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尼采是獨角鯨》試讀心得

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探討「人類思考本質」的書,不論是比較人類與動物認知模式的差異、或是分析人類智力發展的起源與過程,以及:好的「為什麼」是如何帶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錯誤的因果結論和人的天性,又是如何發生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這些對於平時喜歡思考、喜歡對世界保有好奇、喜歡對周遭所發生之事物主動提問「為什麼」的族群來說,會感覺特別有趣且耐人尋味;而書中所提到的知識與相關理論也不會艱澀難懂,所舉的例子也非常生活化,使人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來源與依據,且更容易與生活作連結。

 

過往較少涉略像這樣的內容主題,當看到書名,對這本書第一直覺的聯想是:「大概是在探究尼采的哲學思想吧?」但又好奇為何要假設是隻「獨角鯨」,試讀後才理解,書名所代表的意義是:如果尼采不像「人」一般思考,那他的思想與著作就不會問世;那或許就不會導致納粹大屠殺等戰爭的發生(儘管非本人意願,卻間接造成了撼世的影響,就如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故事一樣)。

 

如果再追根究柢,就應該先討論「為何人類喜歡問為什麼?」(思考的本質),而在問為什麼「之前」,又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導致我們想去問「為什麼」?是什麼促使人類主動想了解事物背後的「關聯性」與「因果連結」?(而不是像隻動物一樣,對於所接受到的刺激,單純地作生存本能上的反應)

 

 

因此,書中最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章所討論的主題。

 

 

因本身有修讀過教育心理學,對於行為主義(操作制約)的理論與實驗也相對熟悉,也就是說:動物是否要從事某行為(如拉繩、如聽到鈴聲就跑過來),本能上便是依據知覺─運動的回饋來決定的(沒有掉落東西時就不去操作,若每次拉繩每次都掉落,則加強行為的發生)。這是透過反覆行為而得出的聯想和學習,而不是基於對繩子「連通性」的「洞察」或因果知識。

 

但人類卻可以,人類既可以像動物一樣,依據過往經驗「聯想」灌木叢後的聲響可能來自於熊,也可以想像出那可能是一顆隕石從天而降──儘管那是我們從未經歷過、只依靠抽象理解的事物。

 

人有許多富於想像的知識,也擅於運用這種無邊無際的「可能性之網」,這種想像技能被描述為「創造多個互相套疊的心理場景的開放式能力」,其中有大部分對我們永遠不會有任何用處──有些根本不會發生、有些與生活毫無連結、甚至有些還可能是杞人憂天,卻是我們身為「為什麼專家」的命脈,因為它們幫助我們想像出無數辦法,來解決我們遇上的各種問題,促成了生活上的改善、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但有正面的影響,也就有負面的。

 


書中所分享的反面例子,如今也常見於我們的生活周遭,那就是:各路偏方和治療方法。其實有很多病灶的原因、偏方的療效,都尚未經過嚴謹科學和醫學臨床的證實,就被以訛傳訛,尤其現在網路的進步,使資訊能夠輕易且迅速傳輸,為了吸引目光和點擊的內容農場文章大量出現,更加速了這種錯誤「因果結論」的產生,讓我們的「為什麼」,更容易得到錯誤的結論。這也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真確》這本書,裡面有提到認知上、歸因上、資訊判讀以及邏輯推理時,各種常見的謬誤。也不得不讓人省思,在這個每天資訊與刺激皆過量的世代,即使我們擁有這項「智慧」的天賦,也要避免一昧被動地接收外界大量的資訊,更加需要透過主動積極的思考,在這快速變動的社會中有意識地生存。


Amity晨晨 / IG:yi_ruuu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閱讀分享 #書評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it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世界冰河融化後,洪水淹沒各個城市,曾經的摩天大樓幾乎都化為泡影。在這個彷彿「末日世界」般的首爾,昔日繁榮早已被洪水無情吞噬,那麼存活下來的這一群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生存?又該如何釋懷記憶中的美好和悲傷? 這本書是以2057年這個未來時間點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透過孩子與大人這兩個不同角色「探索未知」
閱讀前的想像 是一本關於書店的書,也許是主角會遇見來到書店中各式各樣的人,聽著他們述說形形色色的故事,以及不同的人生體會,從而激盪出嶄新的啟發。 閱讀時的共鳴 因為人生不具有意義,所以才需要各自找到意義。
當世界冰河融化後,洪水淹沒各個城市,曾經的摩天大樓幾乎都化為泡影。在這個彷彿「末日世界」般的首爾,昔日繁榮早已被洪水無情吞噬,那麼存活下來的這一群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生存?又該如何釋懷記憶中的美好和悲傷? 這本書是以2057年這個未來時間點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透過孩子與大人這兩個不同角色「探索未知」
閱讀前的想像 是一本關於書店的書,也許是主角會遇見來到書店中各式各樣的人,聽著他們述說形形色色的故事,以及不同的人生體會,從而激盪出嶄新的啟發。 閱讀時的共鳴 因為人生不具有意義,所以才需要各自找到意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為什麼會這樣?》...有些失望--我以為能獲得對於生活問題的解決辦法,但作者實際上只是把一堆研究結果堆起來給你看而已。本書的結論可以用一句概括:我們生活中經歷的成功或失敗,不只取決於自身的優異或缺乏,人類的行為和性格,來自於基因、微生物、激素、神經傳導物質和環境等…交互作用。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我,為什麼會這樣?》...有些失望--我以為能獲得對於生活問題的解決辦法,但作者實際上只是把一堆研究結果堆起來給你看而已。本書的結論可以用一句概括:我們生活中經歷的成功或失敗,不只取決於自身的優異或缺乏,人類的行為和性格,來自於基因、微生物、激素、神經傳導物質和環境等…交互作用。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