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後媽》繼母的哀傷與憂鬱–風險因子|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繼母的哀傷與憂鬱」是本書會讓我一讀再讀的章節,有經驗的人讀完後會有種「我並不孤單」的安慰感,原來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而對於還在觀望的朋友,此章節提供許多參考資料,讓你做好踏入後媽世界的心理準備。

繼母是悲傷的產物,本質上是一件不快樂的事。p1

打開這章節映入眼簾的是這句強而有力充滿負能的一句話,真的是有這麼悲慘嗎?那誰還要當後媽?誰敢踏入這個世界?

不過人生不就是這樣?沒遇到問題總抱持著許多美好的幻想,曾經的我也樂觀地想著,「我不用生孩子就有現成的多讚阿!!」、「都成年了,不用照顧寶寶多好啊!!」現在還是為自己當時的單純捏把冷汗。

「我不喜歡一直沉溺在情緒中,我不是負面的人,我是徹頭徹尾的樂觀主義者。然而,某些時候實在是任人太沮喪。」芭比特p3
我訪談過的繼母,沒有任何人告訴我,他們完全快樂,甚至沒人能做到大部分的時候沒壓力。p4

樂觀主義加上有青少年心理學背景的我也時常這樣懷疑自己,即使自信滿滿對與青少年相處超級有把握的我,也慘遭滑鐵盧! 那麼其他人呢?在這神祕的世界大家都是如何度過的呢?

然而在台灣關於後媽的支持性社團卻不多也不活躍,因此引發了我的好奇心,依內政部統計資料可發現過去十年,每年再婚人數男女各約兩萬人,十年來女性再婚人數約二十萬人,這些身為後媽勇敢的女性們,妳們在哪裡?身邊有人支持嗎?

風險因子一:孤立與疏離

「依據我的經驗,我留意到相較一般人,繼母更可能感到孤立、寂寞、懷疑自己,接著這些感受就成真。」曼哈頓精神分析師紐曼。p6
「當缺乏歸屬感帶來太大的痛苦,女性會放棄,或是變得怨天尤人,感到被遺棄。」伴侶研究者強森。p7

從我過去寫的抱怨文,不難發現自己覺得被邊緣化的跡象,最後寫的小品標題則直接定為「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的確,你的孩子終究不是我的孩子,我該如何無條件地愛他們呢?尤其是一再感受被孤立時,原本愛他們的心也早已消磨殆盡,直到放棄。

風險因子二:反芻思考

「女性孤立無援時,很容易覺得一切會這樣,都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羅琳或斯曼。p8
繼母的生活猶如恐怖的百慕達三角洲–孤立於世,導致疏離的感受與反芻思考。我們可能被海水吞沒,先前的自我消失無蹤。p9

善良是我們的本性,相信大部分的人遇到問題時都會自我反省,尤其多數後媽們一開始多是出於愛,想好好把對方的孩子視如己出,無奈太多的力不從心......

還好現在的我學會了不再責備自己,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可以決定劇情發展,不如預期時盡快找癥結點對症下藥,避免內耗太久導致傷身又傷感情。

風險因子三:建立關係的想望

我感到嫁給有孩子的男人,就像加入了邪教,我放棄正常的世界,放棄自己擁有與重視的每一件事,全心為一個為一個累人的新目標而活–其他人無法理解那個目標,那個目標卻是我的人生重心。人類是重視人際關係的動物,這種被隔開得感受會種種打擊一個人。p10
我們的先生因為沒察覺問題,或是覺得那是瑣碎小事,沒我們說的那麼重要,們會要我們算了。p11
繼親家庭是某種易燃物質:我們女人重視關係,再碰上情商沒那麼好的先生、心懷不滿的繼子女,一個不小心就會冒出熊熊烈火,一燒再燒。p11

心理學家阿德勒表示「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

對我來說人際關係很簡單,合則來不合則散,但是家人跟繼子女的關係卻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想辦法也要好好處理這一類非自願的關係,可想而知煩惱應當是更多了,且是不能逃避的煩惱。

風險因子四:矯枉過正

邪惡繼母的幽靈在我們頭上盤旋,我們身處四大的壓力之中,我們必須向世界、向自己正名,我們不是壞人,也不是虐待狂,我們其實是好人,甚至無從挑剔的完人。p12
「繼母什麼都要做到最好,人們才會覺得她們夠格。」露西爾杜.博曼博士。p14
「她們為了自己扮演的角色過度付出,全力照顧繼子女,想證明自己不是邪惡繼母,她們把自己燃燒殆盡後,心理困擾浮出水面。」加拿大精神科醫師莫瑞森、湯姆森。p15

過程中我曾試著找諮商師的幫助,想確認我是壞女人嗎?為何總是被孩子惹毛?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問題?用各種方式想證明些什麼,最後在隊友的支持下,說出心中的擔心與害怕,得到諒解後,才知道自己過度擔心了,有些問題就像婆媳問題一樣千古難解,只能對自己說:放過自己吧!

風險因子五:帶來的無力感與雙重標準

我訪談過的繼母,好幾位都提到一件相當不公平的事:繼子女被允許討厭與怨恨繼母,甚至是鼓勵,我們卻不被允許這麼做,無人理解我們受的苦。p16

風險因子六:受氣包症候群

繼親家庭的研究人員與專家,記錄下大量繼母感到冤枉的例子,證實孩子對父親的恨意與怒氣,八成會被投射到繼母身上。p17

風險因子七:丈夫不支持

當我們抱怨孩子有問題,指出他們的行為哪裡不對,或是純粹想抒發情緒,我們的先生可能火上加油,要我們「別想太多」或是「不要在意就好–《有那麼嚴重嗎?」我們已經壓力很大,感到被輕視、被無視,甚至是不重要,丈夫的這種話只會雪上加霜。p20

別想太多」是一秒惹毛我的句子,別想太多?為何不想想他們為何一而再地做出同樣的事,還要我別想太多?是他們眼白太多還是我想太多?

想讓我跳針模式開啟,講這句就對了!^0^

風險因子八:專業人士的偏見與糟糕的建議

和有孩子的男人結婚,通常會招來大倆不請自來的建議—許多建議是故意講給你聽的,通常還自相矛盾,更別提毫無用處。經過全面篩選後,我們依舊不曉得該扮演什麼角色,不清楚該怎麼做。

這也是我為何以寫作的管道抒(抱)發(怨)情緒,因為藉由寫作紀錄每個情緒的當下與自己對話,不只能梳理自己的情緒外還能找出解決之道。畢竟多數的親友沒這類的經驗,得不到適當的建議外,自己也容易成為丟垃圾一員,成了他人的負擔。

這本《變身後媽》的許多研究報告及資料都是以美國為背景,我印象中的美國人應該是熱情開放,沒想到在繼親家庭裡的後媽,也面臨同樣的煩惱,那深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我們呢?在面臨這樣情境時是如何安頓身心?還是用委屈自己的方式成就對方呢?

這本書很實用,可以從中讓我們學會少點幻想、少點自責、少點完美主義的心法,許多故事的陳述更易引起共鳴外,作者也收集了許多專業的研究資料與分析,每次遇到心情不好去翻一翻就能釋懷許多。

而我還在學習中,無法給有同樣走在這條路上的朋友給予建議或幫忙,但我能做的就是傾聽,如果你也同樣在這一艘船上,歡迎你加入專題的私密討論區,把這些委屈丟在裡面,讓我給你按個讚,彼此互相支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麻吉-avatar-img
2023/10/15
我覺得後嬤這個腳色太不容易當了,現代人連正統的媽媽都很難做好,我只能說很偉大。
蔓無目的-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5
麻吉 謝謝麻吉同理這角色 媽媽很偉大而這些女人更是需要給予支持😊
妳的思想獨立!很棒的剖析!
蔓無目的-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2
夏青青說文解字 謝謝青青的鼓勵😊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3/10/16
的確很少聽過關於支持繼母的書籍或團體,多數的親友可能也沒類似的經驗。支持蔓蔓引領這樣的閱讀和討論,讓後媽們不會覺得孤單。如果格友有相關的心得,也可以互相交流。
蔓無目的-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6
陽台觀察者 好的 謝謝觀察者這麼溫暖的回覆與支持喔😊
某個層面來說,當後媽跟領養小孩好像沒有太大的差別(?) 像是不需要自己生小孩、領養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免去照顧新生兒時期的痛苦等等;但我覺得一句「不是親生的」就很容易讓人爆炸。當後媽是一種選擇,我覺得選擇了就要去面對;但真的很難面對就是了,所以為什麼會有這個衝動?真的是讓人很難想像,我比較不站在支持的立場但覺得既然給自己下決定了,就努力的嘗試看看吧、就算失敗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不會如意的事啊😬😬😬
蔓無目的-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27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謝謝布魯斯 是的 你說的沒錯 選擇了就是要面對 這也是為何我把這內心挫敗寫成文章 跟自己對話 不然早就放棄了 拿「老娘都不缺男人了還缺你的孩子?」拿來打臉伴侶就好 哈哈。這算寫作療癒吧,寫完後其實就能知道自己在意的及需求,再跟伴侶溝通協調(吵架),現在再回來看其實只有當時的心情及情緒痕跡,已放下許多執著,畢竟「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在意太多只是無謂的耗能。所以這裡的文章是我的歷程資料庫,每次再回頭看都覺得有趣,當時怎會這麼想?不過也是真真切切的人性表現,很多人性在這個角色展現,連自己都會意外自己變成這樣的人,但都是經驗而已。說到最後,其實過不去的坎還是自己,所以這樣的文章會寫下來並公開也希望能為還在這歷程中的朋友有所支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又這樣的經驗及選擇,這是我的目的,並不是討拍文章喔。很謝謝布魯斯的同理,當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再次恭喜你迎接了美麗的新生命喔。😊
Emma Tsai-avatar-img
2024/01/18
偉大的後媽,先給妳按個讚!
蔓無目的-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8
Emma Tsai 謝謝Emma的讚!! 這一切都是讓我學會「放下」,目前進度放下快7成了 ,其他的還在學習中😁😊🙏
avatar-img
蔓's 異國手札
32.1K會員
477內容數
藉紀錄分享異國生活點滴,以覺察與整理躁動不安的靈魂,是日常隨筆也是生活碎念,期待能用不同視角看待這美麗的世界。📍NSW, Australia
蔓's 異國手札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2023/06/09
2023/06/08
在她們身上看到的是那個我不想接受、 否定的 、討厭的自己~
Thumbnail
2023/06/08
在她們身上看到的是那個我不想接受、 否定的 、討厭的自己~
Thumbnail
2023/06/05
2023/06/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繼母是悲傷的產物,本質上是一件不快樂的事。
Thumbnail
繼母是悲傷的產物,本質上是一件不快樂的事。
Thumbnail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Thumbnail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養育小孩是一件很不人性的事情。 還記得產後有長達三年的時間,不僅全身痠痛到不行,往前彎腰或往後仰都會痛不欲生,後來是自費去做了物理治療及勤做瑜伽才獲得緩解,這期間甚至也有板機指、骨盆及腳踝歪斜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是生了個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嚴重的後遺症?肯定是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覺得養育小孩是一件很不人性的事情。 還記得產後有長達三年的時間,不僅全身痠痛到不行,往前彎腰或往後仰都會痛不欲生,後來是自費去做了物理治療及勤做瑜伽才獲得緩解,這期間甚至也有板機指、骨盆及腳踝歪斜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是生了個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嚴重的後遺症?肯定是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
Thumbnail
青春年華的時候,非常害怕沒人愛我,後來又煩惱找不到靈魂伴侶,甚至嫁不出去。 母胎單身真能遇上愛?
Thumbnail
青春年華的時候,非常害怕沒人愛我,後來又煩惱找不到靈魂伴侶,甚至嫁不出去。 母胎單身真能遇上愛?
Thumbnail
要當繼母,首先第一步,就是請自動卸除童話故事與傳統思維腳本對你自己人生的影響。 「繼母心狠手辣、苛薄待人,毒死善良溫柔的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話父對繼母的角色建構,「春天後母心」說的昰春天天氣變化太大,讓人難以捉模,表示繼母的心就像天氣一樣,變化多端,難以揣測繼母下一步想做些甚麼。 知名律師呂秋遠提醒一
Thumbnail
要當繼母,首先第一步,就是請自動卸除童話故事與傳統思維腳本對你自己人生的影響。 「繼母心狠手辣、苛薄待人,毒死善良溫柔的白雪公主」是格林童話父對繼母的角色建構,「春天後母心」說的昰春天天氣變化太大,讓人難以捉模,表示繼母的心就像天氣一樣,變化多端,難以揣測繼母下一步想做些甚麼。 知名律師呂秋遠提醒一
Thumbnail
當一個人對職場有所抱怨的時候,很容易引起眾人的共鳴並加入話題討論,但假設換成一位母親對育兒的現況吐露出不滿時,結果卻很可能會招致旁人道德的嚴厲批判,彷彿當一個女人的身份轉換為母職時,她就必須要歡喜做甘願受,連一絲的痛苦感受都不能輕易表露,因為在社會與自我的期待之下,「後悔當媽媽」就像是一句禁語,只能
Thumbnail
當一個人對職場有所抱怨的時候,很容易引起眾人的共鳴並加入話題討論,但假設換成一位母親對育兒的現況吐露出不滿時,結果卻很可能會招致旁人道德的嚴厲批判,彷彿當一個女人的身份轉換為母職時,她就必須要歡喜做甘願受,連一絲的痛苦感受都不能輕易表露,因為在社會與自我的期待之下,「後悔當媽媽」就像是一句禁語,只能
Thumbnail
阿德勒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作者說:「當我們遇到優缺點與自己相反的媽媽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媽媽不只是養育孩子的角色,而是一段尋找自己且邁向人際和諧的成長之路。
Thumbnail
阿德勒曾經說過:「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作者說:「當我們遇到優缺點與自己相反的媽媽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讓我們成長的機會。」 媽媽不只是養育孩子的角色,而是一段尋找自己且邁向人際和諧的成長之路。
Thumbnail
玻璃心碎滿地..覺得自己被邊緣了是事實還是想像?
Thumbnail
玻璃心碎滿地..覺得自己被邊緣了是事實還是想像?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Thumbnail
我們的社會,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年代不可考),流行一種父母要和孩子作朋友的教養觀念,所以父不是父不是母、孩子不是孩子.... 這樣有什麼影響呢?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沒有感受到可靠及值得信任的父母親,卻年紀小小就必須當父母親的閨蜜,不是聽父親說些對人生喪志的話,就是聽母親對人生的諸多失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