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舒適圈的感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因為太忙而沒有進行創作,因為剛轉換職涯而需要花很多的心力在工作上面,而且之前是以日更的形式來寫文章,其實消耗有點大,但也因為堅持了很常一段時間,大概是四個月,所以至少知道自己是一個能夠寫作的人,而且寫作對於我的人生確實有很大的幫助,目前是還不能當飯吃,但也賺到了一點點微薄的稿費。

突破舒適圈的感覺

突破舒適圈的感覺

近期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我從工程師跳到了主管的階層,慢慢也習慣了這個角色該要有的樣子,從做事的方式到談吐甚至是穿著等等,默默地都發生了改變。對於以前主管或老闆做出的決策,也慢慢地了解了原因。當然有些人做的決策,我認為還是有錯誤的地方,但我也體認到,會做出錯誤決策的主管,往往自身能力是不足的,因為每個主管都想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要能夠做到卻是一種考驗,因為要考慮的面相太多,有點像是在下一盤棋,到底是要犧牲哪一卒才是正確的沒人能保證,而且棋手無回大丈夫,一旦做了決定就沒有辦法回頭。

做對決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當一個主管或是老闆就是要不斷地做對決策才能夠成功,我體認到在管理一個團隊的時候沒有辦法一步登天,需要連續做對很多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不公平的是,做錯一件事扣的分數,與做對一件事加的分數往往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如果做對了一個決定可能分數是×1.05,透過不斷地成功,才能夠加成出大成功。但如果犯錯就不一樣了,犯了一次做可能就會扣30分,所以做對一件事情與做錯一件事情所得到的後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發現當了主管之後注定是孤獨的,除非是跟你不同公司的人,不然你會發現以前跟你很友好的同事,正當他們聊天聊的興高采烈,但你經過的時候,他們就會安靜下來。一開始會覺得很落寞,但久了也只能習慣,因為這好像就是必要的過程,但取而代之的會建立起更好的人脈。

在跟不同專業的人合作的時候,一開始還是要有一定的頭銜來支撐,才會讓對方更願意與你開始合作,當然要合作得長久,還是要建立在彼此的信賴之下。但是如果一開始的頭銜就不對等的話,我想這個合作也很難開始了。

在多與各類專業的人士合作之後,你的人脈會節節攀升,認識的人也會跟以往不同,漸漸地可能會會發現,以前在你身旁跟你要好的同事與你的思維漸行漸遠。

總之要成為一位主管,是對人生很大的挑戰,你會需要克服自己很多的弱點,因為如果沒有克服這些弱點,將經不起市場的驗證。很多人在成為主管之前,可能覺得自己很厲害,認為自己的主管做事情都沒有經過大腦,但是當你真正成為主管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要考慮的面向其實很多,所謂你現在認為對的事情,或許在主管的眼中對他並沒有任何的幫助或好處,只要事情能夠完成就好了,所以當了主管之後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等都會重新被塑造。雖然很辛苦,但是卻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我的年紀與我的下屬相當,所以在主管與下屬之間的界線拿捏這件事情上面我思考了很久。後來我認為,主管跟下屬之間還是要有適當的界線。當然,如果真的這樣做,可能會感覺到有一點寂寞,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有工作的夥伴來互相扶持,那如果主管跟下屬之間是好朋友的狀態,感覺工作起來會比較開心一點。 但是我看到別人真
最近其實比較了很多領導人的風格,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的領導風格都跟我不一樣。 那其中有一種是自己非常地認真,然後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當然這種領導風格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蠻有效的。因為本來那些事情本來都沒有人要做,但是他一肩扛起來,那當然他自己的成長也會非常的快,然後整個團隊裡面要做的事情都會被完成
當了主管以及部門經理也已經三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對於選人以及用人的標準有了很大的變化,跟我以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分享一下最近實操的心得。 雖然我沒有真正地進行人事的異動,但是這段時間我也開始清楚了以後如果要請人,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篩選標準。畢竟如果請到不對的人,對於勞方跟資方其實都是一種折
最近意識到了團體文化的重要性。因為目前剛進入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有著自己既有的文化,而且我覺得這個文化裡面有著不好的特質,感覺是前人沒有特別建立所導致,所以這個團體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想當然不會很好,因為文化要建立需要領導者的推動,這一點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吧。 因為目前我擔任的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
在職場上傳遞訊息,通常用的就是line以及email,應該很少人用紙本的書信了,如果像是公文這種寫的都不太算是訊息,而是大家已經約定好的事情,這類訊息傳遞的藝術在於事前的溝通以及事後的溝通,這篇文章就不討論了。 跟同事之間的哈拉大概也沒有甚麼藝術性,反正就是聊的來的人就聊,聊不來的人就不用聊,只要
最近剛面臨到了工作的轉換,轉換的初期感覺到了一堆事情冒了出來,因為必須要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不僅要把前面的事情收完,還要開始擔心後面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做,所以代辦清單又開始多了起來,壓力也大了起來。 在之前的工作裡面其實做的還算輕鬆,雖然要在外縣市工作,不能每天在家,這可能是最累的部分。但是因為
因為我的年紀與我的下屬相當,所以在主管與下屬之間的界線拿捏這件事情上面我思考了很久。後來我認為,主管跟下屬之間還是要有適當的界線。當然,如果真的這樣做,可能會感覺到有一點寂寞,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有工作的夥伴來互相扶持,那如果主管跟下屬之間是好朋友的狀態,感覺工作起來會比較開心一點。 但是我看到別人真
最近其實比較了很多領導人的風格,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的領導風格都跟我不一樣。 那其中有一種是自己非常地認真,然後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當然這種領導風格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蠻有效的。因為本來那些事情本來都沒有人要做,但是他一肩扛起來,那當然他自己的成長也會非常的快,然後整個團隊裡面要做的事情都會被完成
當了主管以及部門經理也已經三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對於選人以及用人的標準有了很大的變化,跟我以前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就分享一下最近實操的心得。 雖然我沒有真正地進行人事的異動,但是這段時間我也開始清楚了以後如果要請人,應該要有什麼樣的篩選標準。畢竟如果請到不對的人,對於勞方跟資方其實都是一種折
最近意識到了團體文化的重要性。因為目前剛進入一個團體,而這個團體有著自己既有的文化,而且我覺得這個文化裡面有著不好的特質,感覺是前人沒有特別建立所導致,所以這個團體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想當然不會很好,因為文化要建立需要領導者的推動,這一點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吧。 因為目前我擔任的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
在職場上傳遞訊息,通常用的就是line以及email,應該很少人用紙本的書信了,如果像是公文這種寫的都不太算是訊息,而是大家已經約定好的事情,這類訊息傳遞的藝術在於事前的溝通以及事後的溝通,這篇文章就不討論了。 跟同事之間的哈拉大概也沒有甚麼藝術性,反正就是聊的來的人就聊,聊不來的人就不用聊,只要
最近剛面臨到了工作的轉換,轉換的初期感覺到了一堆事情冒了出來,因為必須要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不僅要把前面的事情收完,還要開始擔心後面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做,所以代辦清單又開始多了起來,壓力也大了起來。 在之前的工作裡面其實做的還算輕鬆,雖然要在外縣市工作,不能每天在家,這可能是最累的部分。但是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也許你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你真的學進去了嗎?能不能運用這些知識達成目標呢?真的有辦法運用到生活或工作中嗎? 看到很多人在網路上討論「輸出」妙用,也讓我思考這樣真的可行嗎? 輸出能鞏固學習的知識、輸出能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因為想要很好的輸出是需要「長期」花額外時間去練習
Thumbnail
優於預期的服務業數據,強化對聯準會 (Fed) 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的臆測,在美債殖利率續攀升之下,美股延續 9 月開局的低迷走勢,道瓊指數周三 (6 日) 再收跌近 200 點,標普 500 指數跌破 4500 點,以科技股為重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挫逾 1%,連續三個交易日收黑。
舒适圈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安逸而熟悉的地方,但是只有当我们跳出舒适圈,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本文将为你揭示突破舒适圈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经验,助你走出舒适圈,迎接生活的精彩。 什么是舒适圈? 舒适圈是指我们习惯于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
Thumbnail
2022年即將過去,翻翻這一年的日記我發現自己做了許多突破舒適圈的決定。我結合職場專業技能和個人興趣當作自己的自媒體主題。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 2022 年,我在經營自媒體上做的 3 個決定。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掛在心上、想去做又還沒有實現的?而又是什麼阻礙了你去實現它呢? 美國神話學家坎貝爾曾說:「你害怕進去的洞穴,藏著你夢寐以求的寶藏。」 阻礙了大多數的人去追求理想的是恐懼。恐懼會使人停留在原地、待在舒適區裡面。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去實現夢想,就必須去理解恐懼是如何來的。理解了它,你才
Thumbnail
3. 重要的是去建立以下這種人脈: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可以一同推進工作、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而且會有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這是「雙方都得益的合作關係。」(《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51)。 4.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呈上文,沒錯,我改標題了~ 想看重點可以拉到最下面,我有總結,中間的文章只是在分享我目前的經歷 正文 舒適圈是一種很恐怖的狀態,他會把你拘束在某一個看似可以一直恆定下去的地方,但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不會變化的只有變化本身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意外的到來,也不知道,公司什麼時候倒,更不知道在你什
Thumbnail
突破舒適圈為什麼一定要很狼狽?能不能很從容呢?|過著「別人的生活」不怎麼樣版本,或許是一切問題所在啊!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也許你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你真的學進去了嗎?能不能運用這些知識達成目標呢?真的有辦法運用到生活或工作中嗎? 看到很多人在網路上討論「輸出」妙用,也讓我思考這樣真的可行嗎? 輸出能鞏固學習的知識、輸出能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因為想要很好的輸出是需要「長期」花額外時間去練習
Thumbnail
優於預期的服務業數據,強化對聯準會 (Fed) 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的臆測,在美債殖利率續攀升之下,美股延續 9 月開局的低迷走勢,道瓊指數周三 (6 日) 再收跌近 200 點,標普 500 指數跌破 4500 點,以科技股為重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挫逾 1%,連續三個交易日收黑。
舒适圈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安逸而熟悉的地方,但是只有当我们跳出舒适圈,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本文将为你揭示突破舒适圈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经验,助你走出舒适圈,迎接生活的精彩。 什么是舒适圈? 舒适圈是指我们习惯于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
Thumbnail
2022年即將過去,翻翻這一年的日記我發現自己做了許多突破舒適圈的決定。我結合職場專業技能和個人興趣當作自己的自媒體主題。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 2022 年,我在經營自媒體上做的 3 個決定。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掛在心上、想去做又還沒有實現的?而又是什麼阻礙了你去實現它呢? 美國神話學家坎貝爾曾說:「你害怕進去的洞穴,藏著你夢寐以求的寶藏。」 阻礙了大多數的人去追求理想的是恐懼。恐懼會使人停留在原地、待在舒適區裡面。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去實現夢想,就必須去理解恐懼是如何來的。理解了它,你才
Thumbnail
3. 重要的是去建立以下這種人脈: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可以一同推進工作、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而且會有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這是「雙方都得益的合作關係。」(《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51)。 4.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是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與『活在當下』做平衡。」 從 Instagram 離職 — 突破自我舒適圈 探索自己,過程本身就是答案 真誠面對每段遇到的愛情 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專注於現在 .
Thumbnail
呈上文,沒錯,我改標題了~ 想看重點可以拉到最下面,我有總結,中間的文章只是在分享我目前的經歷 正文 舒適圈是一種很恐怖的狀態,他會把你拘束在某一個看似可以一直恆定下去的地方,但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不會變化的只有變化本身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意外的到來,也不知道,公司什麼時候倒,更不知道在你什
Thumbnail
突破舒適圈為什麼一定要很狼狽?能不能很從容呢?|過著「別人的生活」不怎麼樣版本,或許是一切問題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