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多關心孩子交友狀況 大幅降低孩子被霸凌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臉書及line皆流傳一段令人髮指的霸凌影片。影片中的被害者不僅被辱罵、甩耳光、踹、踢,甚至還被剝除上半身衣物,還有數人拿著手機拍照。(註1)

據報導,該事件的發生地點為新竹南寮漁港,而從影片的背景推估,事件發生的時間應該是晚上。

這件事的發生引起許多人關注,也有許多人期待加害者受到懲罰。但我認為這類事情只不過是社會問題之冰山一角而已,故預防遠重於善後。

為了能預防此類情事的發生,我認為應該先了解下列問題:

一、被害者為何會與加害者結識?

二、那群加害人為何能成為團夥?

三、為何受害人會在晚上去那種僻靜、易發生人身安全的地點?

四、如何預防?

若我們去追查案件中被害人與加害人的家庭狀況,我相信這些人的家庭功能十之八九是失能的。為何?因為出自功能良好家庭的孩子,作息通常會正常,晚上若沒有補習,多半會待在家裡,不太會(家長也不允許)在外遊盪,更不易結交損友,將自己置於危險當中。事實上,就算是當案件中的加害人,也是處於危險中,因為他們有觸法或在團夥中被霸凌的風險。

因此,預防之道就是家長幫助孩子結交好朋友,遠離壞朋友,才能降低被霸凌或違法的風險。問題是,家長可以採取什麼有效措施呢?

家長可以利用一些場合(如:孩子的生日會),讓孩子邀請好友到家中,以瞭解孩子平日常與什麼樣的人互動,更可透過與孩子朋友的互動,幫孩子篩選掉損友,保護孩子的安全。

如何幫孩子篩選掉損友呢?其實並不難。

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中時,可以與他們閒聊,在談話互動的過程中,孩子的損友發現家長不好對付,他們自然就會保持距離。

在我擔任導師期間,也會用同樣方式降低我自己班上學生結交到損友。

舉例來說:

當我看到班上學生與看起來有問題的學生互動時,我會故意走過去打招呼,詢問對方的姓名、班級,之後就會去詢問該班導師那個學生的狀況。而對方發現我在注意他的狀況,也會開始小心,甚至會開始與我班上的學生保持距離,就樣就可以用看似不經意地方式幫孩子篩選掉損友。

當然,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自己平時就作息正常,有上進心,且擁有良好的是非觀念,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理下,他自己就會與損友相斥。

就本篇所探討的霸凌案來說,若被害人與加害人的父母親平時就注意自己孩子的交友及日常作息狀況,被害者就不易與那群人產生交集,甚至連那群人能成團夥的機率都降低。

案件進行到現在,教育主管機關已經啟動校安系統,並會與社會處合作進行心理輔導(註2),加害人的家庭被肉搜、被撒金紙放鞭炮,帶頭加害人的父親也已出面向社會大眾道歉(註3),由此可知,若家庭功能不彰,父母沒有掌握好孩子的交友狀況,當事人(被害人和加害人)與其家人都是輸家。

最後,還是要呼籲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局/處做好家庭教育,儘可能幫助家長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當前端的預防工作(家庭教育)做好,就能保護孩子走上歪路,自然啟動校安系統和心理輔導的機制就能大幅降低。

註1:影/扒光上衣打巴掌」少女遭集體霸凌10分鐘!警逮11人(中天新聞網)

註2:新竹爆11人「集體霸凌」 女學生遭圍毆(鏡新聞)

註3:女兒霸凌少女 加害者父道歉:是我錯了(TVBS新聞)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1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新教師法實施後,學校越來越多教學案件要調查。問題是,在學校案件的調查中,大部份的採證會來自學生的證詞。由於人的記憶是非常不可靠,所以造成𥦱案的可能性大增。因此,教育人員本身應多充實調查相關知能,才能保衛自己的職場安全。
我國孩子的學習時間及學習壓力遠高於OECD國家,為何?因為我國孩子的上課時間真的太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又造成學生的學習科目不斷堆疊,導致學生學得雜而不精,而且成就感低落。孩子的學力低落和學習痛苦皆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不夠專業之故。
在教育場域中,不少家長對於年幼孩子的脫序行為常用「他還小」、「他不懂」…等藉口,試圖開脫家長自己的教育責任和為孩子脫罪。殊不知,孩子年幼時的行為偏差不能等閒視之,否則家長等於在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增加孩子長大後走上人生不歸路的風險,甚至會代代相傳。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在新教師法實施後,學校越來越多教學案件要調查。問題是,在學校案件的調查中,大部份的採證會來自學生的證詞。由於人的記憶是非常不可靠,所以造成𥦱案的可能性大增。因此,教育人員本身應多充實調查相關知能,才能保衛自己的職場安全。
我國孩子的學習時間及學習壓力遠高於OECD國家,為何?因為我國孩子的上課時間真的太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又造成學生的學習科目不斷堆疊,導致學生學得雜而不精,而且成就感低落。孩子的學力低落和學習痛苦皆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不夠專業之故。
在教育場域中,不少家長對於年幼孩子的脫序行為常用「他還小」、「他不懂」…等藉口,試圖開脫家長自己的教育責任和為孩子脫罪。殊不知,孩子年幼時的行為偏差不能等閒視之,否則家長等於在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增加孩子長大後走上人生不歸路的風險,甚至會代代相傳。
在校園裡面孩子難免會出現脫序或違規行為,要導正這些行為需要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正途。只可惜我國的教育部習慣於用鋸箭法解決問題,好像用「通報」、「輔導」、「記過」和「轉學」就可以解決孩子行為偏差的問題。教育部如此的心態,只會放任孩子的問題日益惡化。
恐龍家長的橫行不是某個單一老師的事,而是國安危機,因為它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讓孩子未來越來越難得到好老師的指導。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具體說明恐龍家長的行為樣態外,也明確指出如何扭轉局勢,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品質和未來。
我國的教育水平不斷下降的主因,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往往重表面,沒有對症下藥。這狀況在雙語教育政策再次顯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孩子遭遇的霸凌感到無助?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作為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堅實的盾牌,保護他們遠離傷害,同時教導他們勇敢面對困境?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用愛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孩子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這篇文章討論了校園霸凌問題,並提出了應對霸凌事件的建議。文章中著重強調了旁觀者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改變校園霸凌文化。同時也呼籲每個人都能擁有安全、豐盛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網路上常說一句話:「那些性犯罪的人,不會等你的孩子長大。」我們不能夠等到孩子長大,才教他們有關兩性與身體自主權的事情,家長應該主動出擊: 一、給予孩童「知」的權利 二、給予孩子「反抗」的權力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曾為孩子遭遇的霸凌感到無助?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作為父母,如何成為孩子堅實的盾牌,保護他們遠離傷害,同時教導他們勇敢面對困境?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用愛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港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戰! 孩子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這篇文章討論了校園霸凌問題,並提出了應對霸凌事件的建議。文章中著重強調了旁觀者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改變校園霸凌文化。同時也呼籲每個人都能擁有安全、豐盛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