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簡扼要的「摘要重點」策略,讓學生閱讀理解力迅速進步!

2023/10/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這幾天為了自身需求開始研究國內推廣的「閱讀策略」,讓我想起以前那個一邊看著閱讀策略教學講義,一邊卡住的自己。

那時國內的閱讀策略已經開始推廣,我任教的學校老師非常認真地編了一本「閱讀策略教學講義」,我覺得看起來非常有結構性,興致勃勃地就拿來想教學生,沒想到,沒教多久就卡住了。

除了不太會用其上的結構帶學生分析文本之外,我在摘要策略的第一關就卡住。摘要策略的第一步是「刪除不必要的訊息」,然後我看著這一步腦袋一片糨糊......刪除??要刪除哪些訊息??什麼叫「不必要的訊息」??因為這不符合我自身的思考方式,所以我很快就放棄這些由別人編纂的策略講義。

我的閱讀教學方式是:自行分析文本後設計結構式的學習單,讓學生透過我的學習單討論、學習、思考及整理重點。簡而言之,我放棄所有複雜的閱讀策略,簡化為單一的形式,再將各種策略融入其中,讓學生反覆演練。這也成為我建立喜閱樹閱讀課程度基礎。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當時自己為何會在那個「摘要策略」上卡住。

因為人類的大腦面對文本處理訊息的模式是「提取」,而非「刪除」。

在我日後入校進行研習閱讀推廣時,被我列為最重點的策略就是「摘要策略」。然而我的步驟卻十分簡化,如果要做段落摘要,我的提示語是:

「各位同學,請問這個段落在說什麼?」
接著請同學圈出該段落的關鍵詞及關鍵句,並用自己的話重新排列組合一次。

就這麼簡單。

基本上,只要聽了這個方式的老師和同學,都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上手。有一次我和一個深諳閱讀策略的老師討論這件事,我問他:「老師,我問你,你們在教摘要策略時,第一步是不是都教學生刪除?」他說對。然後我問他:「你憑什麼去判斷哪些該刪除,哪些不該刪除?」老師說:「把重點留下,不必要的刪除。」接著我說:「那不就是提取重要的就好了嗎?為何還需要多做一個動作?」老師整個恍然大悟,覺得我說的有道理。

就如我所說,其實我們人類大腦在處理資訊的方式是「提取」,所以如果要在第一個步驟去訓練學生「刪除」,反而不直覺,相信很多學生一定會像我一樣腦袋卡住。

可是這時就會有另一個問題出現,那就是:「我怎麼判別哪些該提取?哪些不該提取?」那同樣問題也可以說:「你又怎麼判斷哪些該刪除?哪些不該刪除?」其實答案都一樣:「憑直覺」。所以有趣的是,在我們逼迫學生進行摘要重點訓練時,我們就在逼他們「練習用自己的腦袋尋找關鍵字句,提取重點」,這在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中至為重要。

於是這時就會有一種狀況:能力好的同學找到的都是重點;能力不夠好的同學找到的未必是重點。但無所謂,重點是:讓孩子們的腦子先開始找,先開始憑自己的直覺找重點,找錯也沒關係,因為可以修正。

接下來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修正」。請同學們或分組討論,或自己進行完摘要重點後,就要進入全班討論。除了請大家說出自己的段落大意之外,老師也要挑出摘要相對完整的組別,並請那些同學們講出自己圈選的關鍵句、關鍵詞,如果其他同學們沒有畫到,就要把那些關鍵詞、句畫下,這時就會用到所謂的「放聲思考」(即把思考說出來,讓其他同學可以知悉自己的思考路徑,進而進行模仿學習)和「畫線策略」。

而原本可能劃錯關鍵詞句的同學,就可以在這樣的機會下去進行修正。慢慢地,他們會逐步模仿閱讀理解能力較好的同學的思考模式,逐漸朝正確的關鍵詞、句貼近。這是一個十分簡易而基礎的閱讀理解能力訓練模式。

當然,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會告訴孩子們哪些是「關鍵詞」、「關鍵句」,它們可能有什麼長相?給孩子一些判斷標準,孩子就能比較容易找到那些關鍵詞句,逐步訓練起自己找到重點的「直覺」。

但無論如何,重點是讓出空間來給學生「思考」,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有快速成長進步的空間。不然,在考場上,學生也只能靠自己找出題幹中的重點,並不會有人在旁邊幫他提點或解讀,不是嗎?


🌸 相關學生課程可參考喜閱樹「國中生閱讀素養自主學習課

🌸 老師想觀摩學習也可參考「國中生閱讀素養白話文/文言文師訓課」,梁老師直接用自編講義上課給您看!

31會員
76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