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派的由來:國王餅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時期的農神節。在每年12月底到的節日期間,羅馬各階層包括奴隸都可以參與慶祝。在節日開始或結束時舉行的宴會上,每個大家族都會在糕點放置「蠶豆」來決定「一日國王」,或稱「農神王子」(Saturnalicius princeps)。當選者可以在一天之內對其主人發號施令,或隨後受處死刑,或者恢復奴僕身份。這也是一種增進主奴感情和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凶日期間通過更換身份而避禍的手段。國王派切片歷史轉變:羅馬帝國轉信基督教直至滅亡後,這種傳統卻延續下來。儘管原本和天主教毫無關係,國王餅後來卻賦予了宗教含義,成為主顯節期間紀念東方三博士的傳統方式之一。但如加爾文派、路德派等更正教派就反對這種來自異教的傳統。國王遊戲:吃國王派時,有一個有趣的遊戲規則。首先,在座最年幼者要藏身桌下,由主人或年紀最長者切派,切好了一塊派就要請藏身桌下的人指定給某位成員,誰吃到派裡的小瓷偶,就是幸運的國王,而成為國王的幸運兒,不僅象徵來年一切順利,更可在現場指定一位王后,要求對方完成一個任務。「國王派」就是這麼一道在熱鬧繽紛的愉悅氣氛中,大家一起享用的傳統甜點。並且成為國王的人也就是明年要負責買國王派的負責人,傳聞以前裡面放的是蠶豆而非小瓷偶,吃到的人為了不要負責買明年的國王派就會把蠶豆直接吃下去,所以就換成小瓷偶了。(真的不想付錢,就得把瓷偶吞了XD)國王派做法:製作千層酥皮,或購買現成的酥皮,用桿棍進行塑形,桿折至約0.4公分厚度的酥皮,並且需要兩片,並可以在中間畫出至少22公分的圓形。製作杏仁奶油餡:將香草奶油餡打軟後放置一旁備用;在攪拌缸中放入奶油攪打至滑順狀態(可以沾黏至攪拌剛邊),加入砂糖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杏仁粉,混至無乾粉狀態後逐顆加入室溫的雞蛋(每顆雞蛋吸收至糊內再放入另一顆),並且全程用低速攪拌,避免繳入過多的空氣,最後再加入已經軟化的香草奶油餡進行結合,混合均勻後放入擠花袋中,室溫保存備用。酥皮與填餡:一片酥皮中央,然後在畫記的22公分園內擠上約1公分厚的杏仁奶油餡,畫記的22公分園內擠上約1公分厚的杏仁奶油餡,並且放入準備好的小瓷偶,再將另一片酥皮覆蓋其上,用手指壓合兩塊酥皮,並注意不要壓到杏仁奶油餡,最後將此塊酥皮夾餡反面放置鋪有烤紙的烤盤上。派餅形狀畫製:使用約28公分的圓壓製記號,並沿記號切下圓形的派餅,多餘的酥皮剝離,用小刀的刀背沿著派皮外圈斜45度角向內擠壓,進行兩塊酥皮的雕花與黏合,最後在表面刷上一層蛋液後進冷藏讓蛋液乾燥。繪製國王派花紋:取出冷藏後的派,再刷上一層蛋液,之後在中心畫上記號,沿著中心點向外畫出弧線放射狀,在線條中插出三個氣孔。烤焙:溫度175至180度c(隨烤箱調整)烤焙時間約25至35分鐘。第一次製作心得:因為在壓合兩塊酥皮時,不小心壓到部分杏仁奶油餡,所以導致杏仁奶油餡在烤焙過程中流出,導致國王派的形狀不是工整的圓形,希望下次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