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在博客來的書評數有近 50 篇,本來我是很期待這次的閱讀體驗,閱讀後感到失望,後續回去看才發現,出版社巧妙地提供了不少人前五章的試閱機會,有爭議性的都藏在後半段並有部分未翻譯。
作者主張在這個高壓力的年代,應該盡可能讓自己「遲鈍」些,才能避免傷害、降低內耗並維持健康。
日本人很重視察顏觀色的能力、擔心不和群,故有一個詞叫「讀空氣」,連拒絕也都委婉。不果也正是如此,讓我跟擔心這本書中教導男性追求女生的方式,因為女人是善於逃跑的生物,所以男人需要鈍感力、不要害怕被反覆拒絕。
日本女孩兒啊,麻煩賞對方一巴掌且立刻報警。這時候你需要武士道精神。
渡邊淳一主張女性之所以強大就在於鈍感力,因為在其行醫職涯中有女性流出的血超過失血標準上限仍能存活,天生脂肪厚且習慣經痛,故不畏寒冷與產子劇痛,當稚兒需要哺乳時,也不介意在公開場合袒胸露乳(原文用了「放蕩」一詞)。
我認為這裡最糟糕的部分在於,單一女性失血過多能存活,並不表示所有女性都能承受過量失血。女性並非天生遲鈍,而是因為生理構造不得不習慣與接受流血和疼痛,是一種因為反覆刺激、反應疲累不得不接受的「去敏感化」過程,因為如果對此過度反應就無法生存下去。
公開哺乳並非是單純無視於他人,而是為避免嬰兒持續哭鬧,不得不為而之的行為。
這本書更多是「精神喊話」要高敏感族群不要那麼敏感,卻沒有提出實際要如何執行,僅流於反覆舉例。但是例子中卻又存在相互矛盾。例如說女人遲鈍,卻又因為嗅覺靈敏從而發覺丈夫的出軌,進而導致婚姻破裂。
但是平心而論,赤誠的婚姻在丈夫出軌那刻早就破裂了吧,怎麼會歸咎為過於敏感的嗅覺呢。
我不想直接地貼上一個厭女的標籤,但是我看到社會強加給女性的責任與壓迫,只能說年代背景有著巨大差異。
我認為或許作者太想宣傳「鈍感」的好處,並強調其必要性。
但世間事物多是一體兩面,如果無法去察覺周遭的細微變化,或許也就無法成為一名作家,以纖細的文字描繪出幽微人心。
過於鈍感的主管或許無法意識到下屬的壓力,進而導致離職率與表現不佳,但高敏感的主管或許可以察覺該點,提前做出調整。不論敏感或是鈍感都是一種性格,無分優劣端看我們怎麼使用。
醫學中有個對抗過敏疾病的療法,叫脫敏治療或過敏原免疫療法(desensitization/specific immunotherapy)。是刻意在皮下注射過敏原,進行免疫忍耐。使身體產生阻礙性抗體和抑壓性 T 細胞,當患者對過敏原的敏感反應日益減少時,症狀也得到舒緩。
所以或許,這是必然的過程,該煩惱就盡情地去煩惱。
Brad Bushman做過關於憤怒的負面情緒相關測試,如果我們選擇沉浸於情緒中大肆發洩,甚至破壞實體時,思考能力是被綁架的,甚至往往容易越陷越深。透過冥想、細數關心你的人,或其他轉移注意力的行為,反而能讓大腦冷靜下來。
與其否認自己的感受,到不如習慣並接受他,當感知到壓力、緊張時,不如告訴自己「嘿,我知道這是個挑戰,試試我能做到哪裡吧。」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內容,喜歡這次的分享,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也歡迎分享閱讀心得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