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覺舟–四護衛(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raw-image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一系列偈頌,可輔助修習四護衛禪。斯里蘭卡的僧眾很早就學會了這些偈頌用於修習四護衛禪。這些偈頌適合用做基礎禪修,念誦者應掌握偈頌大意,才會獲得真實助益。其含義如下:

raw-image

一、修習佛隨念

Savāsane kilese so, eko sabbe nighātiya;Ahu susuddhasantāno, pūjānañca sadāraho.

(圓滿的佛陀)獨自破除一切,煩惱並習氣,成為善清淨相續者,值得時常敬奉者。

Sabbakālagate dhamme, sabbe sammā sayaṃ muni;Sabbākārena bujjhitvā, eko sabbaññutaṃ gato.

牟尼獨自透過一切行相完全地覺悟了一切時之法;

55佛隨念、慈心禪、不淨觀、死隨念:

buddhānussati, metta, asubha, maraṇānussati. 

成為獨一的一切知者。

Vipassanādi vijjāhi, sīlādi caraṇehi ca;Susamiddhehi sampanno, gagan ābhehi nāyako.

成功地具足了觀()等明和戒等諸行;圓滿的佛陀()天空(般廣闊)。

Sammāgato subhaṃ ṭhānaṃ, amoghavacano ca so;Tividhassā pi lokassa, ñātā niravasesato.

他正確地到達清淨處(涅槃),不說空洞的語言;對三種世間了知無餘。

Anekehi guṇoghehi, sabbasattuttamo ahu;Anekehi upāyehi, naradamme damesi ca.

他通過多種功德聚,成為一切有情最上者;能以許多種方法,調御應調御之人。

Eko sabbassa lokassa, sabba satthānusāsako;Bhāgya issariyādīnaṃ guṇānaṃ paramo nidhῑ.

獨自於一切世間,是一切有情的教授者;是祥瑞、自在等功德的至上寶藏。

Paññāssa sabbadhammesu karuṇā sabbajantusu;Attatthānaṃ paratthānaṃ sādhikā guṇajeṭṭhikā.

對一切法之慧,對一切有情之悲;是自利與利他者,超勝功德的最勝者。

Dayāya pāramī citvā paññāyattānamuddharī;Uddharī sabbadhāmme ca dāyāyaññe ca uddharī.

以悲憫積累巴拉密,通過智慧提升自己,提升於一切法之上,以悲憫拉拔他人。

Dissamāno pi tāvassa rūpakāyo acintiyo;Asādhāraṇṇa ñānaḍḍhe,dhammakāye kathā vakā.

即使其可見的色身也不可思議,

對於不共之智的法身,又怎能說得清呢?

以上為偈頌簡述,修習此業處的行者應參閱其他書籍或請教導師詢問其含義。只有瞭解其含義,念誦上述偈頌才會提升信心。

raw-image

二、修習慈心

Sukhī bhaveyyaṃ niddukkho, ahaṃ niccaṃ ahaṃ viya;Hitā ca me sukhī hontu, majjhattātha ca verino.

願我無苦、常快樂!像我一樣,

願利樂我者、中等者和怨敵皆快樂!

Imamhi gāmakkhettamhi, sattā hontu sukhī sadā;Tato parañca rajjesu, cakkavāḷesu jantuno.

願此村莊田園,諸有情常快樂!乃至其他國家,輪圍界的人民。

Samantā cakkavāḷesu, sattānantesu pānino; Sukhino puggalā būhtā, attabhāvagatā siyuṃ

願整個輪圍界,有情、有息者、個體、生類,和獲得自體者皆快樂!

Tathā itthi pumā ceva, ariyā anariyā pi ca;Devā narā apāyaṭṭhā, tathā dasadisāsu cā.

如此對女性及男性,聖者和非聖者;

諸天、人類、墮苦趣者,同樣也對十方(的眾生)。

raw-image

三、修習不淨

Vaṇṇasaṇṭhānagandhehi, āsay’okāsato tathā;Paṭikkūlāni kāye me, kuṇapāni dvīsoḷasa.

這樣的顏色、形狀、氣味,所依處和外觀,

我身體三十二個(部分),厭惡(如同)死屍。

Patitamhāpi kuṇapā, jegucchaṃ kāyanissitaṃ;Ādhāro hi’sucῑ tassa, kāye tu kuṇape ṭhītaḷṃ.

(如同)從死屍上所掉落的,依於身體的(部分)很厭惡;它的容器確實不淨,位於此如屍之身中。

Mīḷhe kimiva kāyo’yaṃ, asucimhi samuṭṭhito;Anto asucisampuṇṇo, puṇṇa vaccakuṭī viya.

猶如糞便中的蛆蟲,此身也依不淨而生;裡面充滿了不淨,如溢滿了茅廁。

Asucisandate niccaṃ, yathā medakathālikā;Nānākimikulā vāso, pakkacandanikā viya.

經常流出不淨,如同壺中(溢出)之油;各種蟲蛆的住所,就像污水池一樣。

Gaṇḍabhūto rogabhūto, vaṇabhūto samussa yo;Atekicchoti jeguccho, pabhinna kuṇapūpamo.

如瘡、如疾病、如傷口的身體;無可救藥、厭惡,就像朽壞的屍體。

raw-image

四、修習死隨念

Mahāsampattisampattā, yathā sattā matā idha;Tathā ahaṃ marissāmi, maraṇaṃ mama hessatī.

在此,就像獲得大成就的有情也已死亡,

我也一樣將會死,我的死亡(必定)將到來。

Uppattiyā sahe vedaṃ, maraṇaṃ āgataṃ sadā;Maraṇatthāya okāsaṃ, vadhako viya esati.

和誕生伴隨在一起,死亡總是會到來;就像尋找機會殺人的殺手一樣。

Īsakaṃ anivattaṃ taṃ, satataṃ gamanussukaṃ;Jīvitaṃ udayā atthaṃ, suriyo viya dhāvati.

生命慢慢地,不會倒退,熱切地繼續前進;它生起又死歿,猶如太陽般奔走(升沉)。

Vijjububbula ussāva, jalarājῑ parikkhayaṃ;Ghātakovaripū tassa, sabattā’pi avāriyo.

(猶如)閃電、泡沫、露珠、滴水般滅盡;如殺戮者找其敵手,一切處都無法避免(死亡)。

Suyasatthāma puññiddhῑ, buddhi vuddha jinadṃ

cyaṃ;Ghātesi maraṇaṃ khippaṃ, kātu mādisake kathā?

(即使)這位有好名聲、勢力、福德、神通和大覺慧的勝者(佛陀),也很快地被死亡所殺戮,像我這樣者又能說什麼呢?

Paccayānañca vekalyā, bāhirajjhattupaddavā;Marāmoraṃ nimesāpi, maramāno anukkhaṇaṃ.

當諸緣欠缺時,(由於)內外的災禍;死亡比眨眼還快,死亡可在刹那間。
56死隨念的修習也很深奧,故應在導師具體指導下修習;至少也應查閱禪修書籍以便學習修法細節。

 56 注譯文引自瑪欣德尊者《上座部佛教念誦集》V1.3

raw-image

聲   明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著 作 者– 雷盧坎納月無垢大長老

英    譯 – D.J.Percy Silva

中    譯 –至賢光 易志行

實體書發行者 – 台灣法寂禪林

地    址 –台南市左鎮區榮和里 106 之 1 號

電    話–﹙06﹚5732987

傳    真 –﹙06﹚5731629

網    址 – http://www.buddhadipa.tw

E-mail – buddhadipa@gmail.com

西元 2016 年 11 月 出版

願一切眾生修習八正道體證涅槃!

Sādhu! Sādhu! Sādh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4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Thumbnail
2023/10/24
在荒野鬼村遇見死去的妻子 摘自甘達勇長老的開示 在緬甸的毛淡棉附近,有三位漁夫。 一個是佛教徒,另外兩個是非佛教徒。 他們經常在毛淡棉附近的海面上,一起捕魚。 有一天,他們在岸邊發現一尊佛陀的黃金雕像。 兩位非佛教徒的漁夫,主張三人平分這尊雕像。 於是,且就把黃金雕像切成三截,每人一份。 那位佛教徒
Thumbnail
2023/10/22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U.Aggañña Sayadaw 尚智禪師(阿甘雅西亞多) 翻譯:海源賢友(馬來西亞) 很久以前,一群旅行者在深夜時分,穿越一座很厚的森林。森林裡生長的大樹都靠攏在一起,因此這座森林很濃密和黑暗。突然間,這群旅行
Thumbnail
2023/10/22
給裟婆世界旅行者的提醒 U.Aggañña Sayadaw 尚智禪師(阿甘雅西亞多) 翻譯:海源賢友(馬來西亞) 很久以前,一群旅行者在深夜時分,穿越一座很厚的森林。森林裡生長的大樹都靠攏在一起,因此這座森林很濃密和黑暗。突然間,這群旅行
Thumbnail
2023/09/19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所有的僧人都應學習並投入禪修,直至體證阿拉漢。禪修的具體方法並不是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但是,若不知曉至少一種禪修業處,則無法圓滿實踐自己的出家生活。此處僅著重介紹慈心禪。比庫可以通過修習慈心禪而獲得禪定,並將因此在此生和來世受益。但是,由於比庫在城鎮和鄉村忙碌於生
Thumbnail
2023/09/19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所有的僧人都應學習並投入禪修,直至體證阿拉漢。禪修的具體方法並不是一本書能詳盡解釋的。但是,若不知曉至少一種禪修業處,則無法圓滿實踐自己的出家生活。此處僅著重介紹慈心禪。比庫可以通過修習慈心禪而獲得禪定,並將因此在此生和來世受益。但是,由於比庫在城鎮和鄉村忙碌於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者缺一不可,次序亦不能亂。
Thumbnail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者缺一不可,次序亦不能亂。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念佛具足三學: 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圓瑛法師。釋迦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其圓妙為何如耶。又一心不亂。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語。譯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正定。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心不馳散,專念一佛。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Thumbnail
心不馳散,專念一佛。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