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月16日,距離結業式還有一個上課天和一個周末。108上學期我在桃園的快樂國小教三年級自然和五年級社會,成績都處理完了之後,坐在辦公室練習硬筆字的我(覺得自己板書很醜,需要重新學習國字的筆畫、順序)心裡頭升起想把這學期所有實施過的教案好好整理的想法。
相比較起來,我覺得自然比社會還要好教,因為自然這門學科真的非常貼近生活。在上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的時候,我利用學校環境教育的教學資源(學校已把校園內的植物拍照、文字整理成網頁),帶著孩子逛校園,用五感認識植物,並在教室內分享。我們將撿到的植物帶回自然教室,利用拼貼的方式創作以植物為材料的平面繪畫。
進度允許的時候(三年級的孩子還未完全脫離全注音的使用方式,在第一次期中考以前,考卷上皆是有注音的),我讓他們以小組共讀的方式,發下自然領域的相關書籍讓他們共同閱讀、討論,並嘗試讓他們上台分享。他們於分享完後需問問題,進行有獎徵答活動。因上課會配合集點的獎勵方式,故孩子們為了獲得點數,表現是較為積極的。
第二單元我們學〈生活中有趣的力〉,孩子要理解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磁力,因課本有舉足球作為例子,故我將學生帶去操場,直接讓他們看球受力後的狀況,並不免在之後讓他們分組來了一場足球比賽。在學如何如何控制力的大小和分向時,我在自然教室前面的長桌舉辦「橡皮擦彈跳大賽」,在比賽前先用粉筆在他們小組的桌子上畫好基準線和跳入的圓圈,練習足夠的人便可以上台挑戰準度或誰彈的比較遠。比賽採淘汰制,最後留下的那個小朋友獲得最後的冠軍。小朋友的橡皮擦有長有短、有大有小,比起來場面蠻有趣的。
自己製作複雜的磁鐵地圖迷宮(磁鐵在紙張下面,利用磁力吸附迴紋針紙偶,使紙偶可以動,像在走迷宮)。
在上磁力的時候,讓孩子看了較多實驗相關的影片,也從這個章節開始讓他們動手操作更多的實驗,如利用長條型磁鐵吸附迴紋針比較磁力的強弱(磁鐵兩端磁性最強);利用大小、形狀不一的磁鐵比較磁力強弱。活動的部分,則讓孩子設計制作其專屬的迷宮,並利用磁鐵的特性作成好玩的磁鐵迷宮遊戲。完成後還可以和身邊的同學交換玩,看誰破解迷宮的本事最厲害。當我說我會回家玩大家設計的迷宮,看看誰的迷宮最難破解時,孩子都爭相的想要我去玩他們設計的迷宮。
進行到第三單元〈 空氣〉時,我對於將生活中隨手看見的物品融入自然課的實驗中已更熟稔,教室裡平常只有在打掃時才會出現的垃圾袋一抓來變讓學生玩看看「誰可以抓到的空氣最多」?海綿和空寶特瓶放入透明的盒子裡擠壓,證明空氣無所不在,空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有縫隙的地方。
這一單元的實驗都非常有趣,像變魔術一樣,自然在過程中就給了孩子無限的驚奇。如在透明塑膠杯裡放入紙團,垂直壓入裝滿水的透明盒子後,拿出來時塑膠杯內的紙團不卻會濕掉(因空氣占有空間);將點燃的線香在透明塑膠杯下燒一個小洞,杯內放入一個小保麗龍球,用手抵住洞口往裝滿水的透明盒子內垂直放入,手移開後小洞冒出泡泡,這些泡泡就是是證明空氣占有體積的空氣,杯內的小保麗龍球會隨著水位上升‧‧‧‧‧‧(水跑進去)。
上到空氣流動會形成風時,帶著孩子製作簡易的測風計(棉線、紙片、吸管、黏土、習作後已畫好的方位圖等)來到操場,也一併教會他們指北針的用法。最後我們當然也有製作課本內好玩的空氣砲,一樣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冠軍PK賽,孩子不僅投入實驗與遊戲活動中,因每教完一課就會發作業與小考練習,考試的表現也維持的很不錯。
這學該作的實驗、該玩的遊戲活動我們一個都沒有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課堂中少數幾位孩子因自我控制的能力還未培養的和老師很有默契,故會造成課堂的困擾與不便。於下課時間將孩子找來、 在互動中建立信任感,慢慢的改變他們的行為與學習態度,也是這學期我的重點工作。
我已收到下學期的自然課本,內容有對蔬菜、動物,水和天氣的認識,我已迫不及待要好好備課,帶給孩子新學期更有趣、有玩的自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