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首會愈來愈少?

2023/11/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部首,即是「一部之首」,是按着字形的關聯性來為漢字分類的方法。主要歸納漢字中有相同部件的字,取一個具代表性的字作為一部之首去統括整組字。一般都認為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最先以部首分類漢字的字書。

《說文解字》中有五百四十個部首,用的是「始一終亥」的排序法,第一個部首是「一部」,因為漢代人相信萬物都是由「一」化生出來,「一」便是最終極的起點。最後一個部首是「亥部」,「亥」是最後一個地支、十二時辰制中最後一個時辰,象徵終結。

後來歷代省減部首數量,到了明代《字彙》和清代《康熙字典》就只剩下兩百一十四個部首,並改用筆劃排序法,筆劃少的在排前面,筆劃多的排在後面。由於筆劃排序法方便讀者檢索,故此一直沿用至今。中華民國教育部所編的《異體字字典》繼續使用兩百一十四部首,而徐中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則删減成兩百部首。

部首合併是減省部首數量的主要途徑,《說文解字》有五百四十個部首之多,原因在於不少部首只有幾個字,例如「男部」只有「男」、「甥」和「舅」三個字,後來減省部首數量時,把「男」分進「田部」,「甥」分進「生部」,「舅」分進「臼部」,從而取消「男部」。由此可知,部首不是固定的,而是會在文字整理過程中不斷改變,並按照字形結構去分類,部首代表字不一定與部首內的字有字義關聯。

有時候人們只記得字的讀音,卻想不起字形,部首分類就形成了查找上的困難。故此,古代還有一些詞字典不使用部首分類,例如《廣韻》是以聲調和韻母來分類的字書,它分成〈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一共五卷,再細分為兩百零六個韻母,這是部首分類以外的另一種漢字分類法。

不過,語音會隨著時間和地域改變,所以讀音分類法的局限比部首分類法來得多,流傳和使用也不及部首分類法廣泛了。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