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年過40,回頭一看,驚覺在自己身後推積起來的只是體重和皺紋,腦袋和內心是一片空白,掐指細算,從步入社會,建構家庭,也接近20年的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期間也不少想做的事情,例如英文精進,如學習鋼琴...,但雷聲大,雨點小,每一件事都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至今也一事無成。這種"沾醬油"的行為看起來好像很好學,說白話也就是混混日子,到頭來還是一樣回歸原點。

機緣
邁入30歲時,家庭婚姻狀況連連,機緣巧合也連連有師父和老師提點,"修身(心)養性,宜室宜家",便萌發邁向開啟自己內心大門的道路,初期信念堅定,雖然懵懵懂懂,但因每日按部就班,照表操課,大半年也有一點進步,內心是趨向於平靜,從各生活與人想處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問題。

好景不常--共高我慢&惰性

  1. 人有一點小進步,小成績,就開始產生了不起的感覺。指揮東指揮西,看這需要改,那人需要改,當起了監督,讓人趨之若鶩。
  2. 人的惰性出現,覺得不管我再怎麼做,我都改了這麼多了,事情並沒有向我要的方向前進,開始有了慢慢再說吧。

三分鐘熱度的狀況在修身養性這方面也不會缺席~

35歲前可能因有所庇佑,即使修身養性路上斷斷續續,時好時壞~舊習改了再犯,修正再犯,反反覆覆成為一個循環,但日子也算過得平順。

37後,生活吵吵鬧鬧回到了修身養性前的起點,這時才驚覺我只不過給自己畫了一個大圈圈,繞著圓周我又回到了原點。

反思30歲開始接觸身心靈這塊~終極目標一直都在,沒有改變,執行力卻斷斷續續,這該歸咎於自身信念不夠堅定嗎?我想是的。

原則"諸惡莫做,諸善奉行,自淨其意"-->反觀諸己!!!

現在網路資訊的發達,使得我獲得了不少關於心靈的資訊,也從調息靜坐冥想重新做起,察覺內在情緒的變化以及修正自身價值及行為。

  • 以不傷人,不害己為原則。
  • 時時覺察自己內心的需求與變化。
  • 感受情緒好與壞帶來的後果,而去安撫、滿足及修正自我內心的需求。
  • 在了解內在需求渴望,甚至滿足時,最重要的是讓自我內在達到一個平衡。
  • 內在得到滿足與平衡,使得內心平靜,不易因外在人事物變動而起伏。

反省&執行!!!

確切的時間我忘記了,有一段時間我突然在想,我有很多的是興趣很多東西想要做,但為何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成績出來~,例如學習英文、學習鋼琴...,甚至一直說要修行,我反覆想了很久,發現付出行動,並且持之以恆,再一段時間後常去檢視檢討,這才是精進的方法。

我的問題是即便有付出行動,也常是三分鐘熱度,沒有每天持續地在完成。目前做法,調息記錄每天持續做,常翻閱紀錄。其他的事情也開始規劃放進生活。


以網路上很多的影片說的,這是自律~ 分享供參考~

以上分享為自身的經驗過程,純粹分享!!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分享007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續(1)一句話、一個口氣,都可能會引起騷亂~,應驗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好心打圓場幫忙緩和氣憤變成了引爆炸彈的最後一絲火苗~憤憤不平的心情難以平復~(父親&小孩&母親) 覺察 整理書桌默默地冷靜時,[再難過,也終會度過]、[我想要跟你好好說話]、[我可能錯了]...等等的書一本一本從地上拾起
中秋佳節慶團圓~中秋是各家家烤肉慶團圓的日子~不論是在家或是餐廳聚餐,接不外乎是家人朋友聯絡感情,團圓美滿的表現,可當每個人出發點都是好的時候,可誰都不會預想到結局會是殘破不堪~ 真的應驗了"中秋變盤"之說,(節慶前才爬文看到幾篇相關文章) 等待服務人員帶位,合照面帶悅色; 入座,因座位相對壅
時常覺察自己,不傷人不害己,在一天中給自己留10分鐘~
工作中有一位女性同事,平日裡少言少語,總是默默做好份內事。 某次的聊天中她分享道,在年少求學路上,有一位老師(信仰佛教),每次上這位老師的課時,老師都會在上課前10分鐘,請同學閉上雙眼,甚麼也不做,甚麼也不想,安靜坐著10分鐘。 在這閉眼10分鐘的
續(1)一句話、一個口氣,都可能會引起騷亂~,應驗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好心打圓場幫忙緩和氣憤變成了引爆炸彈的最後一絲火苗~憤憤不平的心情難以平復~(父親&小孩&母親) 覺察 整理書桌默默地冷靜時,[再難過,也終會度過]、[我想要跟你好好說話]、[我可能錯了]...等等的書一本一本從地上拾起
中秋佳節慶團圓~中秋是各家家烤肉慶團圓的日子~不論是在家或是餐廳聚餐,接不外乎是家人朋友聯絡感情,團圓美滿的表現,可當每個人出發點都是好的時候,可誰都不會預想到結局會是殘破不堪~ 真的應驗了"中秋變盤"之說,(節慶前才爬文看到幾篇相關文章) 等待服務人員帶位,合照面帶悅色; 入座,因座位相對壅
時常覺察自己,不傷人不害己,在一天中給自己留10分鐘~
工作中有一位女性同事,平日裡少言少語,總是默默做好份內事。 某次的聊天中她分享道,在年少求學路上,有一位老師(信仰佛教),每次上這位老師的課時,老師都會在上課前10分鐘,請同學閉上雙眼,甚麼也不做,甚麼也不想,安靜坐著10分鐘。 在這閉眼10分鐘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總覺得自己太晚才理解。 大概是因為做什麼都三分鐘熱度,有沒有完成也無所謂。 但是年紀越長,越需要自我負責的事情就開始無限增生, 例如某個工作專案,滿心想做好,卻無從下手。 聽了建議,方向更多,像是聽了個寂寞。 例如租屋處的環境整潔,一邊想整理,一邊又買回來一堆小物跟書籍。 天氣變冷了,
來到了4開頭人生各方面應該穩定下來才是,但隨著大環境改變,能真正安逸下來的人又有多少呢?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狀態,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思維和想法,如今40歲又開始人生的蛻變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最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當中,開始習慣讀書的節奏,考試的準備過程當中是不好熬的,很消耗精神,又很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不知道世界上所有在我這個年紀的人,是否都有那種人在曹營、心在漢,工作穩定,但心不定,總是在內心深處默默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有,尤其是年過30的時候,那種心情特別強烈,我總是在內心與自己對話,「我不該只有這樣」、「我的能力需要舞台」、「我想要好好做我擅長的」 但往往結果是日
Thumbnail
經過四十至五十天,五十天前我用去年四月撰寫的軟體,重新開始,是誰有那份精力、時間?推翻自己的過去。兩段時間已經花了四個月,有時在上廁所時靈感一來,有時甚至在騎車通勤時想出來的,不是因為要讓電腦取代人腦而懶惰,而是每天沒有固定練習很快會遺忘,只好要遺忘五行生剋之際,趕快翻自己以前所做的筆記。
Thumbnail
一到40代只有一件事不停地在我腦中盤旋,到底我何時才能不被工作綁住,工作了近20個年頭,仔細計算...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總覺得自己太晚才理解。 大概是因為做什麼都三分鐘熱度,有沒有完成也無所謂。 但是年紀越長,越需要自我負責的事情就開始無限增生, 例如某個工作專案,滿心想做好,卻無從下手。 聽了建議,方向更多,像是聽了個寂寞。 例如租屋處的環境整潔,一邊想整理,一邊又買回來一堆小物跟書籍。 天氣變冷了,
來到了4開頭人生各方面應該穩定下來才是,但隨著大環境改變,能真正安逸下來的人又有多少呢?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狀態,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思維和想法,如今40歲又開始人生的蛻變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最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當中,開始習慣讀書的節奏,考試的準備過程當中是不好熬的,很消耗精神,又很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不知道世界上所有在我這個年紀的人,是否都有那種人在曹營、心在漢,工作穩定,但心不定,總是在內心深處默默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我有,尤其是年過30的時候,那種心情特別強烈,我總是在內心與自己對話,「我不該只有這樣」、「我的能力需要舞台」、「我想要好好做我擅長的」 但往往結果是日
Thumbnail
經過四十至五十天,五十天前我用去年四月撰寫的軟體,重新開始,是誰有那份精力、時間?推翻自己的過去。兩段時間已經花了四個月,有時在上廁所時靈感一來,有時甚至在騎車通勤時想出來的,不是因為要讓電腦取代人腦而懶惰,而是每天沒有固定練習很快會遺忘,只好要遺忘五行生剋之際,趕快翻自己以前所做的筆記。
Thumbnail
一到40代只有一件事不停地在我腦中盤旋,到底我何時才能不被工作綁住,工作了近20個年頭,仔細計算...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