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我們英文讀書會的討論主題是:
因為準備讀書會的關係,我一共看了這個影片 3 次。
其實看第一次的時候,我壓根不懂這個講者想要表達什麼。
即使是我現在看了三遍,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從這個影片當中獲得什麼,只是這部片讓我開始思考關於「死亡」這件事。
我其實不怕死,我說的是我自己的死亡,我覺得就算我明天出門就意外死亡,我好像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
但我倒是很害怕我的家人或是我老公過世,就好像世界上少了一個懂我、我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所以相較於自己的死亡,我更害怕我所愛之人的死亡。
另一個我覺得我不那麼擔心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小孩和寵物需要照顧、我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規劃,不需要我太過擔心、我老公也有自己的積蓄,即使我不在了,相信他也能養活自己並過得很好。
所以很幸運的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可以只考慮我自己而後顧之憂。
更準確地來說,應該是我該怎麼做才能坦然的面對死亡?
我覺得我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行動派的人,就是想到要做什麼事情,就會馬上開始執行,但也不是衝動行事,而是會做事前規劃的那種。
這讓我覺得我好像不會有什麼遺憾,因為我想做什麼就會開始執行,要不是已經開始做了,就是在準備去做的路上。
但可能有人會問,如果你想要完成某件事,可是因為發生了意外而沒有完成,難道不會覺得遺憾嗎?
我想比起最後是否有完成那件事,我更希望我是可以享受和專注在過程,畢竟對於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是我無法控制和預測的,所以太過於執著在結果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就好像準備考試,我只能把我自己準備好,至於考試的結果則是我無法掌握的。
當然我一定也會感到失望和難過,甚至是生氣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但我希望我可以放下,也不要覺得遺憾,因為我希望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很多,付出一切朝著我所希望的方向前進。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做:當下的力量,裡面有一段話我很喜歡:
人生旅程有一個外在目標和一個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就是我們設定的目的地,內在目標則與你要去哪裡或正在做什麼完全無關,只跟你怎樣做每件事有關。它與未來無關,而與你在當下做任何事時的意識品質有關
——「當下的力量」 p.114
會特別寫出 30 歲,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對於死亡的看法是否會改變,也許 40 歲、50 歲、60 歲後,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到時候部落格還在,也許會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