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面對不舒服的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椰子媽咪

到了中年級,其實緹兒的課業時間變多,於是我很常跟她一起討論對於時間的安排。

我們在討論為什麼她在時間內無法完成作業時,她突然眼淚止不住的一直哭,我表明我並沒有責罵她的意思。

如果我有哪句話讓她難過,可以請她告訴我,結果她完全說不出話來。

我只好開啟我的「好奇模式」。她的難過,來自於喘不過氣的壓力。

我問她「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光是這句話,我就陪她繞了好久。

原來她想要「此時此刻馬上可以玩模型」,但因為到了睡覺時間,我只好拒絕她。

我再問「如果此時此刻不能做模型,會發生什麼事?」

她持續的崩潰,並且手腳完全無法停止的搓動。在我的觀察,她正用焦慮去逃避真正的情緒。

她說「不會發生什麼事」

我又問「如果不會發生什麼事,那你會害怕嗎?」

她說「我怕我會做太慢。」

我問「做太慢,會發生什麼事呢?」

她說「我不喜歡落後的感覺。」

然後又邊哭邊搓手。

「你覺得落後,是什麼樣的感覺?」

「孤獨」

「在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有發生過落後的事件讓你很難過嗎?」

「我想不起來。」她持續的哭著。

「在嘉誠,有發生什麼落後的事件嗎?」她搖搖頭。

「在三忠的時候有嗎?」她再次搖頭。

當我要再往回走時,她突然告訴我

「在幼稚園游泳課的時候。」

「幼稚園游泳課發生了什麼事嗎?」

原來她幼稚園有一次上游泳課時,被同學不小心絆倒,以致於她到池子集合的時候超過時間。這時候老師沒有問明原因就在池子裡責罵她,她覺得當時候的自己很委屈,很難過。老師沒有給她機會說明自己落後的原因。

我想引導她回到幼稚園時,她突然跟我說:「媽媽,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要再回想那個痛苦的回憶,為什麼你一定要我回想?我好痛苦。」

這個時候,我停止了我的引導,因為她還沒準備好。

但她的一席話,也讓我的腦袋對這個問題轉了好幾圈。

以下是我給她的說明: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有一些比較大的情緒反應,通常都是難過的事情。因為當下的感受力太大,所以它們會刻在我們的心裡。雖然事情過了,但那些情緒在我們的心裡是不會消失的,只是暫時被壓抑。

在未來的某一天,如果我們遇到某些事件,不小心碰到了刻在心裡的痛,它就會爆炸出來,可能傷到自己,也會傷到別人。

例如:小時候媽媽也有一些難過的事,在我長大管教小孩的時候,這個開關被打開了,我的應對方式就是狂打你們。

她說「那以後如果我當了老師,我看到落後的小孩,我是不是也會很兇的去罵他們?」

有很高的機率你會這樣做,因為沒有人安撫那個曾經委屈受傷的你,所以你的心裡被刻了「落後就要被責罵」「只有你被責罵=你是孤獨的」的印記。

但是你現在長大了,你可以帶著現在的力量回去安慰那個受委屈的小緹兒。她的難過,你懂。所以你可以安慰她,教她怎麼做,給她鼓勵。帶著現在的力量,去把那個心裡的印記做一些變化,去改變它。那個失控的開關,就會消失了。

最後,她的心情平復了,但我也沒有再繼續引導她回去。給她一些時間消化吧~

每一次的事件,都是一次的複習與練習。

補充:對於老師因為孩子沒有準時到達而責罵,我認為是中性的。事件都是中性的,被化為有衝突性的,是我們內在的感受和情緒。

療癒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得到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椰子的沙龍
5會員
12內容數
椰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3
在現代資訊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面臨獨處的挑戰,包含自我批評、過度思考、孤獨感等內心困擾。學會與自己相處,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能有效減少焦慮和提升自我認同感,讓獨處成為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本文探討獨處時可能面對的各種情緒,並分享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挑戰以達到內心的和諧。
2024/09/13
在現代資訊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人面臨獨處的挑戰,包含自我批評、過度思考、孤獨感等內心困擾。學會與自己相處,透過冥想、寫日記等方式,能有效減少焦慮和提升自我認同感,讓獨處成為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本文探討獨處時可能面對的各種情緒,並分享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挑戰以達到內心的和諧。
2024/08/09
在家庭中,長輩的愛常常以贈送物品的方式表現,但當這愛變成了負擔,會讓我們感到困擾。本文探討如何有效面對所謂的「受贈困境」,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自我梳理渴望、表達期待與堅持界限。這不僅是對自己情感的管理,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關鍵。讓我們學會在接納愛的同時,找到自我的空間與尊重。
Thumbnail
2024/08/09
在家庭中,長輩的愛常常以贈送物品的方式表現,但當這愛變成了負擔,會讓我們感到困擾。本文探討如何有效面對所謂的「受贈困境」,並提供解決方案,包括自我梳理渴望、表達期待與堅持界限。這不僅是對自己情感的管理,也是促進家庭和諧的關鍵。讓我們學會在接納愛的同時,找到自我的空間與尊重。
Thumbnail
2024/08/08
在這個故事中,兔子運用智慧和團隊合作對抗強大的獅子。故事不僅深入探討與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對抗的心態,還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整合各自的優點來解決問題。透過小兔子的計劃與勇氣,讀者將體驗到合作與表達自我需求的重要性,並受到啟發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4/08/08
在這個故事中,兔子運用智慧和團隊合作對抗強大的獅子。故事不僅深入探討與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對抗的心態,還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整合各自的優點來解決問題。透過小兔子的計劃與勇氣,讀者將體驗到合作與表達自我需求的重要性,並受到啟發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緹兒上完數學課回家 我看她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以為她又不舒服了。 把她請來我身邊,摸摸她的頭,她居然掉下眼淚。 我「哇,你怎麼了?可以跟我說說嗎?」 緹「今天老師派的作業好多,我寫不完。」 ➡️緹兒陷入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我會寫不完。
Thumbnail
今天緹兒上完數學課回家 我看她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以為她又不舒服了。 把她請來我身邊,摸摸她的頭,她居然掉下眼淚。 我「哇,你怎麼了?可以跟我說說嗎?」 緹「今天老師派的作業好多,我寫不完。」 ➡️緹兒陷入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我會寫不完。
Thumbnail
文/椰子媽咪 幼稚園有一次上游泳課時,被同學不小心絆倒,以致於她到池子集合的時候超過時間。這時候老師沒有問明原因就在池子裡責罵她,她覺得當時候的自己很委屈,很難過。 我想引導她回到幼稚園時,她突然跟我說: 「媽媽,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要再回想那個痛苦的回憶,為什麼你一定要我回想?我好痛苦。」
Thumbnail
文/椰子媽咪 幼稚園有一次上游泳課時,被同學不小心絆倒,以致於她到池子集合的時候超過時間。這時候老師沒有問明原因就在池子裡責罵她,她覺得當時候的自己很委屈,很難過。 我想引導她回到幼稚園時,她突然跟我說: 「媽媽,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要再回想那個痛苦的回憶,為什麼你一定要我回想?我好痛苦。」
Thumbnail
如果,小時候的我,也能得到這樣的同理,現在的我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鬧脾氣的我,能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而不是只叫我「不許哭」,現在的我會不會有更好的方式學會紓緩自己的情緒? 我好想回到過去,擁抱一下小時候的自己。
Thumbnail
如果,小時候的我,也能得到這樣的同理,現在的我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鬧脾氣的我,能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而不是只叫我「不許哭」,現在的我會不會有更好的方式學會紓緩自己的情緒? 我好想回到過去,擁抱一下小時候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昨天幼兒園告知家長們, 隔天學校要帶孩子們玩水 請家長讓孩子帶泳衣、噴水槍、及毛巾到校。 翎昨天一回到家就開心地去打包泳衣和水槍 結果今天早上,爸比在叫翎起床時提醒了一句: 「快起床囉,今天學校不是要玩水嗎?」 翎卻突然哭了『可是我不想玩水…嗚嗚』 這孩子…昨天不是還很期待嗎? 還是真的不想玩水?
Thumbnail
昨天幼兒園告知家長們, 隔天學校要帶孩子們玩水 請家長讓孩子帶泳衣、噴水槍、及毛巾到校。 翎昨天一回到家就開心地去打包泳衣和水槍 結果今天早上,爸比在叫翎起床時提醒了一句: 「快起床囉,今天學校不是要玩水嗎?」 翎卻突然哭了『可是我不想玩水…嗚嗚』 這孩子…昨天不是還很期待嗎? 還是真的不想玩水?
Thumbnail
只能用「驚濤駭浪」來形容這次的諮商,我駕駛著小船駛進狂風暴雨之中,一路待到風浪平靜下來。不太知道要怎麼記錄,日記本上寫了滿滿3頁。這次開始前我有點緊張,因為我已有預感今天要挖開大魔王的坑。
Thumbnail
只能用「驚濤駭浪」來形容這次的諮商,我駕駛著小船駛進狂風暴雨之中,一路待到風浪平靜下來。不太知道要怎麼記錄,日記本上寫了滿滿3頁。這次開始前我有點緊張,因為我已有預感今天要挖開大魔王的坑。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Thumbnail
奶奶總是讓她覺得:「我應該要一次就學會、一次就做好;不然的話,我就是笨蛋,永遠學不會、永遠做不好⋯⋯」。而這個創傷,不但讓她無法專注地學習,會需要分心去擔心、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讓她錯失了許多成長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