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怎麼對我說話這樣?」六十多歲的父親生氣地大喊

「你從來都沒有關心過我,還想我對你說話多有禮貌?」我也不客氣地大吼回去

對於父母親,一直抱著一種複雜的情緒。

他們很愛我,家境不富裕的二人,盡了最大努力讓孩子不愁吃穿,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


「溝通」不是他們的強項,還記得小時候大小事都喜歡跟母親分享的我,被媽媽叨唸:「話比貓毛還多」、「沉默是金,說話是銀」、「你三歲講的話比我三十年來還多」。

也許從前的那個年代,越少話的人可以做越多事,所以這樣的觀念才深植在心中吧!

可是,無論是親子或是夫妻,「幸福感」的維持,來自於溝通,而良好的溝通,就是要好好說話,不是只有對待孩子要好好說話,而是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對待。


賴佩霞老師的這本《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書名直接打中我的心,而翻開第一頁的時候看到:「命運,是嘴巴說出來的結果」,就知道這本書必須帶回家。


書中採用的溝通方法,是已故的知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所開創的「非暴力溝通」為基礎理論,再加上其他心理學家的研究。


「非暴力溝通」四個步驟

#觀察

放下心中成見,先觀察那些引起我們情緒反應的事實與事件,然後平靜的陳述

語言的使用常常是為了要投射自己的心情,或許本來心裡就有不爽,只是借題發揮,向對方表態,卻又不願意說清楚講明白,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生活中隨時要帶著覺察,誠實的面對自己,了解自己到底為什麼會生氣,兩人的溝通在出場的第一句話就產生了決定性的方向,講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



#感受

在華人的成長歷程中,很缺乏的就是情感教育。

父母師長鮮少關心我們的感受,也很少問起:「孩子,你喜歡什麼?」

也許,連他們自己也不甚了解自己吧!


「你有什麼感覺?」這是一句能夠提升人類意識的簡單問句。

如果自己的感受都模糊不清,要怎麼真正了解別人的感受?

而人沒有感受,就無法了解什麼是同理心,什麼是共情。

往後,在教導孩子將心比心之前,試著多一點的耐心,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急著去批評他的感受,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需要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盧森堡博士說。

說穿了,一個常常抱怨先生早出晚歸的太太,很可能心中需要分享。

生活中多的是這樣的例子,明明心裡有所期待、有某種需要希望獲得滿足,卻沒辦法具體的表達出來(也或許自己沒有搞清楚),只能透過對別人、對環境的批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渴望。


有一陣子的我,時常怨天尤人,抱怨時不我予,對長輩提出的問題,也是非常不耐煩,被這樣對待的他們,想當然爾非常不高興。

畢竟,在威權環境下長大,怎麼能夠忍受輩分比他們小的孩子,時常出言不遜的對談。

看了《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這本書後,我才覺察到自己的內心感受,慢慢爬梳,才知道自己是用批評來取代期待,批評他人來期待父母親的肯定,說一句「孩子,你做的很好」,用攻擊的言語來取代需要他們的關心還有溫暖,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


先釐清自己要什麼,然後說出需要。


#提出請求

請求別人的幫助,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這會讓別人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也是自尊心強的人的障礙。

提出請求,是溝通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因為我們一般人,常常會把請求(requests)跟要求(demand)混為一談,對方如果不答應自己的請求,就表現出生氣、挫折、沮喪,緊接而來的是情緒性的字眼,很容易就陷入「情緒勒索」的迴圈之中了!


【結語】

說話是很有力量的,給出去的一定會回來,所以不要輕易刺傷別人。

說話也是需要練習的,多練習,然後時刻保持覺察,覺得自己好像快要口出惡言的時候,可以跟對方說:「我現在很生氣,可是我不想多說什麼」,暫時離開是很好的決定,並不是逃避,而是冷靜下來後,再用雙方都可以聽進去的話語,繼續溝通,無論是親子間、夫妻間、朋友之間或是與上司的關係都適用,希望大家都能運用本書的四個步驟來練習說話的藝術。

博客來購書連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之說話是需要練習的其實說話對於我的職業來說,是一種必須,甚至是一種肯定。 可是這有時候僅在於單向的訴說,而非雙向的溝通,當換了一個對象後,平起平坐,你有對我有錯,但無法好好表達的情形,甚至是「你得聽我的」那種心態,就根本是0溝通。 沒錯,沒有遇到根本就不會知道,原來說話是需要練習的。 語言創造我們的命運,我們說
Thumbnail
avatar
吉優
2023-08-18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非暴力溝通的親身實踐在各種關係上,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或是職場關係。是否曾和我一樣,因為害怕被看見自己的脆弱而未能和對方好好說話導致關係的惡化或是失去。
Thumbnail
avatar
凱特想太多
2022-08-07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親愛的你,別因為一再失敗的溝通,而把自己鎖在悲傷、寂寞、孤獨的空間裡。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在爭吵、鬥氣、冷戰的情緒低
Thumbnail
avatar
ivybo_oks
2021-12-19
Linda Estoy En La Luna 琳達讀讀書寫寫字《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放心,慢慢來,因為我們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練習。」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這本書的封面畫了一隻很可愛的長頸鹿,一開始還領悟不到為何。直到我閱讀內容後才得知,教導「非暴力溝通」的盧森堡博士是使用「豺狼」和「長頸鹿」這兩種動物,來形容兩種截然相反的溝通方式。 一種是爭論誰對誰錯,將情緒關在負面中。另一種則
Thumbnail
avatar
蘇琳達
2021-09-23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1 美好世界人與人的關係維護,很多時刻都是藉由「彼此的溝通」,語言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裡。 正因為我們幾乎沒有學過「如何溝通」,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不小心就傷害到「身邊最愛你」的人,人與人的關係維護,很多時刻都是藉由「彼此的溝通」,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學習「好好說話」。
Thumbnail
avatar
Gimmy
2021-06-26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四個步驟,練習非暴力溝通這是一本談溝通的書籍,以「非暴力溝通」理論為基礎。
Thumbnail
avatar
閱讀筆耕
2020-12-20
(書摘)《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作者:賴佩霞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20/04/01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不擅與人溝通,反倒是在自己的文章中時常探究,書中提及馬歇爾‧盧森堡創立的非暴力溝通,與我自己一直運用的一套邏輯理論意外相通*,因此後面就用我自己的方式(有摻私貨的那種)來介紹這套溝通方式。
Thumbnail
avatar
就是那個光
2020-11-08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Ep.3 最簡單的最難處理,說出客觀事實這是這本書的第三篇心得,我卻想回過頭討論開始我覺得最不需要交代的,因為我認為討論感受與需求是我當下最有感的話題。 在我練習「說出感受」、「提出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到頭來的源頭最為重要。 複習四大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具體的表達客觀事實。 客觀,是做得到的嗎? 可以。觀察就是,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09-19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Ep.2 這次談談我們內在的需要說完感受後,下一步是理解需要。 你感到滿腹委屈,是因為想要被尊重嗎? 你覺得生悶氣,是因為想被另一半關心嗎? 你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嗎? 你咆哮怒吼,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重視嗎? 負面能量的提高,伴隨著我們對內在其實有個空間沒被填滿的提醒。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08-10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Ep.1要怎麼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