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運用轉念的力量,幫自己跳脫框架。

心靈成長|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運用轉念的力量,幫自己跳脫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LINE跳出訊息,是前同事Y。

「下禮拜你有空嗎?可以到某地方講課嗎?」

我回訊問了狀況,還有日期時間地點,評估一下自己這個月的行程,應該是可以的。

於是,意外地,接到一個小專案。


這位前同事Y,還記得他剛到前公司時,他的說話語氣跟態度,讓我很不舒服,我跟他有諸多部分需要磨合。

坦白說,當時的我有情緒,而且腦袋很多念頭。

但後來,我試著慢下來,看看自己為什麼生氣,是哪個點讓我過不去,是真的無法接受嗎?還是一時的情緒?可以商量跟調整嗎?

沉澱過後,我猜想,他可能有面對客戶的壓力,想把事情做好,或是他部門政策有所調整。

反正,我只有某專案會跟他接觸,試著跟他幾次溝通後,幾個月下來,習慣彼此的做事方式之後,倒也相安無事。

但我從沒想過,離開前公司之後,我跟他會再有聯繫。


「我很好奇,你怎會想找我?」我問前同事Y。

「不知道耶!剛好有人在問的時候,我就想起你,所以就問問看。」

聽起來他是幫忙想辦法找人,有顆善良熱心助人的心。

也謝謝他有想到我,願意給我機會。


每個人在對人對事,在不同場合,都有各種不同的面向。

我因為專案跟他有所接觸,只有看到他這個人的一小部分,如果當初就這樣評論一個人,似乎有點太過武斷,也不夠客觀。

是對人不對事,還是對事不對人。

我們常會因為討厭某個人,而不喜歡他做的每件事。抹煞了這個人的優點長處跟表現。

如果可以屏除己見,單就事情來看待,即使不喜歡的人還是有可取之處,值得讚賞。這樣就能更客觀地看待處理每件事情。

當然,這很不容易。

每個讓你有情緒的事件,都是自我成長跟學習覺察的好機會。

假使能在事件裡,趁機探索自己的情緒、觀點與期待,釐清自己的想法脈絡,就有機會更了解自己,心態上也會更自由開闊。

心念若改變,卡關的地方,就可以慢慢鬆動掙脫。

我們無法改變事情,但可改變面對事情的態度。

raw-image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0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空灰濛濛的烏雲籠罩,看來今天會下雨。 猶豫著要騎機車,還是開車出門。 騎機車方便,開車不好停;當然還有叫車的選項(多了車資)。 時間尚有餘裕,開車吧~ 果然到半路,瞬間暴雨。
預定了半日旅遊行程,突然收到簡訊,說因有團體退訂,人數不足無法成行,會取消退費。 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原本的計劃。 心裡有一股焦慮升起:那空下來的時間怎辦?是不是要趕快訂別家?訂得到嗎?是否是因為天氣預告會下雨?下雨要去哪裡?
過去,我是一個個性很急的人。急著把事情完成,好去做下一件事。 快節奏的工作讓個性急躁 尤其在當電視台新聞記者期間,每天早上9點出門採訪,約11點回公司,寫稿過音做新聞帶,12點以前要把帶子完成送出去。
某日週末早晨,我在廚房準備吃早餐。 先生在書房放了節奏很強的電子搖滾舞曲,而且很大聲,幾乎整個家裡都聽得到音樂。我聽了覺得吵雜,身體不是很舒服。 我在沖咖啡的時候,跟自己說,沒關係!忍耐一下就好。 但是當我閃過這個念頭,我就問自己:「如果後面身體很不舒服,忍不住了呢?我是不是會很不高興地指責對方?
「知道了就要去做啊!」前同事Z急切的說。 這句話迴盪在我心中,久久不散~~~ 那天,前同事Z覺得有篇文章寫得很有道理,所以轉貼分享給我。 後來有機會碰到前同事Z,我對他點頭微笑,跟他表示,我之前有看過這篇文章。意思是,我大概知道這個概念。 前同事Z馬上就說:「知道了就要去做啊!」
看到一則新聞,美國新出道小說作者班寧日前上推特就沒人參加自己的簽書會哀怨了一番,但她當時沒料到,這一則簡短的推文居然引來了一些全世界最知名的作家寫下自己曾經歷過的慘況。
天空灰濛濛的烏雲籠罩,看來今天會下雨。 猶豫著要騎機車,還是開車出門。 騎機車方便,開車不好停;當然還有叫車的選項(多了車資)。 時間尚有餘裕,開車吧~ 果然到半路,瞬間暴雨。
預定了半日旅遊行程,突然收到簡訊,說因有團體退訂,人數不足無法成行,會取消退費。 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原本的計劃。 心裡有一股焦慮升起:那空下來的時間怎辦?是不是要趕快訂別家?訂得到嗎?是否是因為天氣預告會下雨?下雨要去哪裡?
過去,我是一個個性很急的人。急著把事情完成,好去做下一件事。 快節奏的工作讓個性急躁 尤其在當電視台新聞記者期間,每天早上9點出門採訪,約11點回公司,寫稿過音做新聞帶,12點以前要把帶子完成送出去。
某日週末早晨,我在廚房準備吃早餐。 先生在書房放了節奏很強的電子搖滾舞曲,而且很大聲,幾乎整個家裡都聽得到音樂。我聽了覺得吵雜,身體不是很舒服。 我在沖咖啡的時候,跟自己說,沒關係!忍耐一下就好。 但是當我閃過這個念頭,我就問自己:「如果後面身體很不舒服,忍不住了呢?我是不是會很不高興地指責對方?
「知道了就要去做啊!」前同事Z急切的說。 這句話迴盪在我心中,久久不散~~~ 那天,前同事Z覺得有篇文章寫得很有道理,所以轉貼分享給我。 後來有機會碰到前同事Z,我對他點頭微笑,跟他表示,我之前有看過這篇文章。意思是,我大概知道這個概念。 前同事Z馬上就說:「知道了就要去做啊!」
看到一則新聞,美國新出道小說作者班寧日前上推特就沒人參加自己的簽書會哀怨了一番,但她當時沒料到,這一則簡短的推文居然引來了一些全世界最知名的作家寫下自己曾經歷過的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