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猶記得,我大學時期曾有學長對我說過:「照片沒有經過整理,最後就是變成垃圾」。很多時候,我們僅享受在拍照的當下,以為記錄了當下,沒有整理照片,丟置在硬碟中,照片拍攝當下的熱情逐漸冷卻,直到被遺忘為止。
實際上,一張照片的力量比我們想像地更加強大,強大到可以做生態調查,強大到可以凝聚意識與力量。
荒野講師卷尾「自然寶可夢收集簿」的課程中介紹iNaturalist,並表示人人都可以藉由該APP成為公民科學家,對自然環境的調查有些許貢獻,並將iNaturalist與寶可夢遊戲相比,皆是讓人可以主動走到戶外,接受自然的刺激的APP。
我是四十級的寶可夢玩家。我與我的父親時常在公園裡邊散步邊抓寶可夢,該遊戲的好玩之處在於蒐集各式各樣的寶可夢,同時讓我跟我的父親間能有共同的話題、同樣的興趣。
iNaturalist的好玩之處與寶可夢遊戲相似。
藉由iNaturalist,無論使用者的背景如何,都可以紀錄所在地的當地物種,花、草、樹木,不認識也無妨,電腦能幫助辨別,即便無法辨識,也有其他iNaturalist的使用者可以看見其他使用者的資料,幫助辨別物種。
其實,卷尾「自然寶可夢收集簿」這堂課讓我學到最多的是卷尾對於環境教育的態度。
我們一群人聚集在一處,拿著手機到處拍照,容易引起路過人的好奇,不禁會想:「這群人在看什麼?」、「什麼東西在吸引著他們?」,有些民眾會對我們提問,卷尾此時就會放下手邊的事務,專心回答他們的問題,趁機進行環境教育的推廣,分享iNaturalist的用法,同時向民眾宣導荒野的理念與行動。
──無處不教育。
這是讓我很佩服的地方。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在對話時,我容易緊張,假如是我遇到一樣的情況,可能會眼神閃躲、避開話題,但是卷尾不會,他耐心地說明,遇到一次好奇的民眾變說明一次,遇到兩次就說明兩次,將環境教育的精神徹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