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五十大板!—「你們要吵出去吵!」我的小學同學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剛剛看了論反戰思想的反智本質 這篇文章後,想起來一件往事。我想今天可以大致將反戰、和平、是非教育等合在一起聊一聊。

還記得在小學一還二年級時,老師在課堂上打算放一部影片給大家欣賞,那時同學們都很興奮,忍不住躁動了起來。

老師見狀道:「如果你們再說話,我們就不要放影片了!」說罷,作勢凝立。

於是大部分同學立刻就安靜了,只剩少數一兩位同學還在聊天,好像渾不在意老師的警告以及現場突然安靜的氛圍。

我忍不住道:「你們別再說話了!」

其中一位我親眼見到有說話的同學辯稱:「我又沒說話!」

正當我要回應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義正辭嚴」的一句:「你們要吵出去吵!」

這是出自一位一直以來都很安靜、平時成績和形象都很好的同學,他此時說的這句話似乎顯得格外有份量,頗有點「大快人心」的味道。

多年後的我回想起這件事都還是有點哭笑不得,其實面對一個說謊的壞人還不算麻煩,令人頭痛的是遇到一位不辨是非還自以為是的和平使者。

我曾在心裡自嘲,小時候的我就已經見識到了低級但卻全面的社會黑暗面,竟然在短短不到一分鐘內,遭逢了兩次挫折,第一次是面對「真小人」,接下來則是碰到了「偽君子」。

其實,不只是當時那位同學,我記得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遇過無數的老師和長輩對待子弟都是這種態度,不問誰是誰非,只要有爭吵就是一起懲罰。

還記得有一次,我曾經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在我據理力爭後,結果我和那位同學都被老師懲罰了。而那位同學竟然還以一種「你也跟我一起被罰」的嘲弄眼神看著我。

我小時候始終在想,如果和平反戰是對的,那麼惡人惡事的存在怎麼會是"惡"的?如果長輩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怎麼發揚孩子的善心、培養孩子的正義感?當孩子長大後,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怎麼敢站出來為自己或為他人說話?

如果以這種方式教育,我認為都還不如以德報怨。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對待壞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是每個人須承擔的責任,也是我反對廢除死刑的原因,請見論死刑 —給廢死正反雙方的一篇文章。而孔子說,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如何報答有德之人?這其實是孔子站在對待一般人的程度去說的,因為有德之人本就不求回報,求仁得仁而已。但是前述的師長教育,竟然是連好人都懲罰了,這難道不奇怪嗎?

《司馬法》說:「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

這句話我認為終極而言並不是十分正確,但基本精神大致可以接受,之後有機會再來詳談這句話。
現僅將這句基本的話獻給各位反戰分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AN-avatar-img
2024/12/01
1.你低年級課堂的真小人與偽君子經驗,我想為你點一首柯有綸的《哭笑不得》😄 2.關於一起被罰。當時的社會裡,國小導師都屬威嚴型的,我記得只有我二年級的代導屬溫暖型,當時的訓導方式傾向“一起罰”,因為這樣最省事,代表我都有處理了。然而,他忽略了真實事實的重要,也忽視了當時的你,你心裡一定不好受……不知道當時你有沒有和爸媽提及此事? 3.程真,你人生功課來的早,在國小時即體會到黑暗,國小畢業後升上國中,不知道你國中生涯過得如何?我是30812,你的好同學😄
程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6
HAN 不好意思,時至今日才看到您這則留言,不過我無法理解30812的意思,是指國小的三年八班12號嗎?因為我不是這個班級,如果您真是我的同學,那就不好意思沒有認出來。另外,我沒有和我父母提過這件事,因為當時年紀小,沒去多想這件事,只是這些年還會偶爾想起,長大後才體會到這件事的涵義。
avatar-img
程真的沙龍
37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程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6
本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信仰與理性思考來對抗邪教和心靈團體,提出「正道檢查表」的概念,以引導讀者尋找真理。文章強調持續的學習和思考是建立正確世界觀的關鍵,並提醒人們,面對邪惡,我們必須追求真正的智慧。文章引用了諸多歷史典故,並以古代聖人的智慧作為指導,提供了一個當代視角來理解邪教的危害與正道的意義。
Thumbnail
2024/11/06
本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信仰與理性思考來對抗邪教和心靈團體,提出「正道檢查表」的概念,以引導讀者尋找真理。文章強調持續的學習和思考是建立正確世界觀的關鍵,並提醒人們,面對邪惡,我們必須追求真正的智慧。文章引用了諸多歷史典故,並以古代聖人的智慧作為指導,提供了一個當代視角來理解邪教的危害與正道的意義。
Thumbnail
2023/12/13
想來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 這次的事件其實引伸出關於教育環境、政治以及文化的問題,之後再行探討,今僅提出一點淺見。
Thumbnail
2023/12/13
想來談談最近的「古文之辯」。 這次的事件其實引伸出關於教育環境、政治以及文化的問題,之後再行探討,今僅提出一點淺見。
Thumbnail
2023/09/18
我在念大學時,在一門我挺有興趣的課堂上,老師突然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個講道理的人嗎?是的話請舉手。」
Thumbnail
2023/09/18
我在念大學時,在一門我挺有興趣的課堂上,老師突然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個講道理的人嗎?是的話請舉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一直都是學習表達的很大一塊訴求,我們提出了理由、後果和風氣三方面的分析。通過此篇文章可以明確瞭解,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解決衝突的好處。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所有傷害別人的人,都是故意的. 因為,當這些人在傷害別人時, 事先都以權衡利弊,他會把利與弊作對比, 最後選擇傷害你. 因為在他們的心裡, 傷害你無所謂,代價很小, 他們或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就是真相,殘酷而又真實.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臉皮越來越厚的人, 得寸進尺,永遠填不滿
Thumbnail
所有傷害別人的人,都是故意的. 因為,當這些人在傷害別人時, 事先都以權衡利弊,他會把利與弊作對比, 最後選擇傷害你. 因為在他們的心裡, 傷害你無所謂,代價很小, 他們或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這就是真相,殘酷而又真實.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臉皮越來越厚的人, 得寸進尺,永遠填不滿
Thumbnail
我小時候始終在想,如果和平反戰是對的,那麼惡人惡事的存在怎麼會是"惡"的?如果長輩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怎麼發揚孩子的善心、培養孩子的正義感?當孩子長大後,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怎麼敢站出來為自己或為他人說話?
Thumbnail
我小時候始終在想,如果和平反戰是對的,那麼惡人惡事的存在怎麼會是"惡"的?如果長輩以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怎麼發揚孩子的善心、培養孩子的正義感?當孩子長大後,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怎麼敢站出來為自己或為他人說話?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Thumbnail
暴力是沒有美化空間的。暴力就是暴力,無論你出於甚麼理由,以甚麼之名實行暴力,都只是暴力而已。甚麼逼不得已、打在你身痛在我心、都是為了你好,都是你的自我感覺良好、找藉口罷了。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對一個大人來說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對一個小孩子呢?請不要讓他們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