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過程中有人大喊「帥」? ~防制霸凌應強化旁觀者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校園又出現霸凌案件,案發地點是新北市某國中廁所。

整件事情之所以爆發,是因為旁觀者將霸凌過程錄下,並將影片上傳網路,在警方網路巡邏時發現。

據報導,案件發生後,學校除了完成通報外,也聯絡雙方家長,並對相關學生實施輔導管教措施(註1)。

針對此案,我想問的是,所謂的「相關學生」指的是誰?旁觀者的教育有沒有提出來檢討?

在我國,只要一出現霸凌案,大部份的處理重點都會放在加害人和被害人身上,卻甚少關注旁觀者在霸凌防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就實務面觀之,若於防制霸凌政策中,多強化旁觀者的功能,能發揮很強大的預防效果。

旁觀者在霸凌中扮演的角色為何?

一般來說,在霸凌案件發生時,若有旁觀者,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可分為四類:局外人、捍衛者、增強者和參與者。而在這四類人中,只有捍衛者有防制霸凌的功能,其他三類都會導致霸凌局勢惡化。(註2)

也就是說,如果旁觀者大部份是捍衛者,只要有旁觀者在的場合,霸凌就不容易發生,因為,有的旁觀者會直接制止,有的旁觀者則會馬上通知老師或其他大人介入。總之,若在場的旁觀者的角色為捍衛者,只要佔人數優勢,霸凌可以得到有效防治。

可惜的是,從此案相關報導可以看出,在整個霸凌案件中,旁觀者不是局外人,就是增強者。舉例來說:在旁鼓譟的、拿手機錄影的(不是為了蒐證),都是霸凌的增強者。只是不知道這些旁觀者是霸凌者的同夥,還是路過湊熱鬧的?

簡言之,如果教育部真的想做好校園霸凌防治,應該要強化旁觀者的角色。

為何旁觀者對防制霸凌如此重要?

一、人是社會性動物,就算是一個慣於霸凌別人的人,一旦進入群體,自己本身的個性也會被群體削弱。如果旁觀者多為捍衛者的話,反霸凌的態度與行為在群體中能獲得較多好處。當霸凌者想加害別人,也要評估他的行為是否被佔團體多數的旁觀者所接受。因此,為了能在團體中存活,不被孤立,想霸凌別人者也得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二、人有歸屬感的需求,會想在團體中得到安全感,而這種需求,會讓人壓倒自我,失去獨立性、主動性及個體特性。因此,若霸凌者想在團體中得到歸屬感、安全感,就得削弱自己想霸凌別人的念頭。

三、旁觀者之所以能在霸凌防制中扮演關鍵角色,因為旁觀者是防制霸凌政策中人數最多的,也就是說,旁觀者才是形成團體的主要族群。因此,只要落實防制霸凌的旁觀者教育,就能形塑防制霸凌的氛圍和文化。(註3)

結論

長期以來,教育部在防制霸凌方面,往往過於著重在通報、加害人的管教和受害者的輔導。事實上,前面這三項作為,都是霸凌發生後的作為,對於「預防」的效果極為有限;更重要的是,這三項作為的出現,意味著已有人受到傷害。

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保護,擁有更安全的學習環境,教育部應重新思考防制霸凌的政策重點。若能落實校園內的旁觀者教育,讓霸凌得到有效的預防,相關的通報、輔導、管教政策就可以備而不用。若繼續忽視旁觀者教育,恐怕再嚴格的通報機制,再多的輔導管教人力,也無法應付日益惡化的校園霸凌。

註1:

國中女遭甩7巴掌!男生鼓譟喊「帥」 新北霸凌原因曝光

新北國中女生學校公廁掌摑同學9巴掌 一旁有人鼓譟叫好

註2:

Bystanders are Essential to Bullying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註3:

相關理論基礎摘自《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從經齊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等角度剖析群聚與反群聚行為》第二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7會員
185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臺灣教育現況令人堪憂,教師因學生濫訴而身心俱疲,甚至面臨財務負擔。本文以一起教師因給予學生低分而遭學生投訴的案例,深入探討濫訴文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並呼籲社會關注此問題。
Thumbnail
2025/02/27
臺灣教育現況令人堪憂,教師因學生濫訴而身心俱疲,甚至面臨財務負擔。本文以一起教師因給予學生低分而遭學生投訴的案例,深入探討濫訴文化對教育的負面影響,並呼籲社會關注此問題。
Thumbnail
2024/09/13
自從政府推動防霸政策以來,校園霸凌是否有效減少難以得知,反倒是第一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要面對寫不完的紙上作業。當無止盡的紙上作業耗盡第一線教育人員的精力時,孩子的教育資源也隨著教育部不接地氣的政策而消逝。這種不接地氣的防霸政策,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Thumbnail
2024/09/13
自從政府推動防霸政策以來,校園霸凌是否有效減少難以得知,反倒是第一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要面對寫不完的紙上作業。當無止盡的紙上作業耗盡第一線教育人員的精力時,孩子的教育資源也隨著教育部不接地氣的政策而消逝。這種不接地氣的防霸政策,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Thumbnail
2024/02/14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
Thumbnail
2024/02/14
近10年來,由於公教人員工作條件的惡化,造成公教職場越來越難聘請到人才。就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教師工作環境的惡化程度較公務員更甚。未來,公部門服務品質和公校教育品質下滑是可預見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Thumbnail
想不到方格子竟然只有一篇關於國中生割喉事件。這個空間似乎只/比較重視股票等有關賺錢的文章。 國中校園充斥小霸王,攜帶凶器、霸凌同學甚至老師,早已不是新聞,只是隱藏在升學壓力的表象之下。 就如同全教總記者會所言,教育部帶頭不信任不尊重老師,過度保護部分學生人權,校方動輒得咎,只好不管。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近幾年來,校園暴力案件件數及強度不斷上升,學生及老師的人身安全飽受威脅。面對危機四伏的校園,教育部的法規還是「通報」、「輔導」、「列管」,問題是這種消極作為,讓教育環境日趨惡劣。為了師生的安全,為了教育環境,希望教育部能對症下藥制定政策,還給各級學校師生一個免於恐懼且安全的校園
Thumbnail
只要矯枉就有機會過正。校園霸凌本是複雜的問題,教育部的因應似乎針對師對生的霸凌,以至於2019教師法的大幅修訂,對教師的懲罰加重很多,防微杜漸,將教師都視為狼師、惡師來防範,只要有投訴有疑慮,就必須啟動完整的調查程序。 等到水落石出,教師已是身心俱疲,行政也疲於奔命。而隨意投訴者卻不需負任何責任。
Thumbnail
只要矯枉就有機會過正。校園霸凌本是複雜的問題,教育部的因應似乎針對師對生的霸凌,以至於2019教師法的大幅修訂,對教師的懲罰加重很多,防微杜漸,將教師都視為狼師、惡師來防範,只要有投訴有疑慮,就必須啟動完整的調查程序。 等到水落石出,教師已是身心俱疲,行政也疲於奔命。而隨意投訴者卻不需負任何責任。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Thumbnail
在國外,同儕觀察本是一個協助老師的政策,到我國不僅被扭曲為備觀議課,不少為了在校內製造恐怖氛圍,更自己將備觀議課簡化為沾醬油式的觀課,既可得到權力,又不用付出時間完成整組政策。這類校長的作為,不僅執行政策不力,更造成校內白色恐怖。
Thumbnail
在國外,同儕觀察本是一個協助老師的政策,到我國不僅被扭曲為備觀議課,不少為了在校內製造恐怖氛圍,更自己將備觀議課簡化為沾醬油式的觀課,既可得到權力,又不用付出時間完成整組政策。這類校長的作為,不僅執行政策不力,更造成校內白色恐怖。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Thumbnail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