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焦慮症必修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焦慮症必修課:終極自救指引


📖閱讀筆記

1 引言

本書使用有理論根據的行為取向心理治療,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改變有問題且與焦慮所產生深刻連結的行為,要處理這些問題,病人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3 什麼是焦慮症?

■ 焦慮症的治療應該著重於焦慮的四種組成:

  1. 身體症狀
  2. 焦慮的想法
  3. 焦慮的感覺
  4. 維持焦慮的逃避行為

這四種組成彼此是相互關聯的。

■ 恐懼反應 vs. 恐慌發作

  • 恐懼反應:有明確的刺激源
  • 恐慌發作:沒有明確的刺激源

4 焦慮症的診斷類別

  • 第一個步驟是區分正常的焦慮和病態的焦慮。焦慮和恐慌發作也有可能在健康的人身上出現。如前所述,焦慮症狀造成困擾和影響生活的程度在此可做為區分的依據。
  • 第二步驟為進一步區分出其他疾病的可能,焦慮可能會在其他心理疾病出現時發生,在焦慮症狀背後可能隱藏了其他疾病,例如憂鬱症。

■ 德國現行的診斷系統ICD-10:

  • 恐懼症
    • 懼曠症
    • 社交恐懼症
    • 特定恐懼症
  • 非恐懼症的焦慮症
    • 恐慌症
      主要症狀就是重複出現的恐慌發作,因為沒有特定的刺激源,所以它是無法預測的,大多時候會持續幾分鐘。
    • 廣泛性焦慮症
      典型的特徵是隨時隨地、持續地擔心潛在的危險或不幸(尤其是社交、健康或經濟方面)危害到自己或親友。
  • 焦慮是附加的症狀
    • 身體疾病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憂鬱症
      憂鬱症可以算是焦慮症的開路先鋒;相反地,持續的焦慮症也可能會導致憂鬱症。

5 焦慮的惡性循環

  1. 刺激源:快速的心跳
  2. 覺察
  3. 錯誤的評估
  4. 想法:「我心臟病發作了」
  5. 感覺:焦慮、無助感
  6. 身體的改變:焦慮的反應
  7. 身體的症狀:心跳更快
  8. 呼吸困難
  9. 流汗
  10. 頭暈
  11. 害怕死亡
  12. 逃避

6 焦慮症的形成

具有決定性關鍵的是長期的壓力,長期的壓力會影響免疫系統,也會導致壓力賀爾蒙為了適應而不斷增加需求,人體將逐漸精疲力盡且愈來愈脆弱。當脆弱因子超過人能承受的極限時,就會發展出焦慮症。


8 焦慮症的心理治療

行為治療目前被視為是焦慮症的標準療程。


15 身體症狀

首先,應該再次強調這本指引不能代替醫師的檢查。每一位對我描述心悸症狀的病人,將會進行相關的檢查。你應該已經猜到結果:在一千名焦慮病人當中,有九百九十九名完全沒有異常情況。


16 擺脫焦慮的想法

當你瞭解自己的信念時,就再度有機會啟動一個內在暫停信號,並重新思考現況,這將引導你以另一種替代模式思考,並有效減少焦慮。


17 請讓自己更有感覺

  • 焦慮對存活相當重要,焦慮扮演的就是警告訊號。
  • 焦慮除了會佔據病人感覺生活中的許多位置,也在排斥其他感覺的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我們會不斷地把這感覺吞下來,有些人甚至不再談這件事,而且有些人不知何時開始,對這件事再也沒有任何感覺。
  • 在心理治療的範圍內,學習再度容許感覺出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 感覺一直都是處在主觀層次裡,通常也會包含著想法。我們很少能不加思索地感覺。
  • 人不應該忘記感覺,所有的感覺都有其意義,就算這些感覺不見得是舒服的。

18 不利的行為:焦慮的燃料

焦慮病人有兩種選擇來處理自身的不確定感,他可能試著:

  • 控制焦慮:焦慮控制也是心理治療的最終目標。
  • 迴避焦慮:逃避行為模式主要會造成焦慮的維持。

要治療焦慮症,首先要停止維持焦慮的行為,這也是行為治療名稱的意義。

■ 分析焦慮情境

  • 辨識焦慮的刺激源
  • 惡性循環開始時出現了什麼?
  • 恐慌發作時的因應行為

20 回顧第一次的恐慌發作

第一個焦慮症狀在心理治療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它並不全然會反映出目前的症狀。在長期過程中,焦慮會因比如明顯的逃避行為而有所改變,而且會突然擴展到其他領域。我們將這樣的關聯性稱為「焦慮的蔓延」。

在焦慮症的行為治療領域裡,重點通常是在目前的症狀上,但是第一個焦慮症狀不應該被忽視。一個好的行為治療要立基於病人的經歷,且包含第一次的焦慮症狀。


23 假想實驗

在暴露練習前,我們會先進行假想實驗,這當中將會討論論暴露法,並且以想像進行練習。假想實驗的目標應該看起來很熟悉,你應該長時間忍受焦慮,不再迴避它,直到習慣焦慮出現為止。


24 暴露法

暴露法代表著面對焦慮情境的真實對抗。


27 對抗焦慮的放鬆訓練和正念訓練

在行為治療中,常被使用的是自律訓練和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

  • 自律訓練

自律訓練是藉由呼吸練習和對自己身體的觀察產生放鬆的效果,對焦慮病人來說不一定適合,因為對身體症狀的自我觀察能引發恐慌發作。

  • 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

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PMR)裡,將會透過特定肌肉群的緊繃和放鬆,來達到放鬆的狀態。

  • 正念訓練

正念是指用不同的覺察方式(awareness)感知自己和周遭環境。對焦慮症來說,它是將注意力從焦慮和引發焦慮的身體症狀引開。如同自律訓練,它不一定適合所有病人,因為正念可能使某些病人將焦點更集中於身體症狀上。

正念的核心概念:對自己的焦慮保持平靜及接受。當然,我們某天也許會因心肌梗塞而死亡,但是在那之前,我們應該有意識及專注在生活上,不要受到死亡的焦慮想法影響而浪費生命。

很多人已經在執行正念練習,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抽菸。站在陽台上抽一口菸,讓視線在四周游移,這基本上就是一個正念練習,只是這相當不健康。


📝閱讀心得

這本書是以行為取向心理治療為主的焦慮自救指引。

我認為焦慮就像人生中的背景雜音,如同醫生會建議跟耳鳴共存,在大學時曾翻過羅洛‧梅《焦慮的意義》,根本看不懂,越看越焦慮,之後找到歐文‧亞隆的小說才接觸到心理治療領域。

記得書中寫道:羅洛‧梅在面臨死亡之前,其實是相當掙扎的。在那一個階段,是亞隆陪著他度過的。據說,身為弟子的歐文‧亞隆,是以提問的方式來為老師羅洛‧梅做心理治療。

我心想,顯然就算心理治療領域的宗師,在死亡面前也可能發現自己一生信念的徒勞,就像克里希那穆提晚年認為他這一生都白費了。

我們會對學業焦慮、對職業焦慮、對人際焦慮、對家庭焦慮、對社會焦慮等等,只要有不確定性就容易產生焦慮,所以「不確定性」也是販售焦慮的主要管道,而各書中提到焦慮的主因是:反芻思考。

在此書中提到的是四種狀態導致惡性循環:身體症狀、焦慮的想法、焦慮的感覺、維持焦慮的逃避行為。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則是提出:觸發點、行為、結果/獎勵。三者的循環。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提出:觸發思緒、CAS反應、心情/症狀。三者的循環。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一書中,四種思考的類型,介紹了反芻性思考:

與聯想性思考完全相反的,則是長時間環繞著在某個特定主題,反覆進行思考,我們稱之為「反芻性思考」。大腦進行反芻性思考時,會反覆、不理性地以各種不同角度檢視同一個事件或經歷,通常會令人相當痛苦。—《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

可以統整為:觸發、反應、結果。三者形成芻思循環。而此書認為焦慮病人有兩種選擇來處理自身的不確定感:控制與迴避。而焦慮控制是心理治療的最終目標。

  • 認知取向的主要技術在於:重構認知。
  • 行為取向的主要技術在於:暴露、系統脫敏。
  • 後設認知的主要技術在於:延遲。
  • 覺察取向的主要技術在於:注意力控制。

以上大致整理了幾本讀下來的重點,而此書也對覺察方式做了重點描述:

  • 正念練習並不複雜,例如抽菸基本上就是一個正念練習,只是不健康。
  • 正念練習不一定適合所有病人,因為可能使某些病人將焦點更集中於身體症狀上。

也提到,

放鬆的出現會造成一些病人更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可能回過頭來引發身體症狀。比如說,讓一個害怕自己死於心臟病的病人練習觀察自己的心跳,直到逐漸穩定下來,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很重要的,注意力練習有分為兩種做法:

  • 關注內在
  • 關注外在

在恐慌發作時,關注內在自身的方式或許並不理想,因為會形成自我驗證,採取關注外在五感的方式比較理想,例如在《八成是你想太多》一書中提到的「五、四、三、二、一」立足當下的技巧:可以看到的五樣東西、可以觸摸到的四樣東西、可以聞到氣味的三樣東西、可以聽到聲音的兩樣東西、可以嚐到味道的一樣東西。

最後,其實焦慮是常態,焦慮症的形成具有決定性關鍵的是長期的壓力,而是否成為「症」的判定在於每個人的痛苦耐受能力,不過這是否間接說明了人生是長期泡在痛苦中呢?

95會員
42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一本幫助你擺脫迷惘,邁向美好人生的心靈指南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極限談判專家教你訣竅,再頭痛的僵局也會有令雙方滿意的協議
瑞典知名談判專家傳授最強說話術,讓彼此化解歧見,達成共識,共創未來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一本幫助你擺脫迷惘,邁向美好人生的心靈指南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極限談判專家教你訣竅,再頭痛的僵局也會有令雙方滿意的協議
瑞典知名談判專家傳授最強說話術,讓彼此化解歧見,達成共識,共創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那麼該如何解決呢?這本書中提到可以採取「ABC療法」。 A:發生什麼事? B:
Thumbnail
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與焦慮共處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擁有焦慮,但不被焦慮擁有」吧!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 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擁抱年齡焦慮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愛因斯坦名言:「瘋狂最單純的形式就是,一切照舊,卻又同時希望,情況會有所改變。」 ●恐慌發作其實是一種潛意識完全正常且健康的保護反應,藉以保護你免受其他更糟糕的情況所侵害。 #零恐慌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鼓起勇氣,每天練習面對焦慮,無論程度多微小都沒關係。 ●試試這一份評估,如果你大部分的答案為「是」,擺脫焦慮並非不可能: 1.每當有人告訴我一些思考或行為可以改善焦慮,我會開始放空,我覺得這件事情無藥可救,或認為對方根本什麼都不懂。 2.如果我必須為某件事情努力,我會覺得我有哪裡不對勁。
權威專家拜倫凱蒂(Byron Katie)的4個基本問句: 1.這是真的嗎?(是或否。回答為否,跳至第3題。) 2.你可以完全相信它嗎?(是或否) 3.你會如何反應?要是你相信這個想法會發生什麼事? 4.要是沒有這些想法,你會如何?
Thumbnail
許多創傷後症候群的病人到醫院,會被要求做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意思就是要當事人去回想當時經歷的種種恐懼與痛苦,並要求其跨越那個障礙,跨過去,就會好了。問題是,就是跨不過去啊!這本書有其他方法要告訴讀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通常「自我懷疑」就是焦慮的核心。負面想法在腦中漩渦中打轉,爬不出來。焦慮源於我們的過往經歷和性格特點,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情感連接的渴望, 也從兒時發展形成的「依附關係」。那麼該如何解決呢?這本書中提到可以採取「ABC療法」。 A:發生什麼事? B:
Thumbnail
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與焦慮共處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擁有焦慮,但不被焦慮擁有」吧!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 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擁抱年齡焦慮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愛因斯坦名言:「瘋狂最單純的形式就是,一切照舊,卻又同時希望,情況會有所改變。」 ●恐慌發作其實是一種潛意識完全正常且健康的保護反應,藉以保護你免受其他更糟糕的情況所侵害。 #零恐慌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鼓起勇氣,每天練習面對焦慮,無論程度多微小都沒關係。 ●試試這一份評估,如果你大部分的答案為「是」,擺脫焦慮並非不可能: 1.每當有人告訴我一些思考或行為可以改善焦慮,我會開始放空,我覺得這件事情無藥可救,或認為對方根本什麼都不懂。 2.如果我必須為某件事情努力,我會覺得我有哪裡不對勁。
權威專家拜倫凱蒂(Byron Katie)的4個基本問句: 1.這是真的嗎?(是或否。回答為否,跳至第3題。) 2.你可以完全相信它嗎?(是或否) 3.你會如何反應?要是你相信這個想法會發生什麼事? 4.要是沒有這些想法,你會如何?
Thumbnail
許多創傷後症候群的病人到醫院,會被要求做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意思就是要當事人去回想當時經歷的種種恐懼與痛苦,並要求其跨越那個障礙,跨過去,就會好了。問題是,就是跨不過去啊!這本書有其他方法要告訴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