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兩岸新聞導報:司法抄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央廣】兩岸新聞導報:司法抄襲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央廣【兩岸新聞導報】採訪,

  • 「香港國安法」的指定法官陳嘉信被指控,在許多民事案件的判辭涉嫌「司法抄襲」和「廣泛整合律師的陳詞」。
  • 例如:在2021年裁定生產「黃道人雙料活絡油」的星洲藥業侵犯了「黃道益活絡油」的商標。但是被告不服上訴,指控陳嘉信法官的判辭中超過98%的內容都來自原告的書面陳詞,另外2%也沒有任何完整的句子是由陳嘉信親自撰寫的…

許律師將在節目後半小時討論司法抄襲的相關法律問題。


本集重點

  1. 法官希望透過判決跟人民溝通,判決文字也都是絞腦汁才有的心血。當法官大量採信原告的書面陳詞並引用至判決中,可以被認為司法抄襲嗎?
  2. 香港陳嘉信法官的判詞有92%為抄襲。判詞共有239段,其中221段是抄襲的,大部分為逐字抄寫,部分僅作出細微的修改,並無作出實質分析
  3. 美國第三巡迴上訴法院2004年的Bright案:司法意見是法官的核心工作成果當法院採納當事人提出的意見作為自己的意見時,法院就破壞了司法意見所服務的重要目的。即使是逐字採納當事人的建議,也必須證明它們是初審法院獨立判決的產物。
  4. 加拿大在2013年的醫療訴訟案件中,也是大量抄襲原告所提交的書狀及證物資料:法院認為司法判決不同於學術寫作,抄襲或引用他人段落不構成違法,未經許可的複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不存在不公平的情況。但如果複製到一定程度,讓一般人覺得法官根本沒有認真考慮證據和本案問題的爭點,而喪失司法公證獨立的情況,這個判決就存在著司法抄襲的問題。
  5. 美國1834年,幾乎是快200年前,就有針對「法官精神勞動的成果」能否取得著作權,官司打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談著作權保護的標的。
  6. 法院若要複製某一個判決書,也應必須說明為何要採納某一個意見以避免其思考怠惰。談法官於判決中的補充說明與後記。
  7. 如果說,司法判決非為著作權法保護的標的,人民可以自由運用司法判決。那反過來說,人民寫給法院的書狀,是否受著作權法保障呢?法院能不能照抄?
  8. 提到人民引用司法判決、法院引用當事人書狀的法律議題,那如果法院照抄下級審法院的判決呢?會不會有架空審級制度呢?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646/id/14520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6會員
371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5/04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26
知名出版人富察(李延賀)2023年返中處理戶籍後失聯,2025年被中國以「煽動分裂國家」罪判刑3年,但審判過程未公開,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司法透明問題。富察遭秘密羈押兩年,中國對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此案凸顯中共以國安名義打壓異議的操作手法,也提醒臺灣須警覺兩岸法律文化的深層差異。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平台經濟與「斜槓人生」興起,傳統僱傭關係與新型態勞務模式產生激烈衝突。 中國與臺灣針對外送員、直播主、代駕司機的法律關係出現分歧:中國透過指導案例逐步明確其勞動屬性;臺灣則以「從屬性判斷」檢核外送員是否受勞基法保障。 如何界定委任、承攬與僱傭關係,已成未來勞動法制改革的核心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