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Mindfulness)」是「專注於體驗當下」,用心覺察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畢竟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太常忙於回憶、計畫與分析,以致忘了體驗生活。「冥想(Meditation)」則是一種漸進式的心智訓練技巧,可以避開讓你焦慮的慣性反應,帶你進入練習正念覺察情緒的最佳狀態。冥想與正念皆會帶來平靜與專注,平靜與專注則帶來明晰,讓你看得更清楚(覺察),成為一個正向循環。
冥想正念的技巧,在這些年不但在谷歌、蘋果、臉書、Salesforce等世界級企業,或是在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全球頂尖學府都為之著迷。本書的作者安迪.帕帝康曾是為藏佛僧侶,現在是英國公認最頂尖的正念專家之一,也是冥想正念推廣公司Headspace的共同創辦人,更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冥想啟蒙老師。比爾蓋茲在未認識帕帝康之前,其實對冥想也不以為然,惟自從接觸後對冥想有了全新的見解,誠如在書中的介紹所言:「每天花10分鐘冥想其實就是簡單的腦部運動,大概就跟運動時使用肌肉的方式類似。冥想跟信仰或迷信無關,我所做的,其實就是每天撥出幾分鐘的時間,練習如何專注,遠離腦中各種思緒。」小編彙整書籍中關於正念與冥想的重點與練習技巧,願我們都能夠透過冥想與正念,讓我們更專注於體驗當下、體驗生活。
「冥想不會改變我們的情緒,只會改變我們對情緒的體驗以及看待壓力與焦慮的方式。」
一、冥想的效益
- 多國的醫學界研究顯示,借助冥想的力量可改善廣泛的健康失調問題與紓解生活中的壓力,包含長期焦慮、憂鬱、沮喪、憤怒、成癮、強迫症、失眠、肌肉緊張、受孕機率、免疫系統問題等。
- 冥想的時候,大腦本身的結構可能改變,讓掌管情緒的大腦區域變得厚實(越厚實則負面感受程度越低),誠如鍛鍊身體時可讓身體肌肉變得結實樣,是一種「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過程。
二、 關於情緒
- 情緒沒有分好與壞,它是一面濾鏡,我們周遭的世界並未改變很多,但情緒卻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截然不同。誠如當我們隔著眼淚看世界,這世界都是灰濛濛的;當我們隔著好奇心看世界,這個世界則充滿了各種驚喜。
- 請記得,藍天一直都在。各種雲朵則是我們的思想,當心智忙碌於這些思想時,藍天就會暫時被遮蔽。當搭乘飛機飛向厚重黑雲的上方時,反而是晴空萬里。若你感覺到心智處於極度忙碌狀態或體驗到某種強烈的情緒,請記得藍天永遠都在,目前只是被雲朵遮住,並逐漸游離往藍天去。試著去想像我們的心智中總有一塊平靜、清澄的心田,不論生活中發生什麼事,我們總是能回到那裡,而在那邊會感覺到平和與放鬆。
三、關於正念(Mindfulness)
- 正念是「專注於體驗當下」,用心覺察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譬如我們喝水時是毫不猶豫地往嘴巴灌水,還是用心體驗當下去感受白開水入喉的甘甜;或是當我們一如往常的把食物毫不加思索的放進嘴巴時,試著去細嚼慢嚥的品嚐食物滋味,試著去回想這食物如何生產或製作出來,試著去感受食物得來不易的美好與餐點的美味。當我們用五感去感受,將產生過往沒有經歷過的自在體驗,此即為「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的概念。當生活中缺乏了覺察,我們的思想與情緒將會支配一切。
- 正念是一種利他行為,把不愉快、難過的負面感覺,想像為你在幫你所關心的人去承擔,當不抗拒自然就平靜。譬如你不小心踩到一隻正在睡眠中的貓咪,雙方都被嚇到,你可以選擇咒罵牠,你也可以選擇聚焦在牠的安好,在乎其有無受傷,當你選擇後者,將使你忘卻不滿的情緒。
- 快樂就是快樂,沒什麼大不了;悲傷就是悲傷,沒什麼大不了;難過就是難過,沒什麼大不了。當你停止去追求去快樂與快感(放下依戀)、停止去避免恐懼(放下抗拒),其實才能感到平靜。
四、關於冥想(Meditation)
- 冥想不是要你成為一個不同的人、一個全新的人或是一個更好的人。它是要訓練你去覺察、理解自己為何會那麼想、這種感覺,並在過程中獲得一種健康的透視感。冥想讓你後退一步,用旁觀者的角度去覺察你的感覺。
- 冥想並非讓你控制心智、制止思考、壓抑情緒、擺脫身體痛感。因為只要心存抗拒,就沒有空間去接受;只要心存壓抑,日後必定浮現。冥想是讓你覺察到你的感覺來自何處、覺察到你的心智來自何處、覺察到你的負面情緒來自何處、覺察到你對情緒的反應。當你覺察到,自然就沒有太多的空間讓這些不愉快的情緒繼續活躍運作。當你不抗拒,自然就會接受;當你接受,心自然就平靜。
- 冥想無法刻意複製之前所做的冥想成果,越刻意複製體驗,越無法專心,每一次的冥想都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當你只要刻意去追求愉快的感受,就代表在抗拒不好的感受,只要內心出現抗拒,就不可能獲得平靜。
- 冥想不會改變你的情緒,只會改變你對情緒的體驗以及看待壓力與焦慮的方式。冥想是一種漸進式的心智訓練技巧,可以讓你避開讓你焦慮的慣性反應,能夠帶你進入練習正念覺察情緒的最佳狀態,甚至出現「頂空(Headspace)」。頂空是透過冥想所產生的最佳結果,是一種內在持久的平和感,讓你在生活中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夠泰然的與你的情緒共處,去保持內心的知足與平和。
五、冥想Take 10 練習技巧
(一)冥想前的準備:
- 姿勢都可以,但一開始會建議坐姿,透過最自然的呼吸。
- 找一個十分鐘內不被打擾的時間與空間。
- 建議起床後執行,可提升當天專注力並與思緒共處,設定計時器10 分鐘
(二)展開冥想:
- 掃描你全身從頭到腳的感受,在你呼吸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或器官感覺到最放鬆、舒服與自在?哪個部位或器官有疼痛、緊繃或不舒服?
- 觀察你當下的情緒感覺如何?
- 冥想沒有好外之別,也無須比較,每次的冥想都是全新的體驗。
- 起初腦海中有很多的思緒浮現皆正常,畢竟我們習慣了生活的忙碌與慣性,冥想就像捕抓一隻野馬,你想拉緊野馬就會失控,因此要試著收放收放自如,不用心急。
(三)冥想完成:
- 在張開雙眼前,不再聚焦任何事物,讓心智想忙就忙,想靜就靜。
- 把心智帶回身體坐在椅子上和雙腳落地的感覺。
- 張開雙眼起身展開一天的行程。
參考書目: Andy Puddicombe (2019),李芳齡譯,《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冊》,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