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us Premium 服務停止通知】,今天收信看到這個消息,覺得有些可惜,原先是一個文章吃到飽的概念,雖然我覺得大多數的人也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看文章,但吃到飽共享的概念而且文章沒有廣告的方式還是不錯。
未來轉成共享沙龍,就像以前無名小站時代,找共筆的概念,幾個朋友一起寫文章在同一個版面上的概念。
但我覺得這個成功度很低,每個文章創作者的理念可能不太一樣,往往到最後還是會分家。以前有朋友合寫文章的經驗,不是很容易維持共同的創作品質跟理念。
畢竟大多數的創作者都是一個人創作為主,大家覺得共筆有搞頭嗎?😏
原指法國上流社會的豪華會客廳,從17世紀開始成為巴黎名人聚會的場所,包括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和政治家等。這些人聚在一起,品味音樂、交流想法,成為一種文化社交的形式。後來,這種聚會形式被稱為「沙龍」,風靡於歐美文化界,尤其在19世紀達到鼎盛。
威利的沙龍已經開好很久,但我覺得比較像是多了留言板的部落格,讀者跟其他創作者都可以在這個留言板上留言,跟古時候的網路留言板很像。看了一些頭部的創作者的沙龍,流量看起來很少,看起來大家應該還不太會用。
光聽【沙龍】兩個字大概就不知道在玩什麼東西,我第一次聽到以為是理髮店XD。
像我有專題,投資小白貓之旅 、旅貓文青、社群觀察 這幾個 就會變成都在一個沙龍裡面,然後叫做不同房間名稱。聽方格子的直播介紹,因為讀者喜歡一個創作者,就只會訂閱一個主帳號,不會特別分專題,就做整合
沙龍內有賣商品的欄位,看站方範例是賣手帳之類的東西,但我想如果要賣東西,開個蝦皮或全家好賣+會比較容易一點。不過很明顯沙龍中賣商品比較偏向粉絲向,例如有簽名的書,特殊的月曆等東西。
聽了方格子影片直播對沙龍的介紹,看起來是想把跟讀者互動的功能整合在沙龍中,而不是分流到FB或是LINE等社群工具,但我覺得沙龍又沒有類似FB或是IG、X等有刷動態牆的演算法機制,效果應該不太好,變成一個死的池塘,只能讓有心的創作者去別的創作者的沙龍串門子留言。
POTATO這點做的就比較好一點,還有積分制,用戶等級,甚至有CFO數位或貨幣,讓讀者有誘因可以去看文章跟留言,版面上也會比較有流量跟熱鬧。版面右下角還有類似遊戲聊天大廳,可以推播作品。
這點就真的是硬傷,可以更好的優化閱讀體驗,這點痞客邦就有做到,也方便在APP內做文章管理,但是痞客邦的缺點是廣告就比較多一點,但APP的功能還算很完整。
其實很單純,可以發文章,然後自動整理出文章目錄,上面有時間跟標題還有連結,也可以自定義有哪幾篇文章要置頂,就像blogger或是以前無名小站的方式就很好。只可惜blogger,GOOGLE已經放生,也沒有建立完整的社群跟商業模式。
另外有讀者留言時可以發信通知,類似Youtube的通知功能就更好一些。
我反而不覺得應該把互動的功能留在方格子,而是以文章為單位,類似大家看網路影片,會在下方留言,很自然就會有互動,而且是針對特定的影片做評論,這點就是目前的留言功能,但是有讀者的留言,創作者卻不清楚,還需要一篇一篇點來看是否有留言,這點真的就很掉漆了,方格子右上角的鈴鐺也不會顯示有文章留言,有些部落格甚至還會自動發信告知創作者。
專注本業,讓本來的功能更強大,比起拓展不熟悉的領域來的實際,效益更高。
與其希望讀者社群建立在站內,重新打造一個社群機制,不如扮演【好文章平台】的腳色,讓文章的分類、目錄、讀者留言互動等功能更加完善,可能會比較好一點,因為很顯然大家會去看特定創作者的部落格,就是因為某些文章內容是有興趣的,而讀者要了解或閱覽創作者到底有那些文章分類是很困難的,還需要遊覽器卷軸一直往下捲或手機往下滑才看得到。發表過的文章也不太容易浮上版面,也沒有將文章加到收藏的功能,變成一直都只有新的文章會被讀者看到,除非有編輯嚴選推播在首頁。
反而其他賣東西或共筆文章這種功能就比較其次,甚至也不太需要。能把"文章平台"中的文章好好展現出來,好搜尋、好分類、好了解,就已經是很成功的商業部落格定位,把身為一個部落格的角色扮演好,就很棒了。
3好1沒有 好搜尋、好分類、好了解,沒有讓人難懂的功能。這是對方格子的勉勵與期許。如果一個功能光聽名字沒有辦法了解實際的內容,需要做直播一小時來說明細節,這個產品很顯然不夠親民,而易懂就是流量的開始。
#方格子 #方格子沙龍 #部落格 #V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