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系列#9 安慰真的有用嗎?

2023/10/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前言

我們在碰見別人遭遇不好的事情,像是生重病甚至寵物、親友離世時,經常會習慣性的做出「安慰」的舉動,可能簡單的是說一下「節哀」、或告訴對方想訴苦可以找自己等等的。一般來說,進行安慰的目的,應該是希望經歷困難的人能好受一點。但我們真的需要安慰嗎?怎麼樣做才能真正的安慰人?

🤔 安慰真的有用嗎?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挫折、悲傷或失望的時刻,因此,任何人都可能需要被安慰。這包括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我們所愛的人。無論是面對個人財務損失、天人永隔、失去工作、處於壓力重重的環境,他們在這些時刻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然而當我們碰到這些狀況時,我們真的懂得如何安慰對方嗎?又或者我們在碰到這樣的困難時,我們得到那些「話語」的安慰是有效果的嗎?還是其實雪上加霜?

「我真的關心對方,想在這段時間去『安慰』對方,我該怎麼做?」如果你也會這樣想的話,不妨先花一點點時間跟尼爾一起看一下下面這兩點!說不定會比較清楚知道,往後該怎麼安慰人?

💡 先看你的動機

一般來說,理性上我們大多在「安慰」人的時候,無非是希望:

  1. 表示自己在乎對方的心意
  2. 嘗試提供幫助

但容尼爾說一些不中聽的話,如果你跟對方關係很好,對方難道不知道你在乎他嗎?如果你跟對方關係很普通,那對方在乎你在乎他嗎?再來幫助這件事,大多數需要「安慰」的狀況,其實是關於「情緒」上的問題。假設今天對方的問題只是缺錢,那你可以直接借錢送錢或幫他找方法。但如果是真正想幫助對方解決一切有關「情緒」的問題,那尼爾覺得那個複雜性太高了。因此就尼爾的角度來說,這兩個動機所引發的安慰其實只需要最簡單的跟對方說「我大概知道你的狀況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或許可以找我。」

❓ 誰需要安慰

上面有提到,需要「安慰」的人,通常是正在面臨情緒上的課題,可能是傷心,甚至是後悔、遺憾、抱歉、感到不公平、驚訝等負面情緒混雜。但當事人在面對這些課題時,「需不需要協助」似乎不應該是身為旁人的我們該決定的。他/她可能真的很難過,整天以淚洗面,沒有力氣去做某些事情,但這樣的狀況似乎不太會因為「一句安慰的話」就改善(除非是什麼切中要害的金句),反而常常是需要「陪伴」,而不是身邊的人一直強調有多關心自己,或嘗試用各種粗淺的理解就想要幫助當事人扭轉事態。畢竟,情緒是很個人的因素,而造成困難的情境又常常是複雜的,因此如果不想只是一兩句話就結束,你可能會需要長期投入,擔任長期抗戰的後勤角色。

⚠ 不要逞強

當然幫忙人的心意很好,但尼爾要提醒大家,切記要注意好各種界線,金錢界線、時間界線,乃至於情緒界線。不要想當對方的彌賽亞,也不要用自己的觀念去矯正他人。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應該像是救助難民一樣,給予固定量、固定形式、有限的物質或服務資源,讓對方可以去自由選擇接受不接受這樣的協助,這樣既能做到尊重對方、不過度干涉對方生活,也能讓自己的付出有個限制,不至於勉強。一旦勉強了自己去當對方的情緒垃圾桶,或做其他的幫助,很容易在你想抽身時,變成二度傷害對方的那個罪魁禍首。

💬 結語

安慰是一種共情的表現,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可以為人們帶來情感的支持和心靈的安撫。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安慰並不是無腦或下意識的行為,請管好自己的口舌,不要用自以為了解當事人的態度去進行關心,相當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另一方面,也不要像純情男二在等女主角分手去收割一樣的心態進行關心,這種有額外動機的行為,經常會把事情搞得一團亂,讓安慰不再只是安慰。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你是聖母心態,也請注意拿捏分寸,不要濫用同情心,會導致關係的變質,也會讓當事人無法在該學習的情緒課題中,獲得真正需要的成長。

延伸閱讀

對於「安慰」這件事的反面教材,推薦不排斥的人去看聖經中「約伯的故事」,他身邊的朋友為我們很好地展示了一遍XD


這是尼爾想一邊紀錄自己的職涯路徑,一邊也蒐集朋友/同事/前輩/在講職涯的創作者們的經驗與意見。尼爾想用第一人稱讓你代入探索,而非第二人稱視角帶給你職涯上的建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