吞棗,願讀有所得。這是在2022年陸陸續續寫下的東西。 《帝國與料理》 Cuisine and Empire:cooking in world history,瑞秋.勞丹(Rachel Laudan)著;馮奕達譯,初版,八旗文化,遠足文化,2017.02 摘:好的食物、可以自由選擇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