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生活越簡單才能越複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道法自然,這是許多人現代人在經過繁忙的生活之後的新體悟,老子的思想是很多經歷大風大浪的領導者,在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心靈精神歸屬。說來也是有趣,作為一門思想流派,老子的中心思想並不複雜,相較於儒家規範不同場合要做些什麼,老子的理念相反的是不該做什麼,對於這些領導者來說,就算他們經歷的風風雨雨沒有如儒家那些繁文縟節的複雜,但也足夠說是千錘百鍊了,所以,對這些領導者來說,老子的思想為什麼會有魅力呢?

細想很是有趣,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所以藉著《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的分享,也整理了些自己的想法,想跟大家一起想想看何謂"道"、領導哲學以及做人思考等等。也當然,這份分享不是唯一答案更不是正確答案,而是希望藉由這份"經驗"可以號召大家,一起來思考生活智慧的邊界,就算最後大家想的結果不一樣也沒關係,重點是當開始思考了以後,就是踏上了自我修行的路。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生活越簡單才能越複雜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生活越簡單才能越複雜

說起老子就必須提起他唯一傳世的作品《道德經》,就是這本5000餘字的小書,開啟了好幾個世代的研究。在開始進入內容前,想先分享最初看《道德經》開篇時,就帶來的思想快樂:

道可道,非常道

這句話似乎是再說"道"沒辦法靠言語明說,交流"道"的人應該保持沉默,在這樣默默的交流中,兩個人領悟了本質,心領神會相視一笑,然後彼此相忘於江湖。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所有分析老子的書也都不需要存在了?

當然老子的思想不是這樣解讀,光是"道"的範圍就可以討論一個章節,但也是這第一句話把老子的核心思想給破題了: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的,越絕對的事物越容易是錯誤。這個道理也是這本書迷人的地方,透過這樣一本小小的書,把沒有絕對的道理給說清楚,完成這樣的一份挑戰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的,越絕對的事物越容易錯誤,可以這麼武斷的說是因為老子思考的主題是,也是帝王的管理統治之術,不管是對人或是對局勢,往往一些細節就會讓事情變了調,需要隨時改變處理的方式,越是僵化的制度,也往往更有漏洞會被挑戰。

越是簡單的原則,反而可以幫助人掌握越複雜的情況。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道可道,非常道?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道可道,非常道?

"道"到底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並不意味著"道"不能解釋明白,一說起來就是錯的,而是真正的道理本身就是不斷變動的一個觀念,也可以理解成"道"說的是不斷變化的局勢,不可以只用一套思維就當成萬用工具,針對不同細微的變化,要有細緻的調整。

《道德經》裡關於道的論述也是多方面的,重點是如何培養符合天之道的品性,再藉由一點點的修練向它靠近,並且付諸實踐。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或許才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要執著於"道"(唯一真理)是什麼,反過來理解它背後的內涵,然後在生活中奉行,並且在做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調整。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認識事物的話,往往會被限制住,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認識事物的話,往往會被限制住,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

老子說的"有"和"無"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生活中,我們往往過度關注"有",忽視"無",認為"無"是沒用的,其實"有"和"無"是一個整體,有"有",就一定要留出"無"來。如果全都是"有",沒有"無",那就做不了事了。所以,老子告訴我們做什麼都要留出空間,留出餘地來;空的,恰恰是有用的。

所以那唯一的真理,道,反而恰恰說永遠不要用同一個角度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態度是要思考它運作的原則,以及它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而每件事也都在變化,不可能有固定模式,甚至每個人的標準也都是相對的。在理解這個大原則了之後,看事情就會有更多的釋懷以及心懷慈悲感恩,一方面不能掌控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可能從根本就掌控錯了方向。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能跳出自己的角色來觀察身邊的事物,是一種智慧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能跳出自己的角色來觀察身邊的事物,是一種智慧

從老子看領導學

說完了道到底是什麼,接下來聊聊《道德經》的主要"用途",給領導者的建議書。《道德經》裡評價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好制度,讓組織自行運轉;而最高境界的管理目的是讓被管理者自然而然地獲得成功。像是老子思想最成功的實踐案例,文景之治,可以說漢朝剛建立,是靠著民間力量自行運轉,完成經濟復甦,自然有了力量抵抗匈奴。

不過就政治的層面來說,老子的哲學還是有所極限,像是希望統治者減少干預,社會的流動性和不安定性就會增加,但為了便於統治,老子又追求社會穩定,希望回到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狀態,但為了讓人民安穩的留下來,老子建議採取愚民政策,因為愚民容易因為簡單的施恩受到控制,但這些控制手段在現代全球化的政治環境下,沒有實現的可能。

不過把《道德經》放在現代企業運作上,反而出奇的適合,因為企業不像是國家要考慮經濟、外交等等層面,而是更注重在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上,加上現代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對於維持團體的穩定有更多自發性的認知,不會像人民一樣容易如同烏合之眾被煽動,造就組織自己運轉的可能性與合理性。所以結合《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裡面整理的主要內容也一起思考分享。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文景之治與黃老之治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文景之治與黃老之治

好的領導者,不與世界較勁,不與其他人糾纏,也不靠計謀、技巧去管理,也是因為保持不主動索取的心態,可以冷靜地觀察面前的各種機遇,客觀地分析哪個是好的,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有兩個引申的含意,第一層涵義是說在管理的體系裡,不要推行單一的標準。當下非常好的標準,情況一變有可能就會變成影響最大的亂源;第二層涵義是說,領導者塑造自己形象的時候要慎重,想做一個好的領導者,要盡量避免被人抨擊,因為把自己的品性塑造得很完美,大家就會信賴你,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先考慮大家的利益,你的利益才會最大化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先考慮大家的利益,你的利益才會最大化

領導者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在直覺和理性之間自如切換,放空自己,處理問題會更得體。老子主張領導者在管理的時候,要盡量跳脫出來原本的框架,不受自己意念的影響而下決定,而是制訂規則讓管理的系統自己運行,這可能有點反人性,但當系統建立好了之後,所有人才有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也才可以更安心的做事。

領導者也不要表露自己有崇尚某種賢德特質的傾向,不然底下的人會起爭執之心,爭奪名分、虛名或是讚賞,換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變相鼓勵人變得虛偽,也給想拍馬屁的人找了一條路。好的領導者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讓自己的心像深淵一樣,把欲望清空,就會比較好的看到世界運作的本質,心裡就會更寬廣一些,也會更包容、公平,引導底下的人就做好本分就好了。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形神合一:吃蘋果就想蘋果,走路就想著走路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形神合一:吃蘋果就想蘋果,走路就想著走路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

說完老子的領導實踐思考,再來聊聊老子的心靈雞湯,這部分也是被最多人討論的內容,但我覺得老子要說的一樣很簡單,就是"人生貴在保持初心",因為什麼樣的心態也往往鏡射出,這顆心所看見的世界。

它向世界發出什麼樣的訊息,這個世界就會向回饋什麼訊息,像是發出惡念與偏執,別人回饋給你的也是惡念與偏執;發出善念與感恩,別人回饋給你的就會是善念與感恩。這說來很簡單,但該在什麼時候用什麼的心態看事情,也要想清楚這個初心是什麼?這個思考過程需要時間去思考去沉澱。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難易是相比較出現的。有了難才顯出易來,有了易也才能顯出難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難易是相比較出現的。有了難才顯出易來,有了易也才能顯出難

思考"初心"的意義,也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老子說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刻意去作為,追求有,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追逐,但追求空就是回過頭以自己為中心,追求心安理得與實實在在。

人保持虛空的狀態,也代表更有心理的認知空間去尋求新的靈感、知識,也有更大的可能體驗到不同角度的美感,從而獲得更多的能量與靈感,或許這就是所謂"天道"的秘密。就像老子講的"五音令人耳聾",就是說人們往往希望追求美好,但如果我們一味追求這種美好,就容易干擾自己的內心,無法適應平常的生活,反而會"令人耳聾",失去做正確判斷的能力。

探索"道"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沒有任何修練方式,也不學習,只憑藉自己的本能、社會知識的話,不好的習性仍然會存在,不定時就會冒出來影響那份初心,而在關鍵的時候哪怕只冒出來一次,今後就需要做許多努力去挽回了。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如果非把內在裝得很滿再去做某件事,就沒辦法做了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如果非把內在裝得很滿再去做某件事,就沒辦法做了

不完美,才美

什麼是完美人格?邊看老子也邊想想,雖然老子總說道可道就非常道了,但我覺得還是有一個道理貫徹始終,那就是保持謙卑,不要覺得自己是別人和萬物的主宰。這句話簡單卻蘊含好多學問,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而苛求完美的人,只覺得凡事總能控制,這樣的人不了解謙卑,也往往把好事做壞。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有句說:退而求其次的才是最多的,細細琢磨這句話的意思,一方面是永遠不要想永遠的事;另一方面要接受每件事從小地方慢慢踏實的做起來,放過自己搶當第一名的執念,或許才能有所成就。

退而求其次的才是最多的,保持安穩的內心是一生需要持續進行的修練,因為最後所有人和事都會回歸自然。重點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運轉起了什麼,像是財富以及歲月,因為萬事萬物遲早都會消逝,並以再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如財富可以變成幫助人的心意,歲月可以從美貌轉換成智慧。而如果用得失心看待這些事物,只會在失去時開始痛苦,尤其當某件事停止增長之後,那就會變成無盡的痛苦與懊悔。

什麼是完美人格?或許看清生命本質的人會有吧,慾望不會隨著生活增加,對一切事物保持著觀察,知道生命的邊界與極限並且接受它,也在每件事最艱難的時候,保持前進的動力卻也不逞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小的世界
74會員
189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不小的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4/09/01
《蜃樓》是一部描繪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小說,聚焦於海南經濟特區的投資與挑戰。男主角張明舶在面對名利與道德的抉擇中,揭示了房地產行業的種種陰暗面。故事中,角色們在社會變革中掙扎求存,探索善與惡的界限,展現了人性在艱難環境中的掙扎與抗爭。作者嚴歌苓以深刻的筆觸勾勒出這個時代的豐富情感與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4/09/01
《蜃樓》是一部描繪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小說,聚焦於海南經濟特區的投資與挑戰。男主角張明舶在面對名利與道德的抉擇中,揭示了房地產行業的種種陰暗面。故事中,角色們在社會變革中掙扎求存,探索善與惡的界限,展現了人性在艱難環境中的掙扎與抗爭。作者嚴歌苓以深刻的筆觸勾勒出這個時代的豐富情感與人性光輝
Thumbnail
2023/11/16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故事,但他跟《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又有點不太一樣,同樣都是思考生存世界合理的樣子,但《使女的故事》更彰顯了女性的被壓迫。在男人更容易掌握武力的事實下,女性更容易成為被妥協的犧牲者
Thumbnail
2023/11/16
《使女的故事》是一部反烏托邦的故事,但他跟《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又有點不太一樣,同樣都是思考生存世界合理的樣子,但《使女的故事》更彰顯了女性的被壓迫。在男人更容易掌握武力的事實下,女性更容易成為被妥協的犧牲者
Thumbnail
2023/11/03
「能從眼眶姦出淚的叫悲劇,從嘴角榨出笑的叫喜劇,姦跟榨/煎跟炸的差異在於油的多寡,故事一旦太油是不能稱悲的。」
Thumbnail
2023/11/03
「能從眼眶姦出淚的叫悲劇,從嘴角榨出笑的叫喜劇,姦跟榨/煎跟炸的差異在於油的多寡,故事一旦太油是不能稱悲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在一片物欲橫流的滔滔世情中,老子主張返璞歸真。他以洞穿宇宙奧秘的智者高度,向世人揭櫫了自然之「道」才是人們所應該師法的對象,只有一如大自然「善利萬物而不爭」之無私無欲與無為,才能成就萬象萬有之「無不為」。老子哲學要以「虛其心」之深、虛、藏,達到精神上淵靜悠遊的可能。
Thumbnail
在一片物欲橫流的滔滔世情中,老子主張返璞歸真。他以洞穿宇宙奧秘的智者高度,向世人揭櫫了自然之「道」才是人們所應該師法的對象,只有一如大自然「善利萬物而不爭」之無私無欲與無為,才能成就萬象萬有之「無不為」。老子哲學要以「虛其心」之深、虛、藏,達到精神上淵靜悠遊的可能。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你說的我知「道」,都只是片面的? 如果這世界上有通往幸福的捷徑,那就是做由心而發的事情。 老子全在說「心」要怎麼被「教化」,是最早的「心理學」老師。 「道可道 非常道」,「道」是老子很重要的觀念,也因為書中沒有標點符號,歷來解釋的斷句也都不一樣。「道」是「心理學」的核心綱領。 司馬談「論六經
Thumbnail
你說的我知「道」,都只是片面的? 如果這世界上有通往幸福的捷徑,那就是做由心而發的事情。 老子全在說「心」要怎麼被「教化」,是最早的「心理學」老師。 「道可道 非常道」,「道」是老子很重要的觀念,也因為書中沒有標點符號,歷來解釋的斷句也都不一樣。「道」是「心理學」的核心綱領。 司馬談「論六經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