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我的熱情【入門-進階到登頂】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尋找自我的熱情

尋找自我的熱情

不管是生活中或是職場裡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不同性格的人與人之間相處模式不盡相同。我常思考,是甚麼樣的經驗形塑出這樣的我?如此的性格又是怎麼造成的?

學生時期每個人都是在差不多的環境中成長,能比較的僅止於課業而已,本科系能力最好的學生在其他方面也許沒能這麼好,就好比團隊合作能力、事情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這些軟實力開始工作後才會更加被彰顯出來。

出了社會後更多的是與自己比較,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每個人的速度不同,儘管保持好自己的節奏步調就行了,也許途中會被他人所影響,但我總相信自己有自己的賽道要走。


第一個師傅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小就聽過這句俗諺,強調自我修行自我學習的能力。雖說後天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流派更是至關重要的基礎,遇到的第一個師傅會深深影響自己做事的方法態度以及面對問題該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認為在什麼樣環境中遇到什麼人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登山冒險
我的父母在約莫十年前開始進入專業登山的領域,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深受他們的影響,在2019年登上了我的第一座百岳「郡大山」,對於有在登山的人來說郡大山算是不困難的山頭,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可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還記得登頂時感到非常吃力。直到我開始認真登山後,相關的知識技巧才越來越成熟。

父母上山時為了要節省時間跟瓦斯,早餐基本上是不開火且吃得很簡單,他們常說:「要吃好料的下山在吃就好,在山上簡單吃就行了」,因此我上山基本上三餐都吃得很簡單,主要都是乾燥飯還有麵包而已,通常不會花太多心力去想每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尤其是早餐為了要趕時間通常只有吃餅乾加上前一天泡好的奶茶。有的人會在山上好好享用每一餐,相對的就會壓縮到時間,不過這就是流派的不同,端看每個人怎麼想得而已。

我想這就是遇到的師傅跟環境形塑出我這樣的想法。


工作的差異化
做了兩份工作都是在中型規模的公司,對於工作我總是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前兩年換了新主管,這個主管一直都是在有規模的上市企業上班,輾轉來到我們公司成了我的上頭。

一來到公司就立刻感受到她與其他人的差異,對於細節以及分工她會要求得很明確,也很注重不同部門之間的流程分級,主管認為公司很扁平化沒有制度會有很多衍伸的問題出現。

規模小的公司的確會有很多制度上的矛盾,每個人要扛的事情也會較多,必須很快速的讓公司、組織、產品、專案迭代換新才能前進,因此很常在做事的邏輯或是深度不夠確實。

這也難怪為甚麼會有些人喜歡剛畢業的白紙,因為在公司蹲了一陣子後,面對問題的態度做事情的方法都會有所影響。


形塑自我

不管生活、工作、運動、自我實現....不同遭遇慢慢成就出現在的我,除了上述的兩個例子外還有很多很多,過去的已經是過去式了,那麼未來是否能改變呢?我的想法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要願意主動改變調整,而不是被動等待。

熵增模式
讓自己處於熵增的狀態,才能夠接觸更多事物,每當我困惑的時候都會想起這個定理,將自己處於熵增的狀態,才會讓了無新意的生活有點波瀾。對我來說每天都是一塵不變的話那不管再過多久也都是一樣,應當將自己時時保持開放的心胸盡量接觸不同事物,才有機會展開新的可能。


幸運表面積
老高所講的主題「幸運」引起非常多討論,有興趣的人點及影片可以看到更多。

結論來看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運氣,才有可能抓住更好的機會。

那麼要如何增加自己的運氣呢?裡頭講到必須多開闊自己的視野,要往水平發展多與人交流,正如上一段所講的熵增概念相同,將自己放置於各種不同環境中,即使水平不足也更能夠被看見。

幸運表面積是Jason Roberts所提出的概念,D x T = L 除了努力工作以外讓更多人知道你的想法更能夠增加運氣,建立個人品牌,寫部落格,製作youtube影片...都是訴說的一部份,這也是我寫作的其中一個原因。

raw-image

尋找師傅

尋找師傅也是形塑自我的一個重要步驟,每當進入一個領域時我總是喜歡以該領域最頂尖的人為目標去模仿,在無形中對方就可以初步成為我的師傅,再更深入研究後可以接觸到不同厲害的人,有了實際接觸後更有機會拜對方為師。拜師似乎有點嚴肅了,但起碼有問題都可以與對方討論。

在我初步接觸區塊鏈時,都是以線上自學為主,之後認識了一些人我有問題時會直接發問,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是我學習最快速的時候,甚至有機會做到不同案子讓我有了兼職機會,這是一開始想不到的事。


新的領域新的世界,面對人生課題還有很多該努力加強的部分,​我想這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挑戰直到登頂為止。

思考、改變、調整我想未來還會有很多事情發生,面對不停變換的世界人生才有意思。

avatar-img
12會員
10內容數
山不僅是高聳入雲的地標,更是我們對自然的熱愛與探索的起點。從山腳涓涓溪水,到高峰巍峨壯觀,每一寸土地都蘊藏著台灣的自然故事與文化。不只分享登山技巧和知識,更是一段段與山共舞、共唱的旅程紀錄。 一同探索這片山林的秘境,從每一片葉子、每一顆石頭,到那雲霧間隱隱約約的山巒,讓我帶你深入山林的魅力,體驗大自然的故事和神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山嶼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文章提到Naval Ravikant發表的推文上半部,主要講述到個人品牌、財富、獨特的知識的重要性,還沒讀過的可以先點以下連結進去,接下來是下半部的敘述。 "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阿基米德 “Give me a lever lon
Naval Ravikant是印度裔的美國企業家、投資人,是AngelList的共同創辦人、董事長兼前執行長,成功投資了Twitter、Uber、Notion等知名公司。 Naval Ravikant在許多領域上都有深刻的見解,哲學、商業、技術、人生觀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曾在推特上發表過...
不管是電商行銷或是社群媒體,都需要有吸引人的設計圖文才能打動受眾。無論你是社群媒體達人、創業家、自媒體、文案寫手還是藝術家,Adobe Express都能為你提供無限可能。人人都能用它來打造引人注目的設計、精美的宣傳材料,甚至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Adobe Express都能成
上一篇文章提到Naval Ravikant發表的推文上半部,主要講述到個人品牌、財富、獨特的知識的重要性,還沒讀過的可以先點以下連結進去,接下來是下半部的敘述。 "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阿基米德 “Give me a lever lon
Naval Ravikant是印度裔的美國企業家、投資人,是AngelList的共同創辦人、董事長兼前執行長,成功投資了Twitter、Uber、Notion等知名公司。 Naval Ravikant在許多領域上都有深刻的見解,哲學、商業、技術、人生觀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曾在推特上發表過...
不管是電商行銷或是社群媒體,都需要有吸引人的設計圖文才能打動受眾。無論你是社群媒體達人、創業家、自媒體、文案寫手還是藝術家,Adobe Express都能為你提供無限可能。人人都能用它來打造引人注目的設計、精美的宣傳材料,甚至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Adobe Express都能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吃同一鍋米飯長大的兄弟姊妹,也是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善惡造化也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不是擁有多優秀的學經歷,多少的不動產和股票,而是擁有智慧判斷是非,判斷人生價值,造福自己的餘生和來生。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老先生,年輕時工作勤奮,中年之後白手起家,晚年造就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出社會後歷經不到三年的辦公室生涯,我似乎看到了奮鬥對我的深淵,恰如其分地編織出一種對未來深深的反擊。我意識自己寄託於未曾擁有的事物上,尋求達成未知的目標時,成為價值本身。追求的過程也稱得上是一種幸福,只是我忘記了自己。
11/10/2018 同好   每次行程中,總會安排自我介紹。 除了讓彼此認識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 讓彼此能找到同好。   這次,在某一航段,就和一位團員聊起桌遊。   當然也會遇到登山界的前輩。 這次還遇見了兩位。 聽他說出口,就是登山人才懂的術語。 我就明白了。 登山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Thumbnail
29 歲,看似是一個該追求穩定工作與生活的年紀,魯蓓蓓卻在這時做了轉職的決定,放棄了光鮮亮麗的企業講師工作,投入了山的懷抱,成為一名登山嚮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勇敢做出轉職的決定,踏上未曾探索過的人生道路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利用自己創造的格言來激勵自己,逐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文章中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強調因應挑戰與恐懼的重要性,探討各種格言背後的意義,以及積極的態度對於面對挑戰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亦提及了臺灣奧運選手力求盡力的態度,期望對讀者具有啟發意義,鼓舞讀者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吃同一鍋米飯長大的兄弟姊妹,也是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善惡造化也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不是擁有多優秀的學經歷,多少的不動產和股票,而是擁有智慧判斷是非,判斷人生價值,造福自己的餘生和來生。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老先生,年輕時工作勤奮,中年之後白手起家,晚年造就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出社會後歷經不到三年的辦公室生涯,我似乎看到了奮鬥對我的深淵,恰如其分地編織出一種對未來深深的反擊。我意識自己寄託於未曾擁有的事物上,尋求達成未知的目標時,成為價值本身。追求的過程也稱得上是一種幸福,只是我忘記了自己。
11/10/2018 同好   每次行程中,總會安排自我介紹。 除了讓彼此認識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 讓彼此能找到同好。   這次,在某一航段,就和一位團員聊起桌遊。   當然也會遇到登山界的前輩。 這次還遇見了兩位。 聽他說出口,就是登山人才懂的術語。 我就明白了。 登山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作者講述了自己過年和朋友一起爬山的經歷。在旅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路上的守護和引導,並透過這個過程看到了自己。作者分享了攀山時的困難和趣事,並在結尾分享了這趟旅程給予她的啟發。
Thumbnail
29 歲,看似是一個該追求穩定工作與生活的年紀,魯蓓蓓卻在這時做了轉職的決定,放棄了光鮮亮麗的企業講師工作,投入了山的懷抱,成為一名登山嚮導。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勇敢做出轉職的決定,踏上未曾探索過的人生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