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我,如何看待死亡?

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個週末,我們英文讀書會的討論主題是:

因為準備讀書會的關係,我一共看了這個影片 3 次。

其實看第一次的時候,我壓根不懂這個講者想要表達什麼。

即使是我現在看了三遍,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從這個影片當中獲得什麼,只是這部片讓我開始思考關於「死亡」這件事。

我對死亡的看法

我其實不怕死,我說的是我自己的死亡,我覺得就算我明天出門就意外死亡,我好像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

但我倒是很害怕我的家人或是我老公過世,就好像世界上少了一個懂我、我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所以相較於自己的死亡,我更害怕我所愛之人的死亡

另一個我覺得我不那麼擔心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小孩和寵物需要照顧、我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規劃,不需要我太過擔心、我老公也有自己的積蓄,即使我不在了,相信他也能養活自己並過得很好。

所以很幸運的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可以只考慮我自己而後顧之憂。

更準確地來說,應該是我該怎麼做才能坦然的面對死亡?


如何面對死亡

我覺得我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行動派的人,就是想到要做什麼事情,就會馬上開始執行,但也不是衝動行事,而是會做事前規劃的那種。

這讓我覺得我好像不會有什麼遺憾,因為我想做什麼就會開始執行,要不是已經開始做了,就是在準備去做的路上。

但可能有人會問,如果你想要完成某件事,可是因為發生了意外而沒有完成,難道不會覺得遺憾嗎?

我想比起最後是否有完成那件事,我更希望我是可以享受和專注在過程,畢竟對於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是我無法控制和預測的,所以太過於執著在結果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就好像準備考試,我只能把我自己準備好,至於考試的結果則是我無法掌握的。

當然我一定也會感到失望和難過,甚至是生氣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但我希望我可以放下,也不要覺得遺憾,因為我希望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很多,付出一切朝著我所希望的方向前進。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做:當下的力量,裡面有一段話我很喜歡:

人生旅程有一個外在目標和一個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就是我們設定的目的地,內在目標則與你要去哪裡或正在做什麼完全無關,只跟你怎樣做每件事有關。它與未來無關,而與你在當下做任何事時的意識品質有關

——「當下的力量」 p.114

後記

會特別寫出 30 歲,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對於死亡的看法是否會改變,也許 40 歲、50 歲、60 歲後,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到時候部落格還在,也許會繼續更新。


avatar-img
14會員
91內容數
在探索理想生活的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想生活計畫 的其他內容
【這!就是街舞】是中國的一個街舞選秀節目,從 2018 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五季了。 這次要分享的是 Zyko 的升天舞蹈,看完之後只有滿滿的感動
【這!就是街舞】是中國的一個街舞選秀節目,從 2018 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五季了。 這次要分享的是 Zyko 的升天舞蹈,看完之後只有滿滿的感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怎麼要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因為要追趕着甚麼,因為要達成甚麼目標,寧願殺死自己?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步伐,也可以有自己愛的人、愛的事,怎麼我們要為着追趕而放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30歲的自我探索和轉變的文章,在充滿自己獨特人生經歷的情節中,透過開始書寫的方式,表達對未來的期許和對自我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Thumbnail
上個週末,我們英文讀書會的討論主題是: 因為準備讀書會的關係,我一共看了這個影片 3 次。 其實看第一次的時候,我壓根不懂這個講者想要表達什麼。 即使是我現在看了三遍,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從這個影片當中獲得什麼,只是這部片讓我開始思考關於「死亡」這件事。
Thumbnail
倘若女人或一位母親,其實都需要出走,那麼 1970 年代的梅英只能走到離家幾公里內的密屋,而清茂騎著腳踏車並不困難地一探究竟;2000 後的媽媽具備了開車、航班劃位等更多元的交通技能,不需要外力協助也就無需交代,走得更靜也走得更遠,我和弟弟極其困難地欲辨認母愛,而我們終究追不回這位媽媽。
Thumbnail
在進行斷捨離的時候,人們應該會慶幸自己不愛某些物品吧! 不愛就不會想擁有,自然也會少買。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走失了,一直想找回來 真的一直都在找 但卻連最基本的線索也弄丟了。 在不到一年的時候,三十歲就要來了。 我能在之前找到我嗎? 照著鏡子說服我自己,年紀不是一切,心態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那又要怎麼不讓自己不在意呢? 身邊的觀眾反應這演出演得不夠到位 既沒有十五歲幻想成為的樣子,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古人說三十而立,我呢!三十歲的我,現在擁有一個怎麼樣的而立之年? 印象最深刻的汽車廣告文句是 "世界上最好的車,是爸爸的肩膀" 三十歲的我,沒有理想,缺乏熱情,不會作夢。 退而求其次,做朋友,會不會是一種好的選擇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怎麼要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因為要追趕着甚麼,因為要達成甚麼目標,寧願殺死自己?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步伐,也可以有自己愛的人、愛的事,怎麼我們要為着追趕而放棄?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30歲的自我探索和轉變的文章,在充滿自己獨特人生經歷的情節中,透過開始書寫的方式,表達對未來的期許和對自我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Thumbnail
上個週末,我們英文讀書會的討論主題是: 因為準備讀書會的關係,我一共看了這個影片 3 次。 其實看第一次的時候,我壓根不懂這個講者想要表達什麼。 即使是我現在看了三遍,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從這個影片當中獲得什麼,只是這部片讓我開始思考關於「死亡」這件事。
Thumbnail
倘若女人或一位母親,其實都需要出走,那麼 1970 年代的梅英只能走到離家幾公里內的密屋,而清茂騎著腳踏車並不困難地一探究竟;2000 後的媽媽具備了開車、航班劃位等更多元的交通技能,不需要外力協助也就無需交代,走得更靜也走得更遠,我和弟弟極其困難地欲辨認母愛,而我們終究追不回這位媽媽。
Thumbnail
在進行斷捨離的時候,人們應該會慶幸自己不愛某些物品吧! 不愛就不會想擁有,自然也會少買。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走失了,一直想找回來 真的一直都在找 但卻連最基本的線索也弄丟了。 在不到一年的時候,三十歲就要來了。 我能在之前找到我嗎? 照著鏡子說服我自己,年紀不是一切,心態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 那又要怎麼不讓自己不在意呢? 身邊的觀眾反應這演出演得不夠到位 既沒有十五歲幻想成為的樣子,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古人說三十而立,我呢!三十歲的我,現在擁有一個怎麼樣的而立之年? 印象最深刻的汽車廣告文句是 "世界上最好的車,是爸爸的肩膀" 三十歲的我,沒有理想,缺乏熱情,不會作夢。 退而求其次,做朋友,會不會是一種好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