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對話】尋思去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總是習慣用思考來建立觀念,但是,禪是不假文字,是明心見性,是打破思考,進入一個全然不同於理解的領悟,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衝擊,改變我們的慣性。

所以,我想要透過介紹禪師之間的對話,換另種思維來建立新的生活觀。


禪不是語言能說,也非用文字能寫,更不是用心去想的;禪,完全是透過「悟」才能體認。證悟禪師一夜深思,那鐘聲終於撞開混沌的心扉,他和蘇東坡的境界就不同了。禪不是知識,是靠自己實證體悟的。——星雲大師《星雲禪話》

拍攝

拍攝


禪宗從初祖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禪師,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是六祖之後的禪師,就不見得人人都能認得。尤其他們禪機交鋒的精彩,或許在現今社會裡,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思維,及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我想透過介紹禪師,讓我們從禪師們的故事中,獲得啟發,提升我們的心性,並且在生活中實踐,改變我們面對事情的做法或是看法。


以下摘錄

《曹洞宗開宗祖師──石頭希遷大師》(高僧全集42)

曹洞宗開宗祖師──石頭希遷大師傳
石頭希遷大師(公元七○○─七九○年),唐代禪僧。端州高要(廣東高要)人,俗姓陳。
師生而聰敏。以鄉民畏鬼神而祭祀之,常殺牛釃酒,颇多弊害,師輒毁神祠,奪牛而歸。曾禮六祖慧能、青原行思禪師為師。得青原行思禪師的印可。天寶(七四二─七五五年)初年,居衡山南寺,結菴坐禪於寺東石臺上,大揚宗風,世稱石頭和尚。自稱其法門不論禪定精進,僅須了達佛之知見即是「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懷讓禪師等皆推重之。時江西以馬祖禪師為主,湖南以石頭禪師為主,四方學徒多輻湊於二師之門。唐貞元六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一。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未曾失去

石頭希遷禪師十二歲時,遇見了六祖惠能大師。當時六祖在廣東的曹溪弘化,而希遷正是廣東人,六祖一見到年幼的希遷,就非常歡喜地要他做自己的徒弟,希遷也很高興地答應了,所以他十二歲就做了六祖的徒弟。可是不幸三年後,六祖惠能大師便圓寂了。

六祖圓寂前,希遷這個十五歲的小沙彌悲傷地問六祖:「老師百年以後,弟子要依靠誰呢?」

六祖惠能大師不假思索地告訴他:「尋思去。」

這句話的意思,本來是叫他去找六祖大師的大弟子青原行思禪師,可是石頭希遷誤會了六祖大師的意思,以為是要他「用心思量去」,所以就天天用心思參禪。

後來有一位老上座告訴他:「你錯了!師父告訴你『尋思去』,是因為你有一個師兄叫行思禪師,在青原山弘法,你應該去找他。」

石頭希遷聽後,立刻動身前往,當他從曹溪來到青原山參訪行思禪師時,行思禪師也像六祖一樣地問:「你從那裡來?」

石頭希遷回答:「我從曹溪來!」

希遷說的這句話很了不起,意思是說,我從師父六祖大師那裡來的。

行思禪師又問:「你得到什麼來?」

「未到曹溪也未失!」

這意思是未到曹溪以前,我的佛性本具,我也沒有失去什麼呀!

「既然沒有失去什麼,那你又何必去曹溪呢?」

石頭希遷回答得很妙:「假如沒有去曹溪,如何知道沒有失去呢?」意思是,我不到曹溪,就不知道自己有本具的佛性。

禪者他們之間的這許多對話,個中的意義,有些不會直接明白的說出,這就是禪宗的暗示教學法。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自己心中有個未曾失去的光明寶藏,那就是我們的禪心,能懂得嗎?


<未曾失去>一文出自2009年8月30日《人間福報》星雲禪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42359




電子書出版的心裡話

寫作是培養個人的專注,是安靜,是沈思,是享受,是不想被打擾的清靜;而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會,是生命的借鏡,是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中,互放的光芒,不必對話,依然有所悸動。

在每一個自我成長的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領悟。所以,文章於平台發表後,便集結成電子書,每一本書都是一段歷程的呈現。

最後,都是為了深層的心身安寧,逍遙自在,不受外物紛擾的靜默。


出版的電子書,都放在Readmoo電子書店,歡迎前往購買。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754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414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ChatGpt : 「我來自哪個星球」是什麼意思? 很多靈性探索者在冥想、催眠、靈視、星際連結中,會接觸到「靈魂的起源」,也就是靈魂最初誕生或成長的星系或維度。有些人會發現自己來自昴宿星(Pleiades)、天狼星(Sirius)、仙女座(Andromeda)、獵戶座(Orion)等星系,這些
Thumbnail
2025/04/15
ChatGpt : 「我來自哪個星球」是什麼意思? 很多靈性探索者在冥想、催眠、靈視、星際連結中,會接觸到「靈魂的起源」,也就是靈魂最初誕生或成長的星系或維度。有些人會發現自己來自昴宿星(Pleiades)、天狼星(Sirius)、仙女座(Andromeda)、獵戶座(Orion)等星系,這些
Thumbnail
2025/03/11
昨天,遇到一位遊客,向我詢問:“做己貴人”是什麼意思? 然後,我們就開始聊植物,聊緣起,而漸漸打開遊客的心結。 原來,她是有心事想找方法解決,才到殿堂禮佛,當看到我在庭園照顧花草,就突然想跟我聊聊,解開她的困惑。 遊客離開前,告訴我,心情比之前好多了,似乎已經找到方法,去面對讓她煩心的事了。
Thumbnail
2025/03/11
昨天,遇到一位遊客,向我詢問:“做己貴人”是什麼意思? 然後,我們就開始聊植物,聊緣起,而漸漸打開遊客的心結。 原來,她是有心事想找方法解決,才到殿堂禮佛,當看到我在庭園照顧花草,就突然想跟我聊聊,解開她的困惑。 遊客離開前,告訴我,心情比之前好多了,似乎已經找到方法,去面對讓她煩心的事了。
Thumbnail
2025/02/03
春節當義工從早忙到晚,累雖累,心裡卻很踏實,今早有所感悟,就寫上一首詩。
Thumbnail
2025/02/03
春節當義工從早忙到晚,累雖累,心裡卻很踏實,今早有所感悟,就寫上一首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