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一直出現的山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個昏昏欲睡的午休,大家懶洋洋的,身體呈現無力軟爛狀態。我自告奮勇查了幾個笑話,準備說給大家聽,提振提振精神,還可以順便跟我的課程掛勾,我請大家在聽笑話的過程記錄下重點,是的,最近我帶著一群自閉症小孩練習:找出重點。

這個笑話是這樣的,有兩隻牙籤在聊天時,一隻刺蝟跑過去了,牙籤A對牙籤B說:「哀呀!我的公車路過了!哈哈哈!」自己覺得很好笑的老師,笑得很開懷。

台下的反應,差點讓我以為教室只剩我一個人。
沒反應。

沒反應就算了,這些小孩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還是硬在紙上畫了牙籤跟刺蝟,也真是厲害。但其中有一位小孩,在筆記紙上出現了一隻山豬,大家紛紛起鬨山豬好可愛,這隻山豬得到的笑聲,比我的笑話多很多。

我不放棄,再接再厲說了第二個笑話。

醫生問小明:「如果把你右邊耳朵割掉你會怎麼樣?」
小明:「我會聽不見。」
醫生又問:「那再割掉左邊的耳朵呢?」
小明:「我會看不見。」
醫生問他:「為什麼?」
小明:「因為我有戴眼鏡」

這次有一個人笑了!我很開心的問他,你聽懂了是嗎?他回:「老師,李xx又畫山豬了啦!」山豬再次贏過我的笑話,但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端倪。


這位山豬同學,在課堂上鮮少主動發表意見,大多都是安靜的聆聽,當他發現,他的山豬會引起同學注意時,就開始密集的在每一次的練習中,都會故意出現山豬,就是要讓大家笑。


這樣的狀況,在小孩身上相當常見。
尤其是,一直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小孩身上。

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辦呢?
1.先看懂他
2.再懂事件
3.拉出方法,給選擇權

建立關係優於教導知識及規範,當我想要好好教會小孩時,我得先確認一件事情:他願意聽我說話嗎?我說的話他信服嗎?

而建立關係的重點在於,我們的真誠以及懂不懂他。多提問跟核對訊息,拉近彼此信任度。

1.先看懂山豬學生-提問及分享自己經驗
你是不是覺得一直畫山豬讓同學笑,這樣很好玩?(自己被注意)
你很喜歡同學一直靠過來看你的作品吼?(渴望友伴)
其實老師以前也會這樣耶,故意做些奇怪的事情讓同學笑(經驗分享)

2.再懂事件-發揮想像力看到最後
帶著山豬同學開始發揮想像力,事實上,許多同理心較弱的人,都是比較缺乏想像力的。
我們開始讓事件快轉,想像一直反覆的畫山豬最後老師可能會說什麼?同學反應會怎麼樣?甚至可以當場訪問同學,讓他知道同學最真實的反應。
讓他知道,一直畫山豬,最後可能會有反效果。

3.拉出方法並給選擇權-改變的力量在他身上
真正會做出改變,一定是都是自己願意的。因此,找出方法後,適當的給小孩有選擇權,自己想的,跟大人規定的,就是不同。

我們後來一起想出幾個可以讓大家注意到自己的方法:
1.上課多發表意見
2.自己也要注意其他人,不能只等著其他人過來
3.有好笑的話題主動分享

他最後選擇了2:要主動多去找同學有趣的地方。
當然,也不是選了,小孩就會從此照做,我們要持續推進,才能建立路徑

後記

最近也有個發現,許多小孩從超級嚴格老師的課堂中,會學習到一些技能:安靜、不亂做反應、老師問什麼都說好、不要抱怨。原因是因為,多說就多被罵,說不要還可能被派更多的事情,更不能生氣,可能因此大遭殃。

當小孩處於這樣的「假」狀態,我們根本看不出他們真正的想法,我們自然就找不到可以跟他們談的切入點。當課堂氣氛相對自由,可以自由表達意見時,我們才有機會進行真正的交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灰寒的沙龍
51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灰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午後的教室內,孩子們進行著各角落的探索也和同學互動著。 這一天秐霏老師坐在語文區的沙發上戴起毛茸茸的髮圈, 孩子們開心的大叫著:「啊~~你是誰呀?」、「是小白吧!哈哈哈」。 原來是秐霏老師變身成說故事姊姊,要為我們帶來聽的故事喔! 這一天分享的繪本故事是《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才重要》。
Thumbnail
午後的教室內,孩子們進行著各角落的探索也和同學互動著。 這一天秐霏老師坐在語文區的沙發上戴起毛茸茸的髮圈, 孩子們開心的大叫著:「啊~~你是誰呀?」、「是小白吧!哈哈哈」。 原來是秐霏老師變身成說故事姊姊,要為我們帶來聽的故事喔! 這一天分享的繪本故事是《不是只有自己的事才重要》。
Thumbnail
最近正在準備三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入班宣導資料。在準備過程中,也讓我更加看清了一些事情,例如:他突然情緒起伏大,老師們或許還可以猜出原因,但在小孩眼中只會覺得他很奇怪;他無法遵守班上規定,小孩可能會默默地覺得老師不公平;他有特別喜歡的同學,但卻直接摸他的手,嚇到班上許多同學...
Thumbnail
最近正在準備三年級自閉症學生的入班宣導資料。在準備過程中,也讓我更加看清了一些事情,例如:他突然情緒起伏大,老師們或許還可以猜出原因,但在小孩眼中只會覺得他很奇怪;他無法遵守班上規定,小孩可能會默默地覺得老師不公平;他有特別喜歡的同學,但卻直接摸他的手,嚇到班上許多同學...
Thumbnail
每次孩子來上課時,我會觀察他們來上課的心情。小言感冒了,我問他:『你感冒了,可以在家休息,只要跟老師請假就可以了,老師的課可以調整。』小言說:『我想來上課啊!因為上課還蠻開心的。』我聽了也很開心,原本想小言個性比較外放活潑,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所以他說開心,好像也很正常。沒想到小傑的姑姑也告訴我
Thumbnail
每次孩子來上課時,我會觀察他們來上課的心情。小言感冒了,我問他:『你感冒了,可以在家休息,只要跟老師請假就可以了,老師的課可以調整。』小言說:『我想來上課啊!因為上課還蠻開心的。』我聽了也很開心,原本想小言個性比較外放活潑,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所以他說開心,好像也很正常。沒想到小傑的姑姑也告訴我
Thumbnail
這是個昏昏欲睡的午休,大家懶洋洋的,身體呈現無力軟爛狀態。我自告奮勇查了幾個笑話,準備說給大家聽,提振提振精神,還可以順便跟我的課程掛勾,我請大家在聽笑話的過程記錄下重點,是的,最近我帶著一群自閉症小孩練習:找出重點。
Thumbnail
這是個昏昏欲睡的午休,大家懶洋洋的,身體呈現無力軟爛狀態。我自告奮勇查了幾個笑話,準備說給大家聽,提振提振精神,還可以順便跟我的課程掛勾,我請大家在聽笑話的過程記錄下重點,是的,最近我帶著一群自閉症小孩練習:找出重點。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9月接到一個新生班的任課,開學第一週該班導師告知我,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他是廣泛性自閉症,小學換了3所學校,期間曾經打過校長跟老師,會對他所堅持的事情極度堅持……。聽完該班導師的描述,心裡其實沒有特別擔憂,因為特殊孩子每屆都有,只是狀況不同罷了!   第一次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去年9月接到一個新生班的任課,開學第一週該班導師告知我,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他是廣泛性自閉症,小學換了3所學校,期間曾經打過校長跟老師,會對他所堅持的事情極度堅持……。聽完該班導師的描述,心裡其實沒有特別擔憂,因為特殊孩子每屆都有,只是狀況不同罷了!   第一次
Thumbnail
「媽媽,我想說... ...」那孩子突然語塞,「說錯了。」 當我緩緩的回他怎麼了嗎?他訝異的看著我,我便回他:「有很多小朋友也都會叫我媽媽,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沒關係。」 情緒跟情緒是會碰撞的,碰撞的刺激無法彌消,它只會不斷的被養大,像是一團被遺落在角落的毛髮,你只能試圖去撿起它,但不會想去梳理其中
Thumbnail
「媽媽,我想說... ...」那孩子突然語塞,「說錯了。」 當我緩緩的回他怎麼了嗎?他訝異的看著我,我便回他:「有很多小朋友也都會叫我媽媽,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沒關係。」 情緒跟情緒是會碰撞的,碰撞的刺激無法彌消,它只會不斷的被養大,像是一團被遺落在角落的毛髮,你只能試圖去撿起它,但不會想去梳理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