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的工作單位也即將滿一年,想起剛轉職時的前半年,只能苦笑帶過。並不是遇上太難的業務,也不是同事不好相處,更沒有瘋狂的加班,那麼那些苦是不是自找的?
在前一份工作時,雖然不是什麼高階主管,但在工作上仍有不少的話語權,基本上只要準時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工作過程並不太會遭遇干涉,更遑論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我也認為這是一個能獨立作業的員工該有的基本表現。而這樣的作法反而在新的單位屢屢碰壁。
那些不再一樣的日常
每一件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向上稟告,每一個決定都不再是自己的決定。有著承辦人之名,卻無權決定任何事。又恰逢主管機關的人事變動以及總總不熟悉的業務疊壓,即便參考單位過去的作法也在換了主管以後變得不通用。然這些不也只是工作中的蒜皮雞毛,不足掛齒。 可能我最不習慣的是那遙遠的臆測,永遠在猜想著長官要的是什麼?活動可能會被放大檢視的地方,學習如何擔任稱職的甲方(壓榨廠商!?),當不合理變合理成為現實,你只能學會接受,然後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換位思考。
說到底,我的做事方式跟單位不同。我習慣將問題思考後內化,然後試著自己去解決,如果最後不行或失敗了,或是真的不明白,我就一定會去請教他人。而單位的作法卻是要每個人都去處理同份案子,各抒己見,好處是可以找到盲點或是補足不足之處;壞處是每個人都看,但不見得每個人對活動的方向有相同程度的理解,所以容易把活動塞得很滿,什麼都想要,成了四不像。另外時間也容易被拉得很長,導致往往一個很基本的資料,最少都要花上一週的時間作業,我想在一般正常的企業裡肯定是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的。
由於做事方式不同,導致前期的溝通有一定程度的卡關,我受不了繁文縟節的慢進度;主管也覺得我只是想完成事情,而沒有想把事做好。也許是脫離了新鮮人太久,竟忘了向上溝通如此重要。以為對方會理解自己是我自己的謬誤。
衝突來自你還不被信任
現在我的作業方式仍保有自己的風格,但跟單位的溝通卻順暢許多,我才發覺其實是因為我在還未被對方認可時,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執行,但在對方看來,或許我就像是隻脫韁野馬,不受控制。在一開始就留下了這樣的「負面形象」,之後就很難翻身,做什麼,錯什麼。
雖然最後是用我的執行績效獲得了一定的肯定,但我也學到了一課,面對不同工作風格的差異,你應該先接收下對方的需求,從過程中找到對方在意的那個點,再藉由一次次的工作實績,慢慢建立你在對方心中的信用感,即早存滿了信用存摺,我想你就能用更自在的工作模式去面對工作上的總總課題了。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可以幫我點個讚、愛心,
也歡迎追蹤我,希望能夠陪你一起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