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

2023/11/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鹿橋,本名吳訥孫,1919 年生於北京,2002 年於美國波士頓逝世。在天津南開中學求學時代多次或偕伴或獨自做長途徒步旅行;1942 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留校為助教一年,考取自費留美;1954 年獲耶魯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歷年任教於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耶魯大學,1984 年自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以麻林可德優異校座教授榮休。學術論文多以英文出版,或譯成德、義、日文。中文文學著作有 ⟪未央歌⟫、⟪人子⟫、⟪懺情書⟫、⟪市廛居⟫ 等。名列美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1997 年獲美國中西區華人學術研討會特別頒贈「傑出學人獎」。
⟪人子⟫

⟪人子⟫

這本書初版發行在 1974 年,是一部能媲美 ⟪為自己出征(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和 ⟪小王子⟫,從 9 歲到 99 歲都適讀的東方哲學寓言故事集。相較於西方直率的故事敘述,⟪人子⟫ 筆調蘊含了東方的內斂,故事傳達的意念較為隱晦,非常值得反覆品味。我所閱讀的是 2022 年出版的版本,在書的最後有附上詩人周夢蝶針對每一篇故事的導讀,讓讀者有一個展開想像的方向,或許也能因此更貼近作者寫作當下的心境。

從降生、而啟智、而成長,然後經過種種體驗才認識逝亡。

書中故事都是由虛構的場景與人物組成,短短的篇幅,卻能建構出不流於瑣碎、恰到好處的世界觀,引導讀者進入故事情節的鋪陳,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筆法的韻力。每一篇故事都有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但並不容易直接從字面上去被動接收,而是需要主動地、來回地體會每一個故事的韻味,有些故事筆者甚至看了兩三遍都還抓不太到躲藏在故事背後的意涵,但這也是經典可以成為經典的原因 — 它反應出的是你生命的寫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讀出不同的體悟,並不需要在每個當下完全讀懂,就算是現在讀懂的,也未必代表將來還能繼續讀懂。

只要喜歡聽就好,不一定要都懂,不但是聽的人不必都懂,講的人也不必都懂。

很喜歡紀金慶教授對 ⟪人子⟫ 所做的評註:「現代世界的匆忙與現代體制的僵化,讓我們許久遺忘了始終駐留於我們生命內核中某種看似輕柔實則綿長的存在,而在鹿橋前輩的文字中,總會喚醒我們另一個生命維度始終都在,只要你願意,有個家園仍在為異鄉遊子敞開。

接下來分享兩篇筆者在閱讀 ⟪人子⟫ 時特別有共鳴的故事,帶大家一同踏入鹿橋建造的秘境之中。

汪洋


有一位航行在汪洋上的 17 歲少年水手,志得意滿地想要找到在汪洋上的港口。無邊無際的汪洋,航行越久,才發現路途越遠,朝同一個方位走的時間越長,距離相反方向的港口也變得越遠。就這樣不斷地航行,少年變成青年,青年變成壯年,壯年變成老年,他依舊沉浮在汪洋上,沒有到達任何港口。

「如果一個方向是東,對面的方向就是西;如果你的名字是理智,對著你的港口一定是幻想。」他忽然覺得不奔向任何一個港口其實是一個積極的態度,他不願完全地變成一個理智的人,因為他捨不得放棄幻想。他把航海圖、羅盤、桅桿、船帆都丟進汪洋裡,一生的航行,港口不是他的家,海洋才是。

至此他與汪洋合而為一,真正獲得自由了。


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中,作者不時會插入一些敘述來帶出他的觀點 — 港口是一種對理想的隱喻,人類也許有一個時期想做神仙,想擁有絕頂智慧,想追求宇宙的奧秘,結果最後神沒有做成,人也沒有做好。這位水手經歷了這些轉折與變化,最後體悟了海上生活就是他的整個人生,有沒有抵達港口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隨著年紀漸長,筆者也漸漸體會到生命是由一涓一滴的過程所匯流而成,追求的目標,或是結果,反過來才是生命匯流的過程,抵達也好,沒有抵達也無妨,生命之流依然會繼續向前,汩汩流入無邊無際的汪洋大海。

⟨汪洋⟩ 是作者在高中時代所寫下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如此年輕就有如此大器的格局。

人事的成敗與是非,哲理的正宗與異端看起來都祇像時間的產物。一條又一條歷史的河流,各有其幽遠的淵源,有蜿蜒的沖匯,又時時有激起的怒濤,最後還是一齊進了汪洋大海沒了蹤影。這裡哪一滴水來自哪一條河又有誰能肯定?

獸言


有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從小生長於世代有學問的人家,15 歲便已精通本國古今之事,因此他的父親開始從各個國度聘請有學識的人來教導他遠方的文化、歷史和智慧,直到 25 歲,他的父親才認可他為一位出眾的學者,並且為了他的學習成果宴席慶祝。

「像這樣關起家門研究學問,只好娛樂娛樂自己。外面的世界多大,永遠也不能體會!孫兒離學成的日子還遠得很呢!」老祖父在宴席的最後掃了大家的興,但這位有出息的孫兒學者反倒興奮起來,宣稱他要出門走遍天下去求學問。

這位年輕學者走遍世界各地,見識越廣才知道世界越大,不知不覺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了。有一天他迷了路,走進一叢原始的野山,撞見一位半猩半人,收留他到一個猩猩的部落。在這裡他簡直又聾又啞,雖然學了這麼多語言,卻在這裡半分也用不著。在幾次不經意的肢體動作,猩猩們以為他要學做猩猩,反而覺得他很聰明開始喜歡上他,因此舉辦了盛大的宴會歡迎他。他發現自己現在是猩猩王國的珍禽異獸,他遵循著家傳的風範,堅持做學問的志願,下了決心要學習獸言。

不知不覺過了兩三年,猩猩們待他很好,並且用猩猩的教學方式來教導他 — 猩猩的教育不用書籍,整個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教材,小猩猩們一邊玩一邊學。學者自從拋棄了人的看法,轉而接受猩猩的看法後,學習進步非常的快,猩猩們甚至認爲他是一隻很有智慧的猩猩。接受了猩猩的教育,他才開始領略山石、樹木之莊嚴,溪水性情之奔瀉,四季更換,以及生死的至情至理。這些理解是融合猩猩與人間的,因為大自然的世界及天上的星辰、日月,是人、猩猩與萬物共有的。

學者所求的知識、學問,在猩猩都不重要。像桃子、李子這種植物學上的分類,在猩猩心目中都不及這果物的色澤、香味要緊。他世代家傳的求智慧、真理的心願都不及踞坐在樹梢看晚霞,跳進清泉去戲水有意義。

經過一番轉折最終老學者回到家裡,看見好學的孫子們在背誦功課,老學者一氣之下將所有筆墨紙硯、書籍、筆記,通通掃到地下,說:「孩子們不要讀書!不要讀這許多書!出去玩去!出去到花園去玩去!」


筆者對通篇故事做了大綱式的精簡,省略了許多穿插其中的細節堆疊,原文仔細刻畫了學者從挫折、接受、到開竅的心態轉變過程,一路鋪墊到最後結局,與開頭形成強烈對比。⟨獸言⟩ 篇首引用了 ⟪曲禮⟫ 上的話,詩人周夢蝶認為算是鹿橋對儒家的一個小小調侃: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 ⟪曲禮⟫

筆者對於這篇有非常多的共鳴。筆者過往投入了許多心力鑽研撰寫軟體程式的技巧與知識,認為軟體是一件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偉大事情,直到被指派到小學裡服教育役後,才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奉為圭臬的追求。在小學裡,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能夠陪伴他們成長,一同學習,一同探索這個世界大大小小的事,軟體開發的知識無法幫助他們獲得一個更美好的成長過程。在盲目地追求科技進步、以為科技能夠改變一切時,自己是否漸漸淡忘了生而為人最純粹的本質 — 在生命的最終,最讓你惦記的通常不會是錯過的知識,或是寫出多厲害的程式,而是那些來不及陪伴的人。

文字的塵土把思想的光明掩蓋了 — 泰戈爾

⟪人子⟫ 是少數讓我蓋上書本後,餘韻還不斷繚繞在腦中的一部作品。儘管現階段的我,還是有很多地方讀不透澈,但是期待自己在下一個人生階段重讀這本書時,能獲得截然不同的感悟。

經典之所以能橫跨世代成為經典,在於它們總是能映照出讀者自己的生命經歷,邀請大家一同踏入鹿橋所建構的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與生命片段。

話說到這裡,就讓我們不再耽擱,一齊起身,尋覓一個門徑,走進 ⟪人子⟫ 故事的荒誕、又真摯的世界去罷!

延伸閱讀

  • ⟪未央歌⟫(1945)by 鹿橋
    • 1945 年完成,直到 1967 年在台灣由商務印書館發行,立刻引起轟動,是新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書店有看到過這本書,超級厚,需要一些決心才看得完。
  • ⟪為自己出征(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1987)by Robert Fisher
    • 從 ⟪人子⟫ 的書腰介紹才第一次知道這本書,而且竟然能與 ⟪小王子⟫ 齊名,應該也會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1937)by 吉野源三郎
    • 近期去看了宮崎駿的蒼鷺與少年,才發現這本書是這部動畫的原型,看完動畫再去看這本書別有兩相對比的樂趣。這本書的故事平易近人,用淡雅的文字,刻劃出深刻的人生觀,影響了宮崎駿的一生,非常推薦大家閱讀。


18會員
34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